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培養創造性人格,專利法釋義:第十三條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5 00:58:48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自主學習:培養創造性人格,專利法釋義:第十三條
自主學習:培養創造性人格
創造性人格是獨立開放式人格,它體現為理智的誠實好奇,經驗的客觀開放,態度的專注自信、思維的敏銳靈活以及精神上的挑戰批判傾向。
現代西方教育非常重視人的創造精神和完滿人格的培養。
強調教育是引導人們從獲取信息進入到掌握知識最后到發展智慧的完整過程,而不是對具體事實和信息的簡單收集。
教育應以培養具有獨立心靈的自治的個人為目的,堅持個人的真實性和自我導向,反對不加思索地迎合他人的意見,接受他人設計、操縱和灌輸——“一個人的行動必須是他自己的,而不是抄襲他人或假裝成某種角色。
” 我國傳統型教育是傳習式、授受式的。
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都遵循統一的模式,較少個體自由發展的空間。
來自父母親的過于嚴厲、過度期望、過分溺愛的教育成為潛在的消極因素,影響制約孩子自主人格的形成。
許多父母親把自己沒能實現的人生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使孩子產生沉重的債務意識,無法輕松愜意地學習。
也有的父母親越俎代庖,取代孩子的行為實踐、親身體驗,回避必要的挫折與苦難的教育,形成動手能力低、推諉依賴乃至寄生性人格。
學校教學管理、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的規范化、一體化,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創造力。
這種標準化、規范化的學習及管理必然導致千人一面、人云亦云,只有重復模仿,沒有新質和創見。
“高考大戰”硝煙彌漫,考試的壓力變為心理上的焦慮,不堪重負的學生郁悶厭學,甚至出現恐懼、變態心理。
知識之樹成為生活之樹,學生成了死記硬背的考試機器,談不上輕松自主、愉快地創造性地學習。
愛因斯坦指出:“認為用強制的責任感就能增加觀察和探索的興趣,那是一種嚴重的錯誤。
”創造性人格的培養需要寬松、自主閑散的環境。
美國心理學家阿瑞提對個人創造力的培養提出了獨到見解:“與集體生活相補充的單獨性,與緊張學習工作狀態相對比的閑散狀態,與理性思維相反的幻想,以及擺脫禁錮的自由思維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條件。
” 創造性人格的培養,需要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需要自主學習與個性化教育。
自主學習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氣氛中,調動學生的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實現自我激發、自我監控、自我建構。
創造性的自主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
青年時期是創造力發展最活躍、思想最敏銳、靈感最豐富的時期,因此提供一個相對寬松自主的學習環境,培養個人愛好和興趣,鼓勵獨立思考、大膽質疑非常重要。
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堅定不移地樹立這樣一種教育理念。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具有創造性、建設性、獨立性,并具有選擇行為的自由和責任感。
弘揚人的主體性是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發展學生的自主性,就是要使學生成為自主、自立、自強、自覺的人。
創造性人格的培養離不開自主學習,更離不開個性化教育,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性。
個性教育就是要培養自由的天性、獨立不羈的人格和求異思維的勇氣。
沒有這種心靈的豐富性、完整性和獨特性的支撐就不會有真正的創造力。
我國傳統教育注重集體教育,忽視個性教育。
在傳統導向的前現代社會與他人導向的現代文化語境中,自我人格日趨萎靡,喪失了活力。
教育是人的解放,人類發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彩,表達方式豐富多樣,使他作為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成員,一個公民和生產者,一個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力的思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
怎樣進行個性化的教育,美國電影《春風化雨》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一方面是威爾頓貴族中學陳腐刻板的規訓,另一方面是基汀老師充滿活力、豐富多彩的開放式教育。
在已故校友的畢業照前基汀老師開始了他的第一節課:抓緊時間,讓你的生活與眾不同。
他讓同學們撕去教科書上圣經般的前言,以自己的方式進入美麗浪漫的詩情世界。
他鼓勵孩子們站上課桌,以新穎的角度觀看世界,在操場上踢足球前每個人大聲朗誦一句詩,激發挑戰逆境的勇氣和信念。
基汀老師的教育開啟了學生的潛質和他們內心深處的智慧、正義。
于是才有了影片中最為感人的一幕:當基汀老師被學校開除離開課堂的那一刻,孩子們站在課桌上,頂天立地,向他們的“船長”表達崇高的敬意。
專利法釋義:第十三條
第十三條 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申請人可以要求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適當的費用。
【釋義】本條是關于對發明專利的申請人給予“臨時保護”的規定。
一、本法規定專利權的期限是從專利申請日開始計算的,但專利權的取得卻以專利權的授予為條件。
在提出發明專利申請到被授予專利權之前,其權利主張者僅僅是申請人,而不具有專利權人的身份。
因此,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專利權被授予前,專利申請人并不享有完整的、充分的、真正的專利權,而僅僅是一種被稱為臨時保護的“準專利權”。
這種現象是由于發明專利申請審查制度的特殊性的原因造成的。
與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單純的“初步審查”不同,我國專利制度對發明不僅進行初步審查,而且還采取“實質審查”原則和“早期公開、延遲審查”原則。
所謂初步審查,又稱為“形式審查”,審查的主要內容是看專利申請文件是否齊備、其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要求、申請人是否具有合法身份等等。
對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只要經過初步審查被認為符合法律要求,就可以被授予專利權,并且將申請內容公開。
因此,它們的授權與公開是同步的。
在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被授予之前,公眾并不能了解專利申請的內容。
但是,對發明專利申請而言,申請內容的公開與專利權的授予卻是不同步的。
在經過初步審查后,自申請日起滿18個月,發明申請的內容就予以公布,或者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更早地公布其申請內容,但專利權并不同時授予,而是要等到通過實質審查后,才能被授予專利權。
所謂實質審查,就是對發明申請是否具備法律所要求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等授權條件進行審查。
這樣,就會產生如下矛盾:發明專利申請的內容在被授予專利權之前就已經被公開,因此公眾在發明專利申請公開后、專利權被授予前就能夠了解到該發明專利申請的內容,并可以根據被公開的專利申請來實施該專利申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
而此時,專利權并沒有被實際授予,申請人還不具有合法的專利權人的身份,他無權行使禁止權,阻止他人對發明的實施。
但是,由于專利權的期限是自專利申請日開始計算的,至少在理論上,發明專利的申請日與授權日之間的這段時間應當是專利權人可以享有權利的期限。
而且,由于此時專利權并沒有被實際授予,因而在理論上也存在著申請人不能最終獲得專利權的可能性。
而專利制度本身的作用在于既保護發明人或專利權人的利益,也保護公眾利益和促進科技進步、提高全社會的科學技術水平。
這就要求在發明專利的申請人與社會公眾之間,尋求利益的平衡點。
一方面,不能由于一項已經公開的技術尚未取得專利權,就禁止公眾善意地實施該技術方案,從而以犧牲公眾利益與整個社會的技術進步為代價來保護申請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不能無視申請人自身的正當利益而放任公眾對申請人發明的掠奪性實施,從而以傷害申請人發明創造的積極性為代價片面追求技術的進步。
因此,就產生了本條規定的“發明申請公布后,申請人可以要求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適當的費用”這種臨時保護措施。
專利法解讀:第四十九條【專利實施強制許可】
委托專利代理機構申請專利一般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一、咨詢:1、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是否屬于可以申請專利的內容;對此咨詢,建議多咨詢幾家后對比確定正確的結論。
因為當前很多的資訊接待員是的工資都是提成制的,為了業務量,有時對咨詢會有不恰當的回復。
2、確定發明創造的內容可以申請哪一種專利類型(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二、簽定代理委托協議此時簽定代理協議的目的是為了明確申請人和專利代理機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主要是約束專利代理人對申請人的發明創造內容負有保密的義務。
三、技術交底1、申請人向專利代理人提供有關發明創造的背景資料或委托檢索有關內容;2、申請人詳細介紹發明創造的內容,幫助專利代理人充分理解發明創造的內容。
四、確定申請方案代理人在對發明創造的理解基礎上,會對專利申請的前景做出初步的判斷,對專利授權可能性很小的申請將建議申請人撤回,此時代理機構將會收取少量咨詢費,大部分申請代理費用將返還申請人。
若專利授權前景較大,專利代理人將提出明確的申請方案、保護的范圍和內容,在征得申請人同意的條件下開始準備正式的申請工作。
五、準備申請文件1、撰寫專利申請文件;2、制作申請書文件;3、提交專利申請并獲取專利申請號。
六、審查中國專利局會對專利申請文件進行審查,在審查過程中專利代理人會進行專利補正、意見陳述、答辯、變更等工作。
如有需要,申請人應該配合專利代理人完成以上工作。
七、審查結論中國專利局根據審查情況將會作出授權或駁回審查結論,這一過程的時間一般為:外觀設計6個月左右,實用新型10-12個月左右,發明專利2-4年。
八、辦理專利登記手續或復審請求:如果專利申請被授權,則根據專利授權通知書的要求辦理登記手續,領取專利證書。
如果專利申請被駁回,則根據具體的情況確定是否提出復審請求。
至此,專利申請過程即結束。
自主學習:培養創造性人格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專利法釋義:第十三條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申請專利 專利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