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專利間接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淺談專利權的歸屬與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8-04 23:20:19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淺析專利間接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淺談專利權的歸屬與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淺析專利間接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關于專利侵權的,有直接侵權和間接侵權兩種。
一、直接侵權行為。
1、行為人直接使用專利權人的發明、專利產品的外觀設計; 2、行為人直接使用專利權人的產品、發明; 3、行為人直接銷售專利權人的發明、專利產品的外觀設計; 4、行為人直接將專利權人的發明、專利產品的外觀設計進口;
淺談專利權的歸屬與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一、專利權專利權主要是指專利;專利是一項發明創造,即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向國家專利審批機關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后,向專利申請人授予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權利。
專利可以保護技術創新,如果發明人創造了具有創新及實用性的工藝方法、機器、產品或者對它們有所改進,都可以申請專利。
在一個國家獲得了專利,專利權人在這個國家就對其發明創造享有獨占權,即享有壟斷性的生產、制造、使用、銷售和進口的權利。
可見;專利權人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專利權是各國專利局或專利主管部門依法授予專利申請人的一種專有權利。
我國專利權,是由國務院專利行政主管機關授予的,在專利權的保護有效期限內,專利權可以贈與、轉讓、繼承。
所以,專利權人是可以變更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10條的規定:“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可以轉讓。
” 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向外國人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必須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當事人必須訂立書面合同,并向國知局登記,由國知局予以公告。
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轉讓登記之日起生效。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有關規定,國務院專利局授予的專利有以下三種:(一)發明專利發明專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專利法所稱的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該項規定說明發明專利包括“產品發明”和“方法發明”兩大類,同時對現有產品或者方法進行改進獲取的專利。
(二)實用新型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專利法所稱的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
”該項規定了實用新型是專指具有一定形狀、構造的產品或設計方案而獲取的專利。
(三)外觀設計專利外觀設計專利;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第三款的規定:“專利法所稱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根據該項的規定外觀設計專利具有以下特點:1。是與產品相結合的外觀設計;2。能在工業上應用的外觀設計;3。能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外觀設計。
由此而獲取的專利,則屬于外觀設計專利。
二、專利權的特征專利權人對其發明創造享有獨占性的使用、銷售和進口的權利,其他單位或個人未經授權或者許可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依照其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一個國家按照本國專利法授予的專利權,僅在該國法律管轄的范圍內有效,對其他國家沒有任何約束力,外國對該專利權不承擔保護義務,如果某人的發明創造在我國已獲得專利權,他只在我國享有專利權,其他人在我國未經專利權人授權或者許可使用該發明創造的,則為侵權,若他人在別國制造使用或銷售該發明創造則不構成侵權行為。
專利權人對由法律賦予其發明創造的專利權只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有效,期限屆滿后,專利權人對其不享有專有權,即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無償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 “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十年。
”由此可見;專利權具有專有性、地域性和時間性的特征。
1。專有性:專有性也稱獨占性,這種權利具有壟斷的排他性;非專利權人要想使用他人的專利技術,必須依法征得專利權人的同意或許可后方可使用。
否則,就構成侵權。
2。地域性:是指一個國家的專利局或專利主管機關依照該國的專利法所授予的專利權,那么專利權人只有在該國的法律管轄的范圍內享有專有權或獨占權。
3。時間性:是指專利權人對其發明創造擁有法律賦予的專用權只是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有效,期限屆滿后,專利權人對其發明創造就不再享有制造、使用、銷售和進口的專有權。
專利權的法律保護具有時間性,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十年,均自申請之日起計算。
至此,原來受法律保護的發明創造就成了社會的公共財富,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無償地使用。
三、專利權的歸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下列人員所有:(一)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單位所有;(二)非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個人所有;(三)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其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依其合同約定決定;(四)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各方在協議中約定的以外,其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人屬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五)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委托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委托書中有約定的外,其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所有;(六)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
如果有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同時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應在收到國知局的通知后自行協商確定申請人。
總之;專利權的歸屬與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基本是一致的。
在資本主義國家,職務發明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均歸雇主所有;在社會主義國家,職務發明的專利申請權歸發明人所在單位所有。
世界各國,就非職務發明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均歸發明人所有。
四、對專利權人的限制專利權實質上是一種具有排他性的獨占權。
然而,各國專利法都從本國利益和社會利益出發,對專利權人的權利作出一些限制性的規定,以防止專利權人濫用其專利權。
我國《專利法》對此也作出了一些限制性的規定。
主要有兩種;(一)不視為侵權的實施專利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63 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1。專利權人制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2。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有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的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的;3。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共同參加的國際公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技術的;4。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二)強制許可或指令許可實施專利的行為1。依法強制許可實施有關專利的;強制許可是指不經專利權人自愿同意,直接由專利局依照專利法的規定允許第三者實施有關專利的一項強制措施。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51、52、53條對強制許可作出了具體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54條并規定了取得強制許可的單位或個人應當給予專利權人支付合理的使用費。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14條的規定:“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發明專利,對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義的,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經國務院批準,可以決定在批準的范圍內推廣應用,允許指定的單位實施,由實施單位按照國家規定向專利權人支付使用費。
中國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人的發明專利,對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義,需要推廣應用的,參照前款規定辦理。
“可見;國家對此作出了指令許可或計劃許可,但只適用于中國專利權人。
五、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專利權人是專利權的所有人及持有人的統稱。
即專利申請被批準時,被授予專利權的專利申請人。
專利權人既可以是單位也可以是個人。
海外專利訴訟流程是什么
1、制定抗辯方案,積極抗辯:如在海外市場被訴,在分析案情和獲得的信息制定訴訟策略之后,應與當地律師制定訴訟抗辯方案。
雖然抗辯理由有30多種,但企業可以考慮使用的通常有7種:訴訟主體資格抗辯、訴訟時效抗辯、不侵權抗辯、權利無效抗辯、公知技術抗辯、免責抗辯(先用權、權利用盡、臨時國境)、禁止反悔原則抗辯。
前述每一抗辯理由又包括了若干第二層次甚至第三層次的抗辯理由,如專利無效抗辯又可以包括新穎性或創造性抗辯、侵犯在先權利抗辯、充分公開原則抗辯、專利實際范圍抗辯、故意不公開抗辯等細化的抗辯理由。
2、專利無效:在面臨專利訴訟時,除了積極抗辯,另一件大概率會做的事情就是對涉案專利進行無效宣告。
根據案件和收集的證據情況確定專利無效要達到的目的。
有多個專利或系列專利時,需要確定針對哪個或哪些專利進行無效。
有確鑿完整的證據時能把對方的專利的權利要求全部無效掉是最理想的;但有些情況下雖不能把專利的全部權利要求無效掉,而是根據專利技術方案與涉案產品的對比情況確定關鍵的部分權利要求,只要能把這些關鍵權利要求無效掉,對后續的侵權賠償或和解都能提供有力的支撐。
1、專利權的侵權訴訟時效 專利訴訟時效是指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在法律所規定的期限內不行使,將喪失人民法院依照訴訟程序強制侵權人履行的權利。
《專利法》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是兩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算。
如果訴訟時效屆滿,專利權人將不能再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同時也無法再向專利管理機關請求保護。
2、專利侵權賠償數額的確定 司法實踐中,對專利侵權賠償數額的確定依次按照以下方式確定: (1)權利人因被侵權所遭受的損失; (2)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 (3)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合理倍數,一般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賠償數額。
(1)查封或者扣押生產被控侵權產品的專用模具、專用機械設備等,并對專用模具、專用機械進行拍照。
(2)清點或查封被控侵權產品的成品與半成品的庫存或數量。
(3)復制或扣押可反映生產或銷售被控侵權產品的數量、金額以及利潤的財務帳冊或報表、生產記錄、倉儲記錄、銷售合同、報價單、銷售發票等。
因上述材料可證明被告因侵權行為所獲得的利潤情況。
(4)提取被控侵權產品樣品以及有關宣傳資料、畫冊、產品目錄等。
(5)復制電腦及各種數據儲存器中涉嫌侵權的程序、圖紙、相對應的技術參數、用料等技術資料以及內部管理資料、客戶資料等。
淺析專利間接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淺談專利權的歸屬與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發明專利申請 專利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