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侵權官司的審理期限是多久,我國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態勢分析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5 00:41:22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專利侵權官司的審理期限是多久,我國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態勢分析
專利侵權官司的審理期限是多久
專利是需要去申請的,同時專利也是會有一定的起訴期限的,但是很多的人對于專利起訴的期限的具體時間其實是不清楚的,其實可以去好好了解清楚的,所以專利起訴期限是多久?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相關的知識點。
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 專利權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
那么專利侵權的訴訟時效是多久呢?雖然根據《民法典》的規定,一般民事侵權的訴訟時效為三年,但是根據特別法優于一般法的原則,專利法有不同于一般民事侵權的訴訟時效;根據《專利法》第68條規定的:“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
”授權前的發明技術使用費發明專利的一項特殊之處是,授權前的臨時保護,由于發明專利實行“提前公布、實質審查”,一項發明專利申請自申請日起滿18個月即行公布,這時其他單位或個人完全可以實施公開的發明技術,這種行為在授權之前不視為侵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六十八條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
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未支付適當使用費的,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他人使用其發明之日起計算,但是,專利權人于專利權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應當得知的,自專利權授予之日起計算。
(一)無效程序的啟動。
無效程序啟動的時間為自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授予專利權之日起的任何時候,可以一直持續到該專利權終止后。
由于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能夠對專利權終止前的某些事項產生影響,因此允許在專利權終止后提出無效宣告請求。
無效程序啟動的主體:包括任何單位和個人,但是根據《專利審查指南》的規定,專利權人不得宣告自己的專利權全部無效。
(二)無效宣告請求的審查。
專利復審委員會經形式審查合格受理無效宣告請求從而啟動無效程序后,成立合議組對無效宣告請求案件進行合議審查。
絕大部分案件由3人(組長、主審員、參審員)組成的合議組進行審查。
只有極少數案情重大的案件才由5人合議組(1名組長、1名主審員,3名參審員)進行審查。
(三)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的作出。
合議組經審查作出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
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有三類,一是宣告專利權全部無效,二是宣告專利權部分無效,三是維持專利權有效。
(四)后續的司法救濟程序。
根據我國專利法第四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對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專利權無效或者維持專利權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以專利復審委員會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訴。
受理訴訟的法院和訴訟性質與不服復審決定提起的訴訟相同。
需注意的是,無效程序的對方當事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
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我國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態勢分析
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是當前科技創新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由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引領的生物經濟將引起全球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調整。
我國生物技術發展較快,創新活躍,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也逐年遞增。
在各高技術領域中,生物技術是我國最有希望實現跨越發展的領域之一,《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已把生物技術列為未來15 年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
基于以上形勢,本文從申請授權狀況、所屬地區、國別、申請人類型、有效專利等多方面分析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態勢,以多角度反映我國生物技術的發展狀況。
一、近年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總體狀況 2002 年至2005 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1以年均23.0%的增長率遞增,其中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年均增長29.0%,國外發明專利申請年均增長15.1%。
2006 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估算為6300 件2。
2006 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授予生物技術發明專利2072 件,其中國內專利授權1366 件,約為2002 年(156 件)的9 倍,年均增長72.0%;國外專利授權706 件,約為2002 年(165 件)的4 倍,年均增長43.8%。
(見圖1) 圖1 近年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狀況 從2000 年開始,生物技術發明專利國內申請量一直超過國外申請量,國內所占比重在六至七成左右。
從2003 年起,生物技術發明專利國內授權量超過國外授權量,2006 年國內所占比重達到66%(見圖2)。
圖2 近年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所占比例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受理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約37300 件,占總受理量的3.4%。
其中國內申請約23300件,占62.5%;國外申請約14000 件,占37.5%。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授權生物技術發明專利8011 件,占總授權量的2.7%。
其中國內專利4606 件,占57.5%;國外專利3405 件,占42.5%。
(一)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所屬國家分布狀況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美國占35.2%,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日本(18.7%)、德國(8.2%)、英國(5.0%)、瑞士(4.8%)、丹麥(3.9%)、韓國(3.2%)、法國(3.1%)、荷蘭(3.1%)、加拿大(2.1%)(見圖3)。
歐盟國家總申請量占國外發明專利申請的29.9%。
圖3 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所屬國分布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中,美國占30.8%,亦居第一,其后依次是日本(23.5%)、德國(7.2%)、瑞士(5.6%)、英國(4.7%)、韓國(4.6%)、丹麥(3.8%)、法國(3.6%)、荷蘭(3.3%)、比利時(1.6%)(見圖4)。
歐盟 國家總授權量占國外發明專利授權量的28.5%。
圖4 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授權所屬國分布 美國、歐盟、日本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量占國外申請總量的83.8%,授權量占國外授權總量的82.8%。
歐盟國家中,生物技術發明申請和授權八成以上來自德國、英國、丹麥、法國、荷蘭和比利時。
(二)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所屬地區分布狀況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上海(32.4%)和北京(17.4%)以較大優勢領先于其他地區。
其后依次是廣東(6.2%)、江蘇(5.9%)、浙江(4.2%)、山東(3.9%)、湖北(3.7%)、遼寧(3.0%)、天津(2.5%)、四川 (2.3%)(見圖5)。
圖5 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所屬地區分布 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中,北京占22.4%,排名第一,其后依次是上海(15.7%)、江蘇(7.8%)、廣東(7.5%)、湖北(5.9%)、浙江(4.1%)、山東(3.8%)、四川(3.6%)、天津(3.5%)、遼寧(3.2%)(見圖6)。
圖6 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授權所屬地區分布
中國專利的技術含量持續提升
記者17日從中國保護知識產權成果展覽會上獲悉,隨著中國研發投資的增加,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出現了快速增長,并與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2005年,發明專利,實用新型與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量分別占總數的36.39%,29.30%,34.30%。
而2001年,發明專利的申請量還僅占當年專利申請總量的14%,實用新型所占的比重則高達41%。
據介紹,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85年4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中國專利申請數量增長迅速。
1985和1986年還不足2萬件,1990年突破10萬件,2001年突破20萬件,2003年突破30萬件,2005年突破47萬件。
1985-2005年間,專利申請數量增長了32.1倍,平均年增長為19.1%。
與此同時,專利授權數量也在飛速發展。
1986年,授權數量僅有3024件,1988年突破1萬件,1993年突破5萬件,1999年突破10萬件,2005年超過20萬件,增長19.8倍,平均年增長率為25%。
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從1986年的56件增長到去年的53305件,增長近千倍。
由包括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組在內的11個政府機構聯合舉辦的中國首屆保護知識產權成果展16日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博物館開幕,是2006年中國“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的一個重要內容。
此次展覽為期八天,共設15個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重點展區和14家企業展區,旨在向大眾系統介紹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立場、方針、政策以及在商標、專利、著作權、海關保護、司法保護等領域取得的成績。
專利侵權官司的審理期限是多久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我國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態勢分析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如何申請專利 專利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