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PCT專利申請分析(二),淺議使用公開的證明標準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5 00:54:17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意大利PCT專利申請分析(二),淺議使用公開的證明標準
意大利PCT專利申請分析(二)
(八)意法半導體公司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申請的專利主要涉及H01L 29/66、H01L 21/02、H01L 29/02等領域。
其中H01L即“基本電氣元件>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未包含的電固體器件”;H01L 29/00即“專門適用于整流、放大、振蕩或切換,并具有至少一個電位躍變勢壘或表面勢壘的半導體器件;具有至少一個電位躍變勢壘或表面勢壘,例如PN結耗盡層或載流子集結層的電容器或電阻器;半導體本體或其電極的零部件”;H01L 29/66即“按半導體器件的類型區分的”;H01L 21/02即“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半導體或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設備>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H01L 29/02即“按其半導體本體的特征區分的”。
(九)PERINI FABIO 公司申請的PCT專利主要涉及的領域有B65H 19/22、B31F 1/00。
B65H 19/22即“輸送;包裝;貯存;搬運薄的或細絲狀材料>搬運薄的或細絲狀材料,如薄板、條材、纜索>更換條材輥>在卷繞機構中或與卷繞操作有關”;B31F 1/00即“紙品制作;紙的加工>紙或紙板的機械加工或變形>紙或紙板不去除材料的機械變形,包括復合變形和層壓”。
(十)布雷克成像有限公司申請的PCT專利主要涉及的領域有A61B 19/00、A61K 49/06。
A61B 19/00即“醫學或獸醫學;衛生學>診斷;外科;鑒定>在A61B 1/00至A61B 18/00各組中都不包含的手術或診斷用的儀器、器械或附件,例如立體定位術、消毒作業、脫位處理、傷口邊緣防護器”;A61K 49/06即“醫學或獸醫學;衛生學>醫用、牙科用或梳妝用的配制品>體內試驗用的配制品>核磁共振(NMR)造影劑;磁共振(MRI)成像造影劑”。
主要涉及的技術領域 從右表可以看出,2003年至2007年,意大利PCT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醫藥化學領域,尤其是表現在A61K 、A61P 及C07D這三個分類領域,這說明近幾年醫藥化學技術在意大利的發展極為迅速。
此外,數字信息傳輸領域的PCT專利申請量也較為突出。
2003年,意大利PCT專利申請主要涉及的技術領域有A61K、A61P、C07D、B29C、B65D、C07K、H04L、B65B、G01N、C07C。
2004年,意大利PCT專利申請主要涉及的技術領域有A61K、A61P、C07D、H04L、C07C、B65D、B29C、C07K、G01N、A61B。
2005年,意大利PCT專利申請主要涉及的技術領域有A61K、B65D、C07D、G01N、B29C、A61P、H04L、C07C、C07K、A61B。
2006年,意大利PCT專利申請主要涉及的技術領域有A61K、A61P、C07D、B65D、H04L、G01N、A61B、B29C、C07C、G06F。
2007年,意大利PCT專利申請主要涉及的技術領域有A61K、A61P、C07D、B65D、A61B、B29C、G01N、B65B、H04L、A47J。
通過分析,A61K領域每年的申請量均居榜首,這說明該領域發展比較穩定,屬于熱門技術領域。
A61P的申請量波動相對較大,2003年至2005年該領域的PCT專利申請量一直呈下降趨勢,2006年的申請量有明顯回升,比2003年的PCT專利申請總量多出26件。
C07D分類領域的PCT專利申請量基本趨于平穩,每年維持在100余件,均排名第三。
B65D分類領域的PCT專利申請量在2004年有小幅下降,但之后三年的申請量呈明顯增長趨勢,每年均保持在100余件。
( 作者 張巖)
淺議使用公開的證明標準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于2010年5月12日作出了第14848號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該決定涉及2006年9月20日授權、名稱為“輪胎式吊運梁機”的200520103809.3號實用新型專利權(下稱本專利),其申請日為2005年8月12日,專利權人為北京萬橋興業機械有限公司。
針對上述專利權,鄭州大方橋梁機械有限公司(下稱請求人)于2009年8月11日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其理由是本專利不符合專利法第22條第2、3款等規定。
請求人同時提交了(2009)鄭黃證經字第1994號公證書及其附件作為證據,所述附件包括:附件1:陜西建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陜西建設)與意大利DEAL S。r。l。公司(下稱DEAL公司)所簽訂的英文本合同;附件2:DEAL公司向陜西建設提供的ML800移梁機圖紙;附件3:陜西建設提供的ML800移梁機的組裝使用照片;附件4:陜西建設提供的ML800移梁機建造、組裝和使用情況說明;附件5:陜西建設提供的5張發票;附件6:陜西建設提供的《鋼構產品》;附件7:附件1的中文譯文。
請求人在舉證期限內還提交了下列附件作為證據:附件8:DEAL與中國成都進出口有限公司和最終用戶——中鐵二局所簽訂的購貨合同的中英文對照本及相關附件;附件9:(2009)川國公證字第115505號公證書及其所附《說明》和《ML800搬運機使用和維護手冊》;附件10:從慈溪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下載的新聞“世界最大提梁機安裝完成”;附件11:從慈溪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下載的新聞“梁上架梁設備完成組裝”;附件12:從中國工業報新聞網下載的新聞“最大架橋機首戰告捷建設機械名利雙收”;附件13:從網下載的新聞“跨海大橋完成‘世界第一架’”;附件14:從中國機械咨詢網下載的新聞“陜西建機公司最大架橋機首戰告捷”;附件15:從機械化施工公司網站下載的新聞“杭州灣跨海大橋橋梁搬運機平地安裝就位”。
2009年11月17日,請求人又提交了(2009)慈證民字第1171號公證書,用于證明附件10和11來源于《慈溪日報》。
請求人認為:結合附件1- 9可以證明在陜西建設、中鐵二局和DEAL公司之間存在關于ML800設備的委托加工和設備買賣的真實性;此外,結合附件3和附件9中的《說明》和附件10-15,表明ML800已經在2005年5-6月期間完成組裝并使用;在附件2、8和9的總裝圖的相互印證下,可以證明,在本專利的申請日之前,具有本專利權利要求1所述結構的ML800設備已經在國內公開使用,故該權利要求不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
專利復審委員會對本案進行了口頭審理。
在口頭審理中,專利權人提交了(2009)京中信內經證字14060號公證書,用于證明陜西建設是請求人的擔保方,兩者之間存在利害關系,故陜西建設提供的證據不具有真實性。
同時,專利權人對請求人提交的所有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或關聯性均表示異議。
經審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了第14848號無效決定,宣告本專利權利要求1-2無效,在權利要求3-6的基礎上繼續維持該專利權有效。
雙方當事人在規定的期限內均沒有提出訴訟,故該決定目前已經生效。
該決定的具體理由如下(由于篇幅過長,僅摘錄對主要證據的認定部分): 附件8是DEAL與中國成都進出口有限公司和最終用戶——中鐵二局所簽訂的購貨合同的中英文對照本及相關附件,該合同包括英文和中文文本,在合同第一頁和最后一頁中,買方的中文名稱都是成都華川進出口有限公司,相應的英文名稱則都是CHINA CHENGDU IMPORT AND EXPORT CO。LTD,兩處內容在前后保持了一致,鑒于英文和中文文本都是該合同的正式內容,締結合同的各方對買方的中英文名稱都已經予以認可,雖然專利權人以“買方的中英文名稱不對應”為由質疑該合同的真實性,但并沒有提供證據來證明其主張,不能僅根據買方中英文名稱沒有在翻譯的字面形式上完全對應而否定該合同的真實性,故合議組認可該合同的真實性。
附件8表明:中鐵二局和成都華川進出口有限公司從DEAL公司所購買的ML800輪胎式搬運機將用于杭州灣大橋項目,并且該交易涉及的一部分設備將在中國國內制造。
附件10-15均是各個網站上關于杭州灣大橋項目的新聞,請求人還于2009年11月17日提交了用于證明附件10和11來源于《慈溪日報》的公證書。
專利權人對附件10-15所表示的網上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有異議,認為請求人于2009年11月17日提交的證據是超期證據。
對此,合議組認為:附件10-11均是從慈溪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下載的新聞,作為地方人民政府的門戶網站,其披露的新聞內容具有較高的可信度;此外,請求人于2009年11月17日提交的公證書是用于證明附件10和11所披露的內容來源于《慈溪日報》,屬于對附件10-11證明力的補強,鑒于根據該公證書就可以確認附件10-11所披露內容的真實性,合議組對該公證書予以采信,并認可附件10-11所披露內容的真實性;此外,附件12-14均來自可信度較高的大型門戶網站,并且附件12-15所公開的內容與附件10-11所公開的內容相符,故合議組對附件12-15也予以采信。
這些證據表明:陜西建設與DEAL簽訂了關于鋼結構件的生產合同,合作生產了ML800輪胎式搬運機,并由中鐵二局于2005年5-6月在杭州灣大橋項目中完成該設備的組裝并投入使用。
附件1是陜西建設與DEAL公司所簽訂的英文本合同。
專利權人認為;該合同缺少締結合同雙方的簽名,因此屬于空白合同,不是正式生效的合同,對其真實性不予認可。
對此,合議組認為:附件1的中文譯文即附件7的第1頁中提到該合同“鑒于在2004年8月17日,DEAL已經同買家——中國成都進出口有限公司和最終用戶——中鐵二局簽訂了購買合同,為項目/安裝現場位于慈溪(中國)附近的杭州灣大橋工程的連接提供2臺ML800移梁機”,這與附件8所述合同簽訂的時間、締約各方和合同內容均相符,并且附件8也提到合同涉及的部分設備將在中國國內制造,同時附件1所述內容也與附件10-15所公開的杭州灣大橋項目的施工情況相符;此外,附件5也能表明陜西建設與DEAL之間存在關于“新設備鋼結構”的交易;因此經綜合考慮,合議組對附件1予以采信。
此外,合議組還對除附件9以外的其它證據的真實性予以認可。
雖然專利權人提供的反證1顯示陜西建設曾為請求人提供擔保,但并不表示陜西建設提供的證據必然不能采信,合議組通過對上述證據的綜合審查判斷,認為在附件1-7、8和10-15的相互印證之下,這些附件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證據鏈,證明附件1和8所述合同所約定的、以及附件2和3所涉及的ML800設備已經于本專利申請日之前在杭州灣大橋項目中公開使用,因此附件2、3和8所公開的內容構成本專利的現有技術。
案例評析 對于主張使用公開的無效宣告請求,如何認定證據以及證據所要證明的事實一直是難點和爭議點。
“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是我們審理案件的基本原則。
對于待證事實,理想的是完全呈現當時的情況即發現“客觀真實”。
然而,發生的事情畢竟已成過去,除非時空逆轉否則根本無法復現,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根據案件發生前、后或當時形成的證據來盡可能重現該案件事實,以期接近甚至無限接近“客觀真實”。
案件事實能夠證明到什么程度,這就涉及證明標準問題。
在英美法系中,證明標準往往是刑民有別、且多元化的,例如在美國就有專門適用于刑事訴訟的公訴方的“排除合理懷疑”標準、用于特殊民事訴訟和大多數行政訴訟的“明晰可信”標準和主要用于民事訴訟的“優勢證據”標準;而大陸法系在傳統上實行典型的自由心證制度,其證明標準在表述上均可歸納為“內心確信”,但因證明對象不同而不一致,例如日本學者劃分的四個心證等級:微弱的心證、蓋然的心證、蓋然的確實心證和必然的確實心證。
在我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73條的規定,可以認為我國的民事訴訟目前大體上采用“優勢證據”標準。
雖然專利無效程序的性質類似于平等主體參加的民事訴訟案件,但是做出發明創造、并已經為專利申請付出了一定金錢和精力的專利權人與請求人很難說處于真正平等的地位,何況該程序針對的客體是已經存在的、推定有效的權利,因此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性,在雙方證據相當或者沒有明顯有力證據的情況下應該傾向于維持已授權專利的既定狀態,故無效程序中不宜直接采用民事訴訟的“優勢證據”標準,而應當采用“優勢證據”標準中較高層次的證明標準或者稍微嚴格一點的所謂“明顯優勢證據”標準。
具體到本案,請求人提供的證據數量較多,而且這些證據所要證明的事實相互交織,頗為復雜,就每一份單獨的證據而言,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瑕疵,專利權人也以此為由質疑這些證據的真實性,從而試圖否定待證事實的存在。
經合議組審查,附件8是一份形式和內容都較為完備的合同文本,“買方的中英文名稱不對應”只是行文習慣的問題,在沒有足夠反證的情況下,附件8的證明力較易得到確認,因此合議組選擇該附件作為突破口。
對于附件10-15這一組網絡證據,合議組根據這些網站的經營主體、網頁內容的來源及它們與附件8的對應關系來綜合考慮,認為這些證據具有占明顯優勢的蓋然性,對其證明力予以認可。
附件1是本案的主要爭議點之一,其涉及的合同缺少締約雙方的簽名和簽約時間等重要信息,僅就該證據本身而言,不能不說是巨大的缺陷,然而根據之前已經初步確定的事實:為了建設杭州灣大橋,中鐵二局與DEAL公司簽訂了ML800設備的購買合同,一部分設備從意大利進口,一部分設備在中國國內制造;而2005年5-6月杭州灣大橋項目在使用的ML800設備就是由陜西建設與DEAL合作生產、并交付中鐵二局使用的;并且,附件5所述發票也表明陜西建設與DEAL之間存在關于“新設備鋼結構”的交易,因此,陜西建設與DEAL之間存在的委托加工合同能夠與上述事實相互印證,故綜合考慮相關的多份證據,附件1同樣具有占明顯優勢的蓋然性。
最后,基于對所有證據的綜合審查判斷,合議組作出了宣告本專利部分無效的決定。
( 作者 唐軼)
美國PCT專利申請分析(一)
作為衡量國家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PCT(《專利合作條約》)申請量反映了一國在知識產權領域話語權的強弱。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10年4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09年全球PCT申請排行榜中,美國以4.5589萬件、占當年全球PCT申請總量30%的佳績高居榜首。
由此可見,研究美國的PCT專利申請具有重大意義。
考慮到發明專利申請需18個月才公開,本文選擇了2007年美國的PCT專利申請狀況作為切入點,并整合了其歷年的PCT申請數據和引證數據等,通過統計和分析,揭示美國PCT專利申請的發展趨勢、主要涉及的技術領域、申請量排名前列的申請人以及核心專利等情況。
PCT專利的申請趨勢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PCT申請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2008年的申請量達到了16.3253萬件,是2000年申請量的1.75倍,平均年增長率約為7%。
受經濟不景氣因素影響,2009年全球PCT申請量出現30年來的首次下滑,由2008年的16.3253萬件降至15.5179萬件,降幅為4.9%(參見圖1)。
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以及企業對知識產權的日益重視,企業之間的專利糾紛逐漸增多,用專利技術作為競爭武器來占領市場將是一種必然趨勢。
因此,世界經濟逐步回暖后,PCT申請量將恢復上升趨勢。
2007年,美國的PCT專利申請量是一個峰值,達到了5.4044萬件,較2006年增長了5.4%,占2007年全球PCT申請量的33.8%(參見圖2)。
美國的PCT專利申請量在2007年之前呈上升態勢,2007年之后開始下降(參見圖3)。
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受經濟危機影響最大,這從PCT申請量上也可以反映出來。
2008年美國的PCT申請量即開始下滑,比全球PCT總量下滑要提前一年,2009年的申請量更是大幅下降,比2008年減少了11.8%。
美國的PCT申請占全球申請量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其2000年所占比例為40.76%,而2009年所占比例為29.38%,比2000年減少了11.38%(參見圖4)。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國受經濟危機影響,自身的PCT申請量下降;另一方面世界上其它國家的PCT申請量上升,降低了美國的比例,尤其是東亞國家,申請量大幅增加,其中以中國最為搶眼。
中國2000年的PCT申請量為787件,2009年即達到了7905件,是2000年的10倍多,所占比例從2000年的0.84%上升到5.09%;韓國所占的比例也從2000年的1.69%上升到5.19%。
雖然美國的PCT申請占全球總量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其依然是PCT申請第一強國,在申請數量上仍然具有明顯的優勢,2007年,其申請量是排名第二的日本的申請量的1.95倍。
因此,從PCT申請的絕對數量上看,美國還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專利大國。
技術領域 對PCT專利技術領域和申請人的分析,數據主要來自世界專利索引數據庫(WPI)。
從WPI中,筆者共檢索到已公開的2007年美國PCT專利申請5.3924萬件,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申請數量5.4044萬件基本吻合,二者之間相差的120件是由于在申請過程中出現了諸如欠費等問題,導致申請最終未能被公開。
(一)重點技術分析 搜集到的2007年美國PCT專利申請文獻,共包含2.7015萬個國際專利分類(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下稱IPC)號,廣泛涉及了人類生活必需(農、輕、醫)、作業和運輸、化學和冶金、紡織和造紙、建筑和采礦、機械工程、物理、電學等各個領域。
表1顯示了涉及專利數量最多的前25個IPC號,以及申請該類技術專利的主要申請人。
對排名前25位的IPC分類號進行統計分析顯示,前25位IPC涉及的專利申請數量為1.2598萬件,占2007年美國PCT申請總量的23%。
這些專利申請主要涉及計算機、通信、生物醫藥和半導體技術,都屬于發展勢頭迅猛的高端技術領域,并且2000年至2008年美國在這4個領域的申請量總體均呈上升趨勢(參見圖5),可見美國對高端技術領域的重視程度,以及其要在這些領域持續保持技術優勢的戰略意圖。
涉及計算機技術的申請人主要是微軟公司、谷歌公司、雅虎公司、WMS游戲公司和思科技術公司;涉及通信技術的申請人主要是高通股份有限公司、朗訊科技公司、摩托羅拉公司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涉及生物技術的申請人主要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HHS)、APPLERA生物科技公司和ISIS藥物公司、基因泰克公司和安進公司;涉及藥品技術的申請人主要是諾華公司、先靈公司、惠氏公司、加利福尼亞大學、德克薩斯大學、雅培公司、默克公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涉及半導體技術的申請人主要是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德州儀器公司和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申請人中有3所美國的大學在2007年都申請了數量可觀的PCT專利,其中加利福尼亞大學申請了415件,德克薩斯大學申請了154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申請了97件。
大學作為科研的主力軍,對推動國家科技進步起重要作用。
因此,本文特對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清華大學的PCT專利申請做一比較。
在WPI數據庫中檢索到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專利申請共有9897件,清華大學的專利申請為7813件,從申請數量上看,差距不是很大。
但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專利申請中有5267件是PCT申請,占總申請量的53.2%;清華大學的PCT申請為258件,僅占總申請量的3.3%。
眾所周知,申請PCT專利表明申請人想讓其技術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保護,這意味著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經費去申請和維持這些專利,所以,往往只有高水平的創新技術才會申請PCT專利。
從PCT申請所占的百分比上可以看出,美國大學的專利質量要高于國內大學。
而據相關報道,美國大學認為專利申請和維持費用是高成本的,因此,沒有一定技術含量和預期回報就不會輕易提出申請。
另外,大學的技術轉移辦公室會對教師提出的發明是否申請專利進行篩選。
我國大學的專利申請則基本是科研人員自行決定,而且,這些年由于高校在考核評價、專利獎勵等政策的綜合激勵下,科研人員的專利申請動機更是呈現“多元化”;而高校的專利管理工作也主要還是以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的增長來評價,這都造成國內大學的專利技術水平相對偏低。
事實上,美國大學不僅專利質量高,其在實際運作與運用效能上也是全球最佳的。
據美國大學科技管理協會統計,2005年,美國大學共有4053件專利進行了轉讓,其中有25所大學的專利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
而國內大學的研究人員,則常常是為了申請專利而申請專利,并不重視專利的轉化和許可。
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共計備案2723項,其中僅70項的讓與人是大學,而國內大學在當年的專利申請量則是3.7913萬件,專利許可的數量不足申請量的0.2%。
這種專利的低轉化率造成的結果是,大量專利申請和授權并不能給高校帶來好的收益,高校反而要承擔專利年費的高額支出,這影響到大學的科研投入和創新質量,進而導致專利質量和專利轉化之間形成惡性循環。
綜上可知,我國的大學無論在運用知識產權策略的理念、專利的利用轉化方面,還是高質量專利申請的數量上,與美國的大學都存在巨大差距。
上述專利質量和專利轉化率問題,也同樣存在于國內的企業中。
2007年美國PCT專利申請人除大學外,其余都是相關領域內耳熟能詳的知名公司。
例如,惠氏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研究基礎制藥和健康護理產品的公司之一;思科公司是全球領先的互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每年投入40多億美元進行技術研發;安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藥企業,是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的“領頭羊”。
這些公司重視技術研發,以不斷創新作為其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并將專利作為鞏固和拓展市場的后盾,在同行中具有明顯競爭優勢。
(二)IPC小類分析
意大利PCT專利申請分析(二)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淺議使用公開的證明標準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申請專利 專利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