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不穩定性,實用新型專利保護期限有多久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3 14:34:24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不穩定性,實用新型專利保護期限有多久
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不穩定性
為了解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初步審查制度造成的實用新型專利權處于相對不穩定狀態而帶來的諸多問題,我國專利法第五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專利侵權糾紛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
為此,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五十五條和第五十六條相應地進一步明確了關于實用新型檢索報告制度的具體實施規范。
最高人民法院也在《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八條第一款中規定:提起侵犯實用新型專利權訴訟的原告,應當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
其目的也在于強調從嚴執行這項制度。
然而,盡管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制度在實踐中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現有的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制度并不能有效地解決實用新型專利權相對不穩定所帶來的一切弊端,其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法律地位尚不明確。
現有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均未對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的性質予以明確的界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書面答復,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不能作為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訴訟的立案依據。
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也不可能替代實用新型授權時的專利證書、授權公告文本等作為證明實用新型專利有效的法律文件。
在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的過程中缺少請求人陳述意見的程序,對于當請求人對該檢索報告的結論持有不同意見時能否提起行政復議或復審也缺少相應的法律規定。
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的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標準表格上明確印有“此檢索報告不是行政決定,請求人不能就此提起行政訴訟”,該規定使得請求人也不能尋求司法救濟的途徑,而對于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的可訴性也還存在著爭議。
因此,就程序上的公正性和嚴密性而言,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與專利復審委員會的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和人民法院的行政判決書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上述情況造成了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更大程度上近似于一種信息咨詢性質的報告,其效力還只能局限于實用新型專利有效性的初步證據,其權威性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置疑,對于司法機關、行政機關乃至當事人的約束力較低,甚至出現社會公眾對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的性質和效力的曲解。
其次,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涉及的內容尚不完備。
根據我國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無效宣告請求的理由共有10個條款,而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的主要內容僅是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對實用新型專利的新穎性和創造性給出評價結論,并說明相應的理由和證據;對于該專利是否符合專利法第五條或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二條第四款、第二十六條第三款以及實施細則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僅是出于檢索的考慮給出相應的結論,且無需說明理由;至于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四款以及實施細則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二十條第一款、第二十一條第二款等無效理由涉及的條款就不再進行任何審查。
而實用新型專利無效宣告請求的審查過程中,上述未涉及的條款均是無效請求人經常提出的無效理由,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未依據這些條款給出相應的審查結論,導致即使經過檢索的實用新型專利仍然存在被宣告無效的可能性,檢索報告的結論只能針對部分無效理由發揮指導性作用,致使當事人預期其權利穩定性的難度和成本提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的作用。
再次,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的準確性還有待提高。
檢索報告結論的關鍵之處就在于對實用新型專利的新穎性和創造性給出準確的結論,而結論的基礎則源于對于現有技術的準確把握。
在目前的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制定過程中,其檢索的現有技術的范圍主要集中在包括國內外專利文獻以及各種專業性期刊雜志、學位論文和報紙等的專利檢索數據庫。
而這些數據庫較少涉及學術專著、技術手冊和技術標準等公開出版物,對于專利法意義上使用公開和以其他方式公開的現有技術,則由于條件的限制更無法進行有效的檢索。
因此,檢索報告的有關新穎性和創造性的結論的準確性也是相對而言的,存在著一定不確定性。
實用新型專利保護期限有多久
對于新型專利的申請要了解一下具體的流程,在得到專利批準之后,自己是擁有專利所有權的,而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也是要根據產品的形狀、構造等來進行判定。
那么實用新型專利是怎樣?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實用新型主要是在一個產品的形狀、構造方面做出了新的技術方案。
從這句中我們可以獲得兩個關鍵點,一個就是可以使用實用新型的產品,也就是你不能說你有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然后你想去申請實用新型對它進行保護,這個是不可能通過的,方法的專利可以申請的是發明專利,所以申請實用新型的時候不能搞錯對象。
再者,不是什么產品都可以去申請實用新型的,需要是在形狀還有結構上有創新的才可以。
創新可能比較好理解,但是結構和形狀上的創新怎么理解呢。
就是從一件東西的外表就可以觀察到的一個東西的空間形態,這其實也就是在肉眼看得到的地方使用了創新技術。
十年。
專利權的終止根據其終止的原因可分為: (1)期限屆滿終止: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權自申請日起算維持滿10年,依法終止; (2)未繳費終止:專利權人未照規定繳納或繳足年費及滯納金的,專利權自上一年度期滿之日起終止。
1。申請階段 實用新型的申請文件應當包括:實用新型專利請求書、說明書、說明書附圖、權利要求書、摘要及其摘要附圖。
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必須具備有說明書附圖。
委托專利代理機構的,應提交委托書。
申請費用減緩的,應提交費用減緩請求書及相應的證明文件。
2。審查階段 中國對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實行初步審查制度。
在初步審查過程中,審查員會針對申請文件中的形式問題發出補正通知書。
申請人針對該通知書做出補正。
同時審查員會針對是否屬于實用新型專利保護客戶進行審查,若存在不屬于實用新型專利保護客戶的,審查員將發出審查意見通知書,申請人針對該審查意見通知書進行答復或者對申請文件進行修改。
實用新型專利只進行初步審查,沒有像發明專利申請一樣的實質審查。
主要審查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是否具備《專利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文件和其他必要的文件,這些文件是否符合規定的格式,并包括審查下列各項: 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是否明顯屬于《專利法》第五條、第二十五條的規定的,或者明顯不符合《專利法》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的,或者明顯不符合專利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第三十三條、專利法第二條第三款、第二十二條第二款或第四款關于新穎性與實用性規定的;是否明顯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或第四款、第三十一條第一款、第三十三條規定的,或者依照專利法第九條規定不能取得專利權的;專利局應當將審查意見通知申請人,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內陳述意見或者補正;申請人期滿未答復的,其申請被視為撤回。
申請人陳述意見或者補正后,專利局仍然認為不符合前款所列各項規定的,應當予以駁回。
3。授權階段 (1)授權:在通過初步審查后,審查員會發出授予專利權通知書。
申請人在接到授予專利權通知書之后,需要辦理以下登記手續: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專利登記費、授權當年的年費、公告印刷費以及專利證書印花稅。
(2)頒發證書:申請人在辦理登記手續之后即可獲得專利證書。
此段時間約為2-3個月左右。
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案件證據收集問題探討
目前,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案件呈上升趨勢,近日,筆者代理了一起相關案件,針對權利人訴訟的一些證據收集問題,在此做一簡單說明,與大家一起分享。
專利權人發覺侵權產品的存在,往往是通過一些廠家、商家的展銷、自己的發現或其他人的告知而得知。
在此筆者提醒專利權人不要盲目起訴,而應該注意收集一些必要的證據。
1、主體資格證據的收集 關于原告主體資格(即專利權人)的證據,這個比較簡單,一般只要具備專利證書、專利登記本、專利年費交納票據等即可。
關于被告的確定,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大部分原告打此官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求停止侵權。
而真正能達到此目的,就是必須停止侵權產品的生產和制造,所以生產商、制造商就成為權利人首選的第一被告。
如果侵權消息的得知是通過廠家的展銷,那么可以通過確定廠家的名稱等信息,通過工商信用網或實際工商查詢來獲得被告的身份確認。
如果是通過銷售商得知,則應當注意打聽廠家或通過公證購買的方式索要廠家產品質保書等,獲得廠家信息。
產品銷售者的確定,可以通過其名稱工商查詢得知。
但實踐當中,存在一種情形,即銷售者本身并未辦理任何工商登記,僅僅是租賃一個門面進行經營,此種情形,權利人要注意收集店主(個人)身份信息。
在必要時,如果銷售者承租的是一個大市場(如北京的秀水街等),此時,可以把出租戶也列為被告,但其承擔責任一般是以提供侵權便利為條件,所以,在起訴出租戶時,應當注意向其采取一定的措施:如發律師函等手段,以便取得其提供侵權便利條件的證據。
2、侵權事實證據的收集 根據專利法相關法條的規定,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行為必須符合一定的要件,一般為:未經權利人許可;實施專利;制造、銷售、進口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在此筆者重點提示,一定要注意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的要件中并不包含許諾銷售(如產品展示)。
所以,在權利人見到商家進行展銷侵權產品就認為其侵權,忙于起訴,此做法是不妥的。
比較通常的做法是,實行暗訪公證購買,以此取得侵權事實的證據。
由于此證據至關重要,建議當事人最好找律師取證。
3、損失賠償證據的收集 關于損失賠償,盡管最高院已有明確的司法解釋,但此還是實務操作中一頭疼事。
因為實踐中,侵權產品的銷售數量的取證的確不易,故很難準確計算具體的賠償數額。
筆者在此有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其一,對于原告來說,如果外觀設計產品自己已用于生產、銷售,可以通過對比侵權發生之前的銷售額和侵權發生之后的銷售額來分析,如果侵權之后的銷售額明顯減少,則可以通過會計事務所審計鑒定獲取利潤減少的證據。
但該銷售額的減少也存在一些其他因素,故在起訴中可以適當降低索賠數額。
其二,出于對權利人最終目的的考慮,如果計算侵權賠償額的確很困難,則建議結合侵權產品、侵權時間等采用法定賠償額(5000元至30萬),這樣可以節省訴訟時間。
除了以上一些證據收集的方法外,權利人還應當簡單了解侵權判定問題,記住一句話:先看產品再看外觀,即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產品相同或相類似,且被控侵權產品外觀與受保護的外觀設計相同或者近似,才有可能侵權。
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不穩定性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實用新型專利保護期限有多久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申請專利 發明專利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