專利法解讀:第六十五條【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權】,專利法更加鼓勵創新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5 00:46:24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專利法解讀:第六十五條【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權】,專利法更加鼓勵創新能力 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
專利法解讀:第六十五條【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權】
委托專利代理機構申請專利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一、咨詢:1、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是否屬于可以申請專利的內容;對此咨詢,建議多咨詢幾家后對比確定正確的結論。
因為當前很多的資訊接待員是的工資都是提成制的,為了業務量,有時對咨詢會有不恰當的回復。
2、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可以申請哪一種專利類型(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二、簽定代理委托協議此時簽定代理協議的目的是為了明確申請人和專利代理機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主要是約束專利代理人對申請人的發明創造內容負有保密的義務。
三、技術交底1、申請人向專利代理人提供有關發明創造的背景資料或委托檢索有關內容;2、申請人詳細介紹發明創造的內容,幫助專利代理人充分理解發明創造的內容。
四、確定申請方案代理人在對發明創造的理解基礎上,會對專利申請的前景做出初步的判斷,對專利授權可能性很小的申請將建議申請人撤回,此時代理機構將會收取少量咨詢費,大部分申請代理費用將返還申請人。
若專利授權前景較大,專利代理人將提出明確的申請方案、保護的范圍和內容,在征得申請人同意的條件下開始準備正式的申請工作。
五、準備申請文件1、撰寫專利申請文件;2、制作申請書文件;3、提交專利申請并獲取專利申請號。
六、審查中國專利局會對專利申請文件進行審查,在審查過程中專利代理人會進行專利補正、意見陳述、答辯、變更等工作。
如有需要,申請人應該配合專利代理人完成以上工作。
七、審查結論中國專利局根據審查情況將會作出授權或駁回審查結論,這一過程的時間一般為:外觀設計6個月左右,實用新型10-12個月左右,發明專利2-4年。
八、辦理專利登記手續或復審請求:如果專利申請被授權,則根據專利授權通知書的要求辦理登記手續,領取專利證書。
如果專利申請被駁回,則根據具體的情況確定是否提出復審請求。
至此,專利申請過程即結束。
專利法更加鼓勵創新能力 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
“專利法已經在1992年和2000年經過兩次修訂,第三次修改有兩個特點:一是鼓勵創新能力的提高、二是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
” 今天下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科技室主任陳廣君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中國的專利法和專利制度都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專利制度的很多重要的發展進步也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
從1984年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專利法以后,1992年和2000年先后進行了兩次修訂。
第一次修訂主要是為了落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履行我國政府在中美兩國達成的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中的承諾。
第二次是在2000年,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順應加入WTO的要求進行了修訂。
陳廣君說,專利法的第三次修改,重點是在全國科技大會提出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樣一個發展戰略的背景下,為了切實地推動我們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與現在正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相吻合。
陳廣君介紹說,在修改的內容方面,前兩次的修改更多的是注重履行國際承諾和與國際規則接軌這方面,主要借鑒引進國際上比較成熟的經驗。
這次專利法的修改,是在認真總結我國專利工作和專利法制建設20多年實踐的基礎上,根據我們自身的發展需要,從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更全面地保護國內外專利權人的利益,同時也兼顧了公眾利益的平衡。
2022關于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是確保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是否能獲得人民法院的支持的時間規定,越過規定的訴訟時效,權利人的請求得不到支持,侵權人也不會因侵權而受到制裁。
下面由的小編為大家詳細的講解。
中國法律關于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的規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
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 《民法典》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應當如何理解,適用于何種民事權利,對權利人獲得民事救濟的權利會產生何種影響,存在不同看法。
一種觀點認為,訴訟時效僅僅使債權請求權受到限制,而不影響物權請求權。
返還原物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屬于物權請求權,而賠償損失請求權則屬于典型的債權請求權。
《專利法》第七十四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三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以及侵權人之日起計算”。
對《專利法》的上述規定,也存在不同的理解。
一種觀點認為,超過訴訟時效提起專利侵權指控的,法院應當判決駁回專利權人的訴訟請求,侵權人既不停止侵權行為,也不支付損失賠償。
另一種觀點認為,對持續進行的侵犯專利權行為而言,每天進行的侵權行為都是新的侵權行為,對其談不上超過訴訟時效的問題,因此責任停止侵權行為的請求不應當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對于專利訴訟時效,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至專利權授予之前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為三年,自權利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他人使用其發明創造之日起計算,但是專利權人于專利權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應當得知的,自專利權授予之日起計算。
專利法解讀:第六十五條【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權】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專利法更加鼓勵創新能力 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專利申請 發明專利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