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海:護士長一顆善心化作三項國家發明專利,科學方法能申請專利嗎?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21 17:10:02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浙江寧海:護士長一顆善心化作三項國家發明專利,科學方法能申請專利嗎?
浙江寧海:護士長一顆善心化作三項國家發明專利
在寧波寧??h第一醫院檢驗樓的角落,有這樣一群人,每天輕輕進入,又悄然離開……這是寧??h第一醫院血液凈化中心,這里的血透病人除了極少部分能獲得腎移植的機會外,大部分只能緊緊抓住血液透析這根“救命稻草”來維持生命。
中心護士長王素琴除了日常工作以外,還默默為患者做著一件鮮為人知的事——發明。
王素琴已成功申請國內實用發明專利3項,目前還有一項正在申請。
說起自己的發明,王素琴說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善心。
“看著患者痛苦,我心里也跟著煎熬,總想著能為他們做點什么。
”病人做透析時需要將病人的血液引出體外,血液在透析器中與透析液進行溶質交換,達到去除體內代謝廢物的目的。
而使用的透析液大部分都是塑料桶裝的,由于塑料桶的桶口比血液透析管大很多,透析液暴露在空氣中灰塵進入桶中造成透析液污染。
原來采用加蓋子的方法因不同廠家生產的產品不同很難兼容,清洗也不方便。
一次,王素琴在經過注射室時發現輸液袋上有個無菌瓶口貼,突然來了靈感。
聯想到平時喝的飲料瓶口貼,王素琴馬上到超市去找了多種有瓶口貼的飲料,帶回家進行研究。
但是透析液和飲料、輸液袋是不一樣的,透析液容量大并且含酸性,對瓶口貼的要求更高。
經過反復試驗,王素琴發明了一項新技術——血液透析管保護貼,保護貼隔絕了透析液與外界接觸,消除了潛在污染可能。
2014年,王素琴的這項發明取得了國內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為了使血液透析管保護貼盡快應用于臨床,王素琴聯系廠家生產,主動放棄專權使用費,只為降低產品成本,以便使更多的患者獲益,目前血液透析管保護貼已在寧波地區多家醫院推廣應用。
兩年多來,已累計使用數萬張。
一次成功之后,王素琴干勁更足了。
血透凈化中心護理人員工作量大,長期與血液打交道,用于血透患者的穿刺針頭鋒利粗大,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針刺傷和被感染的風險。
為了有一款低成本方便使用的內瘺穿刺針,王素琴和她的護理團隊反復試驗整整一年,白天上班,晚上到模具城找師傅根據圖紙制作相應的模具,經過不段改造調試,終于在2022年成功發明了設有保護裝置的內瘺針。
較之于傳統內瘺針,王素琴發明的內瘺針增加了一個彈簧裝置,使用完針頭后,只要一按機關,彈簧立即彈出包圍住針頭,針尖部分套著一個圓形塑料管,確保針尖不會從中心小孔出來刺到人。
目前,這一新技術正在測試當中,如果成功生產,能夠大大降低血透凈化中心護理人員職業傷害風險。
此外,王素琴還對平時輸液中最常見的一次性針頭進行改造,發明了成本低廉的防戳針頭并獲得專利,主要是預防護士拔出針頭后容易造成戳傷及在醫療垃圾處理中的二次戳傷風險。
正在申請的防護短褲這一發明,則體現了對實施會陰部手術后的男性患者人文關懷,便于術后傷口的恢復和保護隱私。
當談到發明時有沒有什么失敗的例子,王素琴坦言“成功與失敗并存,有四五個項目均以失敗告終。
”王素琴發現臨床中使用的胃管需要粘貼鼻子兩側,時常會因松動而影響作用。
她在氣囊導尿管中得到靈感,于是對胃管進行改造,進行反復壓力測試,沒想到在申請專利才得知早已有人在2022年成功了。
“只要有人在做有益于患者、有益于醫護人員的事就可以啦!發明這條路,我還將繼續前行,爭取更多的發明!” 王素琴除了愛發明,還擅長于在每天看似平淡的工作中,用一顆熱心去總結工作中的點滴:發現梅雨季節來做透析的病人留置導管感染率比平時高。
王素琴采取梅雨季節預防導管感染措施,對血液凈化中心進行嚴格消毒管理,同時要求患者家屬保持居住環境衛生。
經過幾年的試驗,控制了導管感染的發生。
“這樣我們可以不用每次都對患者進行抗生素封管,減少患者開支,節約資源”。
這幾年農村尿毒癥患者比重遠遠超過了城區,通過數據對比分析,她發現,農村患者血色素、蛋白等指標往往偏低。
“尿毒癥病人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貧血,如果血紅素上不來,癥狀就更嚴重,有的會頭暈、無力等,降低患者生活質量。
”連續幾個月,王素琴對每位農村患者的飲食進行了調查記錄,并對照每次的化驗單進行了對比,她發現農村患者在飲食上存在著不平衡,隨后她結合實際,給每個患者制訂了一份食譜小冊子,讓大家對照食譜注意飲食,幾個月下來,病人的各項指標明顯好轉,《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應用的研究》這一課題2022年獲寧??h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正因為如此,王素琴2014年榮獲寧波市衛生系統“護理先進工作者”, 2022年榮獲浙江省“身邊的基層好醫護”,在2022年的國際婦女節又獲“浙江省三八紅旗手”稱號。
正是一顆善心,成了她發明的動力;一份真情,讓她在這平凡的崗位迸發出新的精彩。
一位普通的護士長,帶給患者的不僅僅是一項護理服務,更多是是心與心的關懷。
科學方法能申請專利嗎?
通過上次的了解,豬豬不僅知道了專利的含義,也知道了專利的諸多好處,最近一直沉迷于此,茶不思飯不想,這不,又被大師兄發現他坐在樹下念念有詞了,表情嚴肅,坐姿呆萌。
大師兄看著近乎石化的豬豬。
忍不住問道:“呆子,你在干嘛呢?” 豬豬卻一臉神秘,不愿透露,當然少不了又是一頓胖揍。
原來豬豬想申請專利走上人生巔峰,卻被告知科學發現不能授予專利。
豬豬崩潰中…… 小課堂: 根據相關規定,以下情況不授予專利權: (一)科學發現 (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四)動物和植物品種; 但是對利用科學理論或自然規律加以研究,從而發明了新產品或技術方案,是可以申請專利的。
鄭州一位退休干部熱衷發明,已擁有19項專利
鄭州一位處級干部退休后,不玩花鳥魚蟲,不上牌桌,不搞收藏,偏偏喜歡發明專利,提價專利申請高達112項,至今已拿到19個專利證書,而據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35.6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8件,而這位退休老人專利擁有量接近去年我國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的兩倍。
有人覺得搞發明無非就是消磨退休時光,跟打拳、遛娃、侍弄花草一樣,就是愛好。
然而,記錄點子、查找資料、撰寫申請、推敲字句這樣旁人看來枯燥無味的事兒,老鄒竟堅持下來,立志通過發明改善生活里的不方便。
“搞發明,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把人的生活給改善了。
”鄒建東說,退休前,自己就職于省直交通主管部門,平時主要跟數據、報表、文件打交道,工作之余,總喜歡“搗鼓東西”。
2011年裝修新家時,他嫌衛生間抽水馬桶不夠省水,就自己動手改進馬桶水箱內部構造,整整忙活了一周才“大功告成”。
有朋友參觀一番后提出疑問:即便沖水一次能省近四分之一的水,一年因此節省下來的錢怕還不夠買包煙,意義何在呢? “一個懂得生活的人,最能創造出來好的生活。
”在老鄒看來,自己“玩發明”的意義不是要創造多少經濟價值,而是享受自己動手、改善生活的過程。
看到老人掏兜拿手機、拿公交卡不順手,就設計一種可移位、便拆解的口袋;想到老年人做飯瓶瓶罐罐取拿不方便,就設計一種包括軌道、儲油罐、儲納箱的便捷系統。
“你看看,人老了行動不便,但子女上班忙,只能靠咱‘自力更生’。
”老鄒說,自己的愿望,就是能通過發明,把日常的生活改善了,讓出行更安全。
老鄒的一句口頭禪就是:“哪怕每一次發明改進,如同流水沖石一樣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也一定會水滴石穿。
”
浙江寧海:護士長一顆善心化作三項國家發明專利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科學方法能申請專利嗎?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申請專利 發明專利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