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的授權條件是什么,磁性材料產業發展前景及發明專利部署動態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5 00:51:11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發明專利的授權條件是什么,磁性材料產業發展前景及發明專利部署動態
發明專利的授權條件是什么
專利權授予是專利局作出授予專利權的決定,專利權授予后,申請人則自申請日起享有專利權。
就個人專利如何授權、發明專利的授權條件是什么、專利授權要多久,以下由小編為您介紹。
依據《專利法》,發明專利申請的審批程序包括:受理、公布、實審以及授權五個階段,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申請不進行早期公布和實質審查,只有三個階段。
(一)受理階段。
專利局收到專利申請后進行審查,如果符合受理條件,專利局將確定申請日,給予申請號,并且核實過文件清單后,發出受理通知書,通知申請人。
如果申請文件未打字、印刷或字跡不清、有涂改的;或者附圖及圖片未用繪圖工具和黑色墨水繪制、照片模糊不清有涂改的;或者申請文件不齊備的;或者請求書中缺申請人姓名或名稱及地址不詳的;或專利申請類別不明確或無法確定的,以及外國單位和個人未經涉外專利代理機構直接寄來的專利申請不予受理。
(二)初步審查階段。
經受理后的專利申請按照規定繳納申請費的,自動進入初審階段。
初審前發明專利申請首先要進行保密審查,需要保密的,按保密程序處理。
在初審是要對申請是否存在明顯缺陷進行審查,主要包括審查內容是否屬于《專利法》中不授予專利權的范圍,是否明顯缺乏技術內容不能構成技術方案,是否缺乏單一性,申請文件是否齊備及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若是外國申請人還要進行資格審查及申請手續審查。
不合格的,專利局將通知申請人在規定的期限內補正或陳述意見,逾期不答復的,申請將被視為撤回。
經答復仍未消除缺陷的,予以駁回。
發明專利申請初審合格的,將發給初審合格通知書。
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除進行上述審查外,還要審查是否明顯與已有專利相同,不是一個新的技術方案或者新的設計,經初審未發現駁回理由的。
將直接進入授權秩序。
(三)公布階段。
發明專利申請從發出初審合格通知書起進入公布階段,如果申請人沒有提出提前公開的請求,要等到申請日起滿15個月才進入公開準備程序。
如果申請人請求提前公開的,則申請立即進入公開準備程序。
經過格式復核、編輯校對、計算機處理、排版印刷,大約3個月后在專利公報上公布其說明書摘要并出版說明書單行本。
申請公布以后,申請人就獲得了臨時保護的權利。
(四)實質審查階段。
發明專利申請公布以后,如果申請人已經提出實質審查請求并已生效的,申請人進入實審程序。
如果申請人從申請日起瞞年還未提出實審請求,或者實審請求未生效的,申請既被視為撤回。
實質審查中未發現駁回理由的,將按規定進入授權程序。
(五)授權階段。
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經初步審查以及發明專利申請經實質審查未發現駁回理由的,由審查員作出授權通知,申請進入授權登記準備,經對授權文本的法律效力和完整性進行復核,對專利申請的著錄項目進行校對、修改后,專利局發出授權通知書和辦理登記手續通知書,申請人接到通知書后應當在2個月之內按照通知的要求辦理登記手續并繳納規定的費用,按期辦理登記手續的,專利局將授予專利權,頒發專利證書,在專利登記簿上記錄,并在2個月后于專利公報上公告,未按規定辦理登記手續的,視為放棄取得專利權的權利。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于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并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現有技術,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技術。
在我國專利有三種類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
授權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都應當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適應性。
在審批過程中發明專利需要經過:受理、初審、公布、實審、授權五個階段,一般情況下,自受理到公布需要18個月左右的時間(要求提前公開則在初步審查合格后即可公開,平均約6個月左右,可節省一年左右的時間),在經過實審到授權差不多就要1年半至2年左右才能進行完成,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時間會更久。
磁性材料產業發展前景及發明專利部署動態
磁性材料行業的發展前景 磁性材料主要包括永磁材料、軟磁材料、信磁材料、特磁材料等,覆蓋很多高新技術領域。
在稀土永磁材料技術、永磁鐵氧體技術、非晶軟磁材料技術、軟磁鐵氧體技術、微波鐵氧體器件技術、磁性材料專用設備技術等領域,全球已經形成龐大的產業群。
其中,僅永磁材料的年度市場銷售額就已經超過100億美元。
磁性材料可用于哪些產品呢?首先,在通訊行業,全球數十億部手機都需要大量的鐵氧體微波器件、鐵氧體軟磁器件和永磁元件。
全球數以千萬計的程控交換機也需要大量高技術磁芯等元件。
此外,國外無繩電話安裝數量已經占固定電話總量的一半以上。
這類電話需要大量軟磁鐵氧體元件。
而且,可視電話也在快速普及。
它也需要大量磁性元件。
第二,在IT行業,硬盤驅動器、CD-ROM驅動器、DVD-ROM驅動器、顯示器、打印機、多媒體音響、筆記本電腦等也需要使用大量釹鐵硼、鐵氧體軟磁、永磁材料等元件。
第三,在汽車行業,全球汽車年產量約5500萬輛。
按每輛汽車使用鐵氧體永磁電機41只計算,汽車行業每年需要電機約22.55億只。
此外,全球汽車揚聲器需求量也數以億計。
總之,汽車行業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磁性材料。
第四,在照明設備、彩電、電動自行車、吸塵器、電動玩具、電動廚房用具等行業,磁性材料的需求量也很大。
例如,在照明行業,LED燈具的產量很大,它需要消耗大量的鐵氧體軟磁材料。
總之,全球每年都有數以百億計的電子、電氣產品需要使用磁性材料,在很多領域,甚至需要技術含量極高的核心磁性器件。
總之,磁性材料能覆蓋大量的電子、電氣產品,是材料行業的基礎、骨干工業部門之一。
隨著我國電子、電氣工業的快速崛起,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磁性材料生產、消費國。
在不久的將來,全球一半以上的磁性材料都將用于供應中國市場。
很多高技術磁性材料、元件也將主要由中國企業生產、采購。
磁性材料也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之一。
磁性材料行業的專利部署 作為基礎材料、元件,磁性材料產品能覆蓋大量的電子、電氣產業。
因此,保護磁性材料和工藝的專利能延及大量電子、電氣產品。
使用侵權磁性材料或者元件的電子、電氣產品制造商,乃至這類產品的銷售商也會侵犯磁性材料、工藝專利。
例如,在稀土永磁材料NdFeB領域,美國Magnequench國際公司曾對一大批下游企業,如微軟、東芝、飛利浦、宏基、沃爾瑪超市等數十家大企業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由于美國、日本、歐洲、韓國、臺灣地區一大批著名企業先后被告專利侵權,該案在電子行業曾產生較大影響,促進了企業在磁性材料領域的專利部署活動。
檢索顯示,我國磁性材料行業的專利申請量較大,相關發明專利文獻主要分布在如下領域: 第一,稀土磁性材料發明。
例如,01102941.2號文獻涉及一種室溫附近的稀土磁液體材料及其磁制冷設備。
03112334.1號文獻涉及一種稀土復相合金材料及制備。
其中,合金的主相為R2F14B,輔相有α-Fe,晶粒的平均直徑為50nm至1μm。
它采用熔體快冷方法制備亞微晶合金薄片材料,然后根據需要對亞微晶合金薄片進行低溫均勻化熱處理,得到用于制備永磁粉的低稀土原合金材料。
它還公開了上述合金的組分。
97121777.7號文獻涉及一種具有較高絕緣性能的稀土永磁材料。
其組分為:環氧樹脂1%至10%,聚乙烯醇縮丁醛0至10%,硅烷偶聯劑0至8%,環氧聚酯漆0.5%至10%,其余為稀土永磁合金粉。
03115679.7號文獻涉及一種金屬錫粘結釹鐵硼稀土永磁材料的方法。
03114924.3號文獻涉及一種耐高溫,以及高熱穩定性的稀土磁性材料。
98123189.6號文獻涉及一種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02121547.2號文獻涉及一種非間隙型稀土永磁材料及制備方法。
該材料可以在很寬的溫度范圍內使用,用于制成燒結、粘結磁體,以及復合永磁材料。
02150966.2號文獻涉及一種稀土永磁合金材料,由鐵、鈷、銅、鋯、釤、釓組成,鐵的重量約16%至18%,鈷的重量約45%至47%,銅的重量約6%,鋯的重量約2%至3%,釤的重量約5.2%至10.4%,釓的重量約15.6%至20.8%。
02157615.7號文獻涉及一種具有絕緣性能的稀土永磁材料。
它以釤鈷系的稀土永磁合金粉為基體,含有環氧樹脂、環氧聚酯漆、聚乙烯醇縮丁醛和硅烷。
它在較高頻的交變磁場環境中使用時,磁體本身也不發熱,磁性也不損失,而且絕緣性能較強。
第二,稀土磁性材料制備工藝發明。
例如,200610018869.4號文獻涉及一種退化稀土永磁材料再生高性能永磁體的方法。
200610011895.4號文獻涉及一種粘結稀土超磁致伸縮材料的制備工藝。
00813322.0號文獻涉及一種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02111603.2號文獻涉及一種高性能雙相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01136628.1號文獻涉及一種稀土永磁材料的再生方法。
它的原材料為稀土永磁合金下角料、殘料和廢料等。
200410027811.7號文獻涉及一種稀土粘結永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永磁材料由各向異性釹-鐵-氮磁粉與高分子粘結劑、加工助劑混合,在磁場中壓制成型,其組分及重量比為:各向異性釹-鐵-氮磁粉95%至98%,高分子粘結劑1.5%至4.5%,加工助劑0.1%至0.5%。
相關產品適用于微電機、汽車制造、電子儀器等領域。
第三,永磁材料發明。
例如,97108550.1號文獻涉及一種新型的鐵鉻鈷永磁合金材料。
它將鐵鉻鈷永磁合金材料中鈷的含量控制在5.5%至6.8%;鉻的含量控制在30%至35%;銅的含量控制在4%以下。
該鐵鉻鈷永磁合金材料在冶煉時還可加入一些微量元素,如硅、錳等。
03111030.4號文獻涉及一種強磁場永磁機構,其結構中永磁材料部分由8-64塊梯形截面的釹鐵硼永磁塊組成,整個磁體的截面積為正n邊形?n為8-64?,每個相鄰永磁塊的充磁方向依次相差360/n度角,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45度角范圍內永磁塊的中間為工業純鐵,靠近中心位置,在水平方向上放置的軟磁材料為非磁性金屬,非磁性不銹鋼或鋁,中心部分包圍的區域為氣隙,為強磁場工作空間,各組件用膠粘合成為中空的正八棱柱,最外面用非磁性金屬外殼卡緊固定。
97111733.0號文獻涉及一種具有不銹特性的永磁材料,適用于醫學、電力等工業領域。
200610031653.1號文獻涉及一種含鈦、碳的Re-Fe-B基高性能納米復合永磁材料。
97115671.9號文獻涉及一種釹鐵硼納米永磁材料。
第四,永磁材料制備工藝發明。
例如,200610031544。X號文獻涉及一種高韌性燒結稀土鐵硼基永磁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200510038113.1號文獻涉及一種微波爐用磁控管專用永磁鐵氧體材料及元件制備工藝。
99102207.6號文獻涉及一種含有鈰、釹和/或鐠的鐵硼稀土永磁材料及其生產方法。
98100449.0號文獻涉及一種金屬實收率高的鐵硼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制備工藝。
98102207.3號文獻涉及一種稀土-鐵氮化物永磁材料的制備方法。
相關產品可廣泛應用于電器、電機、電子儀器中。
200310108666.0號文獻涉及一種用氫化熱處理工藝制備高性能雙相稀土永磁材料的方法。
200310104866.9號文獻涉及一種稀土族永磁材料注射成型磁體的生產工藝。
02150733.3號文獻涉及一種高頻細晶粒軟磁鐵氧體磁體材料及其生產工藝。
02147676.4號文獻涉及一種高溫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03150162.1號文獻涉及一種制備釤鐵氮永磁材料的方法。
02803279.9號文獻涉及一種氧化物磁性材料系永磁鐵的制造方法。
02136276.9號文獻涉及一種粘結永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00116118.0號文獻涉及一種超寬頻段金屬有機配合物磁性材料,以及用它作為基質的超寬頻段有機磁性基料。
此外,03117200.8號文獻涉及一種粘結型釹鐵硼、鐵基軟磁粉體復合永磁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該制備方法包含如下步驟:制備鐵基軟磁粉體,將鐵基材料熔煉成鑄錠后快淬成非晶薄帶,將非晶薄帶進行晶化處理,晶化溫度400至500℃,晶化時間60至150分鐘,晶化后的材料經充有氬氣的真空球磨機進行球磨;制備復合永磁材料,將混合磁粉用硅烷進行包覆處理,然后加入粘結劑與粉料混合均勻,最終壓制成型。
01133311.1號文獻涉及一種納米復合稀土永磁薄膜材料及其制備。
02153471.3號文獻涉及一種鐵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備方法。
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獲取R?稀土?-Fe-B原料粉末,裝入SPS專用模具進行磁場取向和壓型;將粉末連同模具在真空或惰性氣體保護下進行放電等離子燒結,燒結條件為:加熱速度30至300℃/分鐘,燒結溫度700至900℃,加壓10至700MPa,保溫時間0至30分鐘,冷卻速度10至100℃/分鐘;燒結后磁體進行二級熱處理,第一級熱處理溫度為900至1100℃,時間為1至3小時,第二級熱處理溫度為600至900℃,時間為1至3小時。
相關產品耐腐蝕、磁性好、精度高。
01128227.4號文獻涉及一種釹鐵硼永磁材料的化學鍍鎳磷方法。
01134867.4號文獻涉及一種利用放電等離子燒結制備稀土永磁材料的方法。
00136152。X號文獻涉及一種耐熱釹鐵硼永磁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03158372.5號文獻涉及一種鐵-鈷合金納米線陣列永磁薄膜材料及制備方法。
第五,永磁產品處理工藝發明。
例如,02108634.6號文獻涉及一種釹鐵硼永磁材料表面防護技術。
它采用材料表面電鍍鎳技術,在前處理工藝中,采用材料表面封孔技術;在施鍍工藝中,采用中性鍍液和酸性鍍液復合鍍技術。
03138818.3號文獻涉及一種釹鐵硼永磁體材料的處理方法。
03132229.8號文獻涉及一種化學鍍稀土鈷硼合金鍍層材料,其制備方法及鍍層的形成方式。
03130807.4號文獻涉及一種永磁磁場發生裝置中的永磁材料安裝方法及其輸送工具。
第六,軟磁材料發明。
例如,200480029152.9號文獻涉及一種Fe-Ni-Mo系扁平金屬軟磁性粉末及含有該軟磁性粉末的磁性復合材料。
200480021112。X號文獻涉及一種軟磁性材料、壓粉磁芯、變壓器磁芯、電機磁芯和制備壓粉磁芯的方法。
200480018924.9號文獻涉及一種用于制造印刷電路板的軟磁材料。
97106336.2號文獻涉及一種高磁感應強度高磁導率高電阻率低矯頑力低剩磁低材料密度軟磁合金棒材料。
03811970.6號文獻涉及一種軟磁體粉末復合材料,以及它的制造方法和應用。
該復合材料至少包含99.4%的純鐵粉、磷化處理的鐵粉或者鐵合金粉,還包含0.05%至0.6%的軟鐵氧體粉,主要用于機動車發動機中的快速開關電磁閥中。
相關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驟:用純鐵粉、磷化處理的鐵粉或者鐵合金粉與軟鐵氧體粉制備原始混合物;混合該原始混合物;在一個壓力機中壓實該原始混合物;在惰性氣體中或者富氧條件下將該壓實的原始混合物脫粘結劑;在410至500℃的溫度下對該壓實的原始混合物進行熱處理。
02137639.5號文獻涉及一種高頻低損耗軟磁鐵氧體磁芯材料。
02128857.7號文獻涉及一種鐵基塊體非晶軟磁合金材料。
01800122。X號文獻涉及一種軟磁粉末與使用該粉末的復合磁材料。
第七,軟磁產品制備工藝發明。
例如,01113709.6號文獻涉及一種納米晶型軟磁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該軟磁材料含鐵、鎳、磷、硼、銅和鈮,結構是非晶基體上彌散分布著細小的納米晶粒。
它的制備方法是,將鐵、鎳、磷、硼、銅和鈮粉體置于惰性氣體——氛保護下的球磨機中,在一定條件下,球磨30至80小時,將球磨后的鐵、鎳、磷、硼、銅和鈮粉體成形后在惰性氣氛保護下加熱到高于晶化溫度30攝氏度并保溫0.5至10小時后冷卻。
97191122.3號文獻涉及一種復合磁性材料,它的制造方法,以及相關電磁干擾抑制材料。
它由軟磁材料粉末及有機結合劑構成,該有機結合劑優選氯化聚乙烯。
03102256.1號文獻涉及一種用于軟磁產品的絕緣保護涂層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98109635.2號文獻涉及一種軟磁材料制成的元件的磁場熱處理工藝。
97191126.6號文獻涉及一種復合磁性材料管,其制造方法,以及相關電磁干擾抑制。
98108485.0號文獻涉及一種軟磁體材料的非磁性焊接方法,其焊縫為非磁性合金,焊接工序僅有一個。
此外,200310115660.6號文獻涉及一種軟磁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軟磁粉末的表面形成氧化膜,按規定的配比混合軟磁粉末和粘結劑,將軟磁粉末成形材料壓制成形,燒結軟磁粉末的壓制成形物。
在表面氧化過程、燒結過程中,使用毫米波燒結裝置或者放電等離子體裝置。
01145043.6號文獻涉及一種用電子束物理氣相沉積制備納米多層高阻抗軟磁材料及其方法。
200410084724.5號文獻涉及一種無須磁場處理獲取特殊矩形比納米晶軟磁材料的方法。
00802030.2號文獻涉及一種模壓塑料及用該模壓塑料制造軟磁復合材料的方法。
97125284。X號文獻涉及一種制造納米晶軟磁材料磁心的方法。
第八,納米磁性材料技術。
例如,02109247.8號文獻涉及一種帶有氧化鋁殼的納米粉末合金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該粉末材料的粉末粒子為芯-殼結構,粒徑小于800納米;芯為熔點在950至2500℃的純金屬、合金或金屬間化合物;殼為氧化鋁,殼層厚度1至20納米。
該粉末合金是優秀的永磁、順磁、軟磁納米材料。
03116544.3號文獻涉及一種復合納米晶磁記錄材料的制備方法。
相關產品適合作為磁記錄介質,也可作為粘結磁體用的磁性粉末。
98117868.5號文獻涉及一種高分子磁性納米復合微波介質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相關產品的介電常數和導磁率高,電損耗和磁損耗低。
軟磁:200410101397。X號文獻涉及一種磁性金屬及合金一維納米材料的制備方法。
02119590.0號文獻涉及一種復合超細納米晶永磁材料的制備方法。
01107798.0號文獻涉及一種納米晶巨磁阻抗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第九,磁性材料專用設備與方法發明。
例如,03131812.6號文獻涉及一種軟磁材料特性的測量裝置。
02104353.1號文獻涉及一種用于稀土永磁材料氫粉碎處理的氫爆爐和氫爆工藝。
氫爆爐除具備一般真空熱處理快淬爐的特征外,在爐體內專門設置了一個氫爆釜,并在氫爆釜中加裝了一個可以由外界馬達控制的攪拌器。
03108018.9號文獻涉及一種降低雙線圈雙穩態永磁機構接觸器觸頭材料損耗的方法。
首先,需要制備雙線圈雙穩態永磁機構接觸器;其次,結合電弧等離子體與觸頭材料相互作用的機理,以及含金屬蒸汽電弧向氣體電弧的轉換規律、電極材料轉移機理等,對永磁機構接觸器進行智能化控制,使接觸器在分斷和接通電路過程中獲得最優的動力學特性。
總之,我國公開的相關發明專利文獻中,90%以上屬于永磁材料、軟磁材料的產品與制造方法專利申請。
其中,稀土永磁技術、納米合金技術相關的專利申請增加較快。
其余約8%屬于下游應用專利申請。
從來源看,大部分發明專利申請來自國外企業。
國內申請中,中科院與其他科研院校的申請量較大,本土企業的申請量較小。
國內骨干磁性材料和元件供應商的專利申請量都不大。
在磁性材料行業,我國企業未來十年內可望占領全球一大半的市場份額。
為了維護產業安全,國內企業急需擴大在該行業擁有的全球專利份額。
(魏衍亮)
國內縫機領域專利技術現狀分析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縫制機械生產和銷售國,目前我國共有各類縫機生產企業近2000家。
此外,日本重機、兄弟,韓國日星等世界知名的縫制機械制造企業均在中國內地設立主要生產基地。
目前,國內縫制機械總產量已占世界縫制機械總產量的80%以上。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等多種因素影響,國內縫機業遭受嚴重影響,無論是三資企業還是內資企業,其生產和銷售同比都出現大幅下滑,企業利潤也明顯下降。
然而,即使在這樣不利的條件下,國內縫制機械類專利申請數量依舊大幅增長,成為中國縫制機械行業調整期中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國內縫機領域專利技術現狀 技術專利申請狀況可從側面反映一個國家或行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高低。
我國的專利申請制度成形于20世紀80年代初,特別是2000年以前,我國縫機業申報專利數量較為有限。
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我國縫機企業知識產權意識的逐步增強,以及大量日本縫機企業在我國進行大規模的專利申請,因此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的專利申請數量逐年上升。
尤其近幾年,行業專利數量更是呈現“井噴式”增長。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檢索數據顯示,2000~2008年,我國縫機業共申請各類專利6802件,僅2008年共申報各類專利1238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288項,實用新型專利495項,外觀設計專利445項,與2000年358項的專利總量(其中,發明專利174項,實用新型專利135項,外觀設計專利49項相比,無論是申報總量還是在各個單項上都已有數倍乃至10倍的增長。
有關縫制機械領域的專利申請從2000年開始已具備一定規模,其中技術創新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年申請量均已超過100件。
這與20世紀90年代中期,日資、臺資企業逐步在內地登陸有關,這一點從當年發明專利授權數量達到116件可以得到佐證。
據國家專利數據庫資料顯示,2000年公告和授權的縫制機械類發明專利幾乎全為外資企業申請,而這其中又以重機、兄弟、東海等日本企業居多。
之后,國內縫制機械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一路走高,在年達到頂峰,主要原因還是日本等外資企業針對專利的地域特性,將大量其原有產品及技術在中國境內進行申報的結果,這從2004年發明授權專利出現大幅縮減可看出端倪。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時期也是國際知名縫機企業生產由高速縫紉機向機電一體化機型產品升級的過程,縫機業迎來了發展史上技術的大變革,因此在所申報的專利里面,也的確存在許多新發明和新技術。
從起,我國縫機業專利數量出現“井噴”,這主要歸功于國內縫機企業在經歷了10多年量的高速擴展后,工作重心開始向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方面轉移,企業知識產權意識增強,自主創新效果開始顯現,同時也得益于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新技術、新材料與新工藝的快速更新。
中日縫機企業專利技術狀況比較 目前在代表行業專利技術最高水準的發明專利領域,日本縫企無論是在申請數量還是授權數量方面都獨占鰲頭。
據已有資料初步估算,目前日企在這兩個專利領域的占有率約為80%~90%。
其中,重機公司約占40%,兄弟公司約占30%,緊隨其是大和、飛馬等公司,而在年前,東海公司及愛信慧國、森本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也相對較多。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目前全球縫制機械行業產品技術現狀。
在多功能家用機、刺繡、平、包、繃等常規工業機種方面,日本企業已成為引領行業技術發展的排頭兵,而在鎖、釘、套等特種及特殊功能縫紉機方面,日本企業已全面突破歐美企業技術藩籬,自成體系。
反觀作為縫制機械“開山鼻祖”的歐美企業,在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后,由于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幻,已逐漸邊緣化。
雖然其在無油潤滑、低噪聲、針桿行程可調等方面的專利技術依然屬于世界領先,但在近幾年的專利申報企業里,除了被上工并購的杜克普公司偶有作為,其他企業已難覓蹤影。
我國縫機企業的專利則主要集中在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兩個領域。
其中,在實用新型專利領域,國內企業占有率超過90%,外觀設計專利國內企業占有率為80%左右。
從近幾年專利申報狀況來看,這兩個比例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2008年行業申報的495項實用新型專利已全為國內企業,445項外觀設計專利中屬國內企業申報的為420項,占有率為94.4%。
在發明專利方面,國內企業與日本企業存在一定差距。
在2000~2008年所有授權的發明專利中,國內企業獲得不足30項,這其中還包含了一些非行業企業或人士發明的特種縫紉或刺繡方法專利,行業骨干企業發明專利的擁有量平均不足3項。
筆者認為,導致行業專利如此局面的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與日本縫機業相比,國內縫機業底子薄弱,發展時間較短,科技研發能力不足;二是目前授權的發明專利里,充斥著大量日企無創新性專利。
日本企業利用前幾十年的發展,積累了大量成熟技術,這些技術大都在日本國內已申請了專利,或者已經失效。
由于中國實識產權制度比日本要晚,日企利用時間差和專利的地域特性,又將這些成熟技術申報為中國專利,這實際上也為國內縫機業的發展設置大量的技術障礙;三是國內企業在對專利申請上自信心不足,急功近利。
可喜的是,最近幾年國內縫機企業在發明專利申報方面已有明顯起色。
2008年,國內縫制機械類的288項發明專利公告中,國內企業申報的專利已達101項,與2007年相比增長23.3%,占當年發明專利總數的35%。
可見,國內縫機企業開始正視這些問題,加大創新投入,轉變了專利申報思路。
國內縫企專利技術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 從專利技術構成來看,目前我國縫機企業申報的專利主要偏重于產品外觀及功能優化、改進,原創性的發明設計較少,而且專利申報人主要是行業幾家骨干企業,中小企業持續申報專利的不多。
這與我國縫機業目前技術創新體系尚不健全,產品結構差異化進程緩慢有較大的關系。
從專利涉及的產品領域來看,最近幾年,刺繡機及零部件方面的創新較快,這兩類產品在外觀設計專利領域占有量已超過一半;而刺繡機類產品在實用新型專利領域占有量已超過30%,發明專利更是超過50%(2008年刺繡類產品發明公告為54項,占國內縫機類發明專利的53.5%,同比增長74.2%,顯示了我國縫機業刺繡機領域持續多年的技術創新效果已開始顯現。
這從2008年國際市場需求下降,而我國刺繡機出口均價大幅上升的事實中得到了佐證。
2008年全年我國縫機業刺繡機出口量下降9.8%,但出口額卻增長10.43%。
而在工業縫紉機領域,國內企業近年來技術進步非常明顯。
除了專利申報量大幅提高外,以中縫重工、求精、舒普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始活躍起來,這些企業的專利主要集中在特種縫紉機及常規機種的特殊功能上,專利技術的質量頗高,顯示了行業技術創新良好的發展勢頭。
據2006~2008年專利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縫機業已進入知識產權加速增長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國發明專利實行的是申請18個月后才公開的制度,只有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基本上可實現當年申請當年公告,因此行業發明專利數據都存在兩年左右的失真期。
換句話說,目前我們看到的數據最新不超過2007年上半年,從行業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階躍式增長的特點來看,我國縫制機械行業2007年、2008年申報的大量發明專利還未被公告,因此預計未來兩年行業仍將保持專利數量的高增長。
在發明專利方面,很可能會打破目前日企為主的格局,出現中日兩國平分秋色甚至超越日企的局面。
而隨著國家及行業在企業技術創新及知識產權方面的引導和推動,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大,基礎越來越好,成果必將更加豐碩,因此,我國縫機業知識產權的高增長現象很有可能會長時期存在。
發明專利的授權條件是什么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磁性材料產業發展前景及發明專利部署動態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專利申請 專利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