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權的授予,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專利權的界定和限制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7-27 00:52:15 瀏覽: 次
?????????С?? ???????? ?????????裬??????????????????????綨??????
專利權的授予,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一、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專利所有人或者其繼承人在一定期間內依法制造、使用或者銷售其發明創造的獨立權利。
專利權是各國專利局或專利主管部門依法授予專利申請人的一種專有權利。
我國專利權,是由國務院專利行政主管機關授予的,在專利權的保護有效期限內,專利權可以贈與、轉讓、繼承。
所以,專利權人是可以變更的。
“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可以轉讓。
”①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當事人必須訂立書面合同,并向國知局登記,由國知局予以公告。
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轉讓登記之日起生效。
“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有關規定,國務院專利局授予的專利有以下三種: (一)發明專利。
“專利法所稱的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②該項規定說明發明專利包括“產品發明”和“方法發明”兩大類,同時對現有產品或者方法進行改進獲取的專利。
(二)實用新型專利實用新型專利。
“專利法所稱的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
”③該項規定了實用新型是專指具有一定形狀、構造的產品或設計方案而獲取的專利。
(三)外觀設計專利外觀設計專利。
“專利法所稱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④根據該項的規定外觀設計專利具有以下特點:1。是與產品相結合的外觀設計;2。能在工業上應用的外觀設計;3。能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外觀設計。
三、專利權的歸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下列人員所有:(一)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單位所有;(二)非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個人所有;(三)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其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依其合同約定決定;(四)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各方在協議中約定的以外,其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人屬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五)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委托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委托書中有約定的外,其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所有;(六)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
如果有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同時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應在收到國知局的通知后自行協商確定申請人。
總之,專利權的歸屬與專利申請權的歸屬基本是一致的。
在資本主義國家,職務發明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均歸雇主所有;在社會主義國家,職務發明的專利申請權歸發明人所在單位所有。
世界各國,就非職務發明的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均歸發明人所有。
四、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專利權人是專利權的所有人及持有人的統稱。
即專利申請被批準時,被授予專利權的專利申請人。
專利權人既可以是單位也可以是個人。
專利申請被授予專利權后,專利權人享有專有的專利權利。
除專利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該專利,專利權人可依照自己的意愿獨自利用自己的發明創造,也可以把專利實施權轉讓給他人。
通過訂立許可合同,被許可方取得專利實施權并向專利權人技術專利使用費。
被許可人無權允許合同規定以外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該專利。
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申請人可以要求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適當的費用。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將勵;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后,根據其推廣應用的范圍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合理的報酬。
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有在專利文件中寫明自己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權利。
專利權人的權利包括:1。獨占權,專利權人對其專利享有獨占權,任何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制造、使用或銷售其專利產品或使用其專利方法。
2。許可實施權,專利權人有許可任何人實施其專利的權利,這種許可必須通過訂立許可合同并向專利權人支付使用費的方式來取得許可實施權;但是,被許可方無權允許合同規定以外的任何人實施該專利。
3。轉讓權,專利權人有轉讓其專利權的權利;轉讓專利權必須訂立書面合同,并經專利局登記和公告后生效。
4。標記權,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定:從2003年7月1日起標注專利標記和專利號應當標明專利類別,例如中國發明專利、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中國外觀設計專利,同時表明授權專利號。
專利權人有權在其專利產品或者該產品的包裝上標明專利標記和專利號。
5。放棄權,專利權人有權通過向專利局提交書面申請或以不交納年費的方式放棄其專利權;專利權被放棄之后,其專利技術即成為全社會共同財富,任何人均可無償使用。
6。請求保護權,當專利權沒有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擅自利用專利技術而構成的侵權行為,專利權人有權請求專利管理機關進行處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以便獲得法律保護,專利權人有權要求侵犯人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
專利權人的義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專利權人負有繳納年費義務, “專利權人應當自被授予專利權的當年開始繳納年費。
”⑤可見,不按規定交納年費,其專利無效。
因此專利權人每年必須按規定交納年費,來維持其合法權利,否則視為自動放充專利權。
2。實施權利的義務,專利權人在專利期內必須實施或者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
否則,超過法定期限,國家主管部門可強制許有條件的他人實施其專利。
3。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設計人依規定給予獎勵的義務。
專利權的界定和限制
推薦閱讀: 專利權的界定和限制 界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了解專利法對專利權人的權利有哪些限制,對于判斷某種行為是否侵犯了專利權,正確處理專利糾紛是非常必要的。
專利權的界定 怎樣界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我國《專利法》第59條作了原則性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
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為準”。
從這條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專利法對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界定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界定方法,而對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界定則采取了另一種界定方法。
下面分別進行分析。
由于發明和實用新型都是以技術方案的形式體現的,因此各國對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界定通常都是采取基本相同的方法,并且都是把專利權人在申請專利時所提出的權利要求作為界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本依據。
但是在對權利要求的解釋上,各國的方法卻不盡相同。
這大致可歸納為三類: ①周邊限定的方法。
這種方法是以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范圍作為權利要求的周邊范圍,并且要求只能根據權利要求書用詞的字面意義嚴格、忠實地進行解釋,以界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
這種界定方法使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非常明確、具體、一目了然,處理專利侵權糾紛也較快速、簡潔。
但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因為對絕大多數專利申請人來說,撰寫權利要求書時要做到文字表達精確無誤、完美無缺是很困難的。
如果在界定專利保護范圍時完全采用“摳字眼兒”的方法,將保護范圍嚴格限定在權利要求書所記載內容的字面含義上,而不考慮其完整、真實的意思表示,對專利權人的權利保護就可能留下漏洞,使權利保護的范圍變得過窄,這顯然是不公正的。
因而也是不太可取的。
②中心輻射的方法。
這種方法原則上認為界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內容為基本依據,但同時又認為解釋權利要求時應全面考慮技術發明的目的、性質以及說明書和圖紙等。
這種界定方法的實質是將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內容作為權利要求的中心,但同時又將這個中心周圍的一定范圍內的技術也包括到了專利保護的范圍之內。
這種作法雖然對專利權人較為公證,但卻可能因為專利保護的內容的一部分在權利要求書中(甚至在全部專利申請文件中)沒有具體、明確的記載,因而使他人感到專利權人的權利范圍不好確定而無所適從,在發生侵權糾紛時處理起來也較復雜和困難。
因此這種界定方法也不夠理想。
③折衷的方法。
即把周邊限定的方法和中心輻射的方法相折衷而產生的方法。
這種方法是以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內容為準,而不是以權利要求書記載內容所使用的措辭為準。
權利要求書沒有記載的內容不予保護,權利要求書記載的內容才被納入專利保護的范圍。
如果遇到權利要求書的措辭不夠準確而發生異議,則可以引用說明書及附圖中的相關內容來解釋。
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權利要求的措辭不夠準確而使專利權人本應受到保護的部分權利得不到保護的不公正現象,同時又不至于使專利保護的范圍界定過于模糊,他人無所適從,糾紛處理困難的現象大量發生。
因而相對來說是界定專利范圍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方法。
我國專利法即采用了這一方法。
按照我國《專利法》第59條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
關鍵詞: 申請專利 專利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