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發布,2023江蘇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件公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7-27 00:48:57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2023年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發布,2023江蘇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件公布
2023年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據了解,《2023年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知識產權宣傳培訓,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公安機關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專利行政保護,商標行政保護,著作權行政保護,植物新品種權行政保護,地理標志產品行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政保護,知識產權合作與交流等12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的新進展。
發布會現場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方面,2023年,全省檢察機關批準逮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69件121人,起訴115件218人。
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3843件,審結3544件。
公安機關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方面。
2023年,全省公安機關共偵辦各類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犯罪案件101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02人,打掉犯罪團伙122個,搗毀產、銷、儲窩點314個,繳獲假冒偽劣商品、注冊商標標識等700余萬件(套),涉案金額8.3億余元。
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方面,2023年,成都海關關區新增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24件,累計104件。
專利行政保護方面,2023年,全省新申請專利91167件,新獲得專利授權47120件,專利申請全國第7、西部第一;其中新申請發明專利 29926件,新獲得發明專利授權5682件。
全省各級知識產權局深入開展“雙打”、“護航”專項行動,圍繞民生領域、重點項目、優勢產業等重點領域加強市場檢查,突出做好西博會等大型展會保護和重點企業海外專利維權援助,建立了知識產權投訴獎勵制度、專利糾紛快速調解機制、全省電子商務領域專利執法維權機制、西南地區專利行政執法協作調解機制、專利侵權判定咨詢機制,知識產權(專利)執法維權網絡平臺覆蓋全省21個市(州)、11個國家知識產權強縣試點縣(區)。
全年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2707人次,開展執法檢查927次,開展大型展會專利執法保護20次,檢查商業場所958個,檢查商品19.9萬件,立案受理專利案件669件,結案667件。
商標行政保護方面,2023年,全省新增注冊商標39965件,商標有效注冊量累計約26萬件,居全國第8位;其中新增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21件,累計140件。
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3件,累計241件;新認定四川省著名商標196件,累計1366件。
全省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深入開展“雙打”、“紅盾春雷行動2023”、“紅盾劍網”專項行動,查處了“哈哥”、“五糧液”等一批馳名商標侵權糾紛案件和一批通過互聯網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商標專用權的違法違規行為和“傍展會”、“傍名牌”等侵權假冒違法行為。
全年全省共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1594件,案值1468.45萬元。
著作權行政保護方面,2023年,全省各類作品登記2003件,計算機軟件版權登記3150件。
全省新聞出版廣電系統深入開展“雙打”、“劍網 2023”著作權保護專項行動,重點加強出版物市場和印刷復制企業的自查監管,嚴厲打擊網絡侵權盜版行為。
全年全省共出動檢查人員1.28萬人(次),檢查出版物批銷市場、物流企業和印刷復制企業、復打印門店1.53萬個(次),搗毀、取締非法音像制品、圖書、印刷、軟件等非法批銷窩點、地攤游商782 個,收繳盜版、淫穢音像制品和盜版圖書、軟件198.79萬余盤(冊、張),共立案96件,其中移送司法機關案件38件。
75家門戶網站被納入監管范圍。
完成國家版權局移轉四川省的5件網絡侵權盜版案件的查辦。
植物新品種權行政保護方面,2023年,全省新申請植物品種權80件,累計925件,居全國第五位。
新獲得授權37件,累計481件,居全國第一位。
全省農業、林業部門深入開展“雙打”和植物品種權保護專項行動,重點開展了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專項行動。
全年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 34900余人(次),對全省所有持證企業進行了全覆蓋檢查,檢查種子市場306個、種子樣品企業89家、種子經營戶25743家;抽查種子樣品5833 個,樣品合格率為96.42%;對915個樣品進行了品種真實性檢測,對2531個鄉鎮、1.3萬余個村、6.6萬余家農戶進行了進村入戶調查,查處違法種子13802公斤,立案291件。
地理標志產品行政保護方面,2023年,全省新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6個,累計211個。
郫縣豆瓣、蒲江雀舌、劍南春酒、峨眉山茶4個地理標志產品成功入圍中歐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互認名單。
全省質監系統深入開展“雙打”、“質檢利劍”行動和建材產品專項整治,圍繞農資、建材、兒童玩具、汽車產品等重點產品,以大案要案為突破口,查處了系列建材案件、防水卷案件、石油案件。
全年全省出動執法人員3.94萬人次,檢查企業18109家,立案1605起,查獲貨值8642.3萬元,查辦大案要案23起,移送公安機關17起,搗毀窩點3個。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政保護方面,截至2023年,全省縣以上建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000余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9項,省級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522項。
確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9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682人。
全省文化部門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博葩(萬物起源口頭文學)、傈僳族高腔、笮山鍋莊等62項傳統文化獲批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龔扇制作技藝、苴卻硯雕刻技藝等23個基地獲批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新繁棕編、川派盆景制作技藝等16個基地獲批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2023江蘇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件公布
在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到來之際,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2023江蘇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藍皮書。
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法院共受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7733件,其中新收一審案件6613件,同比減少14.97%;共審結6308件,同比減少15.72%。
從案件類型看,新收一審案件中,排名前三的為商標權糾紛、著作權糾紛以及專利權糾紛案件。
其中,商標權糾紛案件2794件,占42.3%;著作權糾紛案件2509件,占37.9%;專利權糾紛案件821件,占12.4%;技術合同類案件132件,占2%;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4件;其他類型案件192 件,占2.9%;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161件,占2.4%。
新聞發布會上,江蘇高院還公布了2023江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例,其中,“寶慶”商標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入選全國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件。
附十大案例: 1。南京寶慶銀樓連鎖發展有限公司等訴南京寶慶銀樓首飾有限責任公司、南京寶慶首飾總公司特許經營合同、商標侵權系列糾紛案 【基本案情】南京寶慶首飾總公司(以下簡稱寶慶總公司)、南京寶慶銀樓首飾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寶慶首飾公司)是國有性質首飾企業,系我國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其前身“寶慶銀樓”發源于清朝年間,具有悠久的歷史。
上世紀80年代,寶慶總公司恢復老字號招牌,并在金銀首飾商品類別注冊了“寶慶”系列商標。
經過多年的經營,“寶慶”系列商標在江蘇特別是南京地區具有極高的知名度。
寶慶首飾公司與南京寶慶銀樓連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連鎖公司)、江蘇創煜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煜公司)就寶慶首飾公司擁有的“寶慶”系列注冊商標及服務標識等經營資源的許可使用等事宜陸續簽訂了三份協議。
根據協議約定,連鎖公司有權在自己的經營業務中合理使用“寶慶”商標,有權管理、發展、開設“寶慶”加盟店,但加盟店的設立必須報寶慶首飾公司審批,連鎖公司應按相應標準向寶慶首飾公司繳納商標使用費和品牌管理費等。
在雙方合作期間,“寶慶”品牌獲得了巨大發展,年銷售額達數十億元,但雙方后因協商合資失敗而最終導致合作關系破裂。
8月25日,寶慶總公司、寶慶首飾公司以連鎖公司存在多種違約行為且構成根本違約為由,發函要求解除雙方的合作協議,并同時在江蘇多地法院提起商標侵權系列訴訟。
而連鎖公司、創煜公司亦訴至法院,要求確認解除協議通知無效。
【法院認為】本案中,雙方簽訂的三份合同符合特許經營合同的特征,實際上是雙方就特許經營達成的框架性協議,主要約定的是雙方之間特許經營關系中的基本權利義務內容。
合同約定“連鎖公司有權在其經營業務中合理使用”,其范圍應解釋為連鎖公司在依約管理、發展加盟店以及經批準開設加盟店的活動中,有權合理使用涉案商標及相關標識,而不能得出連鎖公司有權自行開店且無需繳納許可費用的結論,故連鎖公司未經批準自行開設門店等行為違反了合同約定,構成違約。
關于涉案三份合同應否解除的問題,法院在充分衡量雙方發生糾紛的原因、連鎖公司多種違約行為的性質及程度、連鎖公司違約擅自開店的數量、雙方對寶慶品牌的貢獻等因素的基礎上,合理平衡雙方利益,通過裁判明確了寶慶總公司、寶慶首飾公司的權利邊界和連鎖公司合法經營行為的法律邊界,認為連鎖公司存在的違約行為尚不足以構成支持立即解除合同的足夠理由,判決寶慶總公司、寶慶首飾公司解除合同的通知無效。
但同時,法院亦在裁判理由中明確,連鎖公司應當在雙方合同約定的基礎上誠信經營,尊重特許人對“寶慶”系列注冊商標的專有權利,不得損害特許人的商標利益,未經批準不得擅自開設與寶慶首飾公司、寶慶總公司的“寶慶”系列注冊商標等經營資源相關的店鋪,且其使用特許人的“寶慶”系列注冊商標等經營資源,應當按照雙方的約定繳納相應的許可費用;而寶慶首飾公司、寶慶總公司對于連鎖公司依約誠信經營的行為,亦應當按合同約定允許其繼續經營并正常審批。
據此,對于雙方之間的系列商標侵權糾紛案件,法院亦同時作出判決:即凡是未經許可,連鎖公司擅自使用寶慶商標開店經營的,構成商標侵權,判令停止侵權、賠償損失;凡是已經過許可的,連鎖公司可以繼續經營。
【典型意義】對于此類雙方合作已久,品牌聲譽及市場獲得巨大增長,且涉及雙方重大利益的案件,法院并沒有采取簡單的裁判方式,而是充分運用司法智慧,以利益平衡為指引,探索了一種更加理性的糾紛解決思路:即在判令解除合同的通知無效,雙方繼續合作的同時,明確劃清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的邊界,即:一方面要確保特許人對特許經營資源特別是商標等知識產權的絕對控制,明確被特許人應當依約誠信經營,不能突破被特許人的權利范圍,試圖攫取特許人的知識產權利益;而另一方面,則要求對于被特許人依約誠信經營的,特許人亦應當按合同約定允許其繼續經營并正常審批。
該系列案件的裁判結果,體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2。麥格昆磁(天津)有限公司訴夏某、蘇州瑞泰新金屬有限公司侵害技術秘密糾紛案 【基本案情】麥格昆磁國際公司掌握快淬法生產釹鐵硼磁粉的兩項關鍵技術 甩帶輪技術和噴嘴技術,并以普通許可的方式授權麥格昆磁(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格昆磁公司天津公司)使用上述技術,并授權其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單獨提起訴訟的方式進行維權。
蘇州瑞泰新金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泰公司)亦從事相同業務的生產和銷售,張某、夏某均系該公司的創立者,其中張某是麥格昆磁國際公司和麥格昆磁天津公司的前員工,掌握涉案甩帶輪技術和噴嘴技術;夏某是瑞泰公司的生產設備提供者。
在本案訴訟之前,麥格昆磁國際公司以瑞泰公司、張某侵害其商業秘密為由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在偵查階段將相應資料送交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鑒定機構的鑒定意見為:麥格昆磁國際公司主張的相關技術信息不為公眾所知悉,瑞泰公司的生產設備中的相應技術信息與麥格昆磁國際公司主張的技術信息實質相同。
麥格昆磁天津公司據此向法院提起民事侵權訴訟,主張夏某和瑞泰公司生產被控侵權產品的行為構成侵害技術秘密。
【法院認為】根據現有證據可以認定,麥格昆磁天津公司主張的涉案技術信息構成技術秘密,夏某、瑞泰公司通過張某實際接觸上述技術秘密,使用的相應技術也與上述技術秘密構成實質相同,且夏某、瑞泰公司未能充分舉證證明其使用的技術具有合法來源,故夏某、瑞泰公司侵犯了麥格昆磁天津公司所主張的技術秘密,應共同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
關于賠償數額,經審計,瑞泰公司在侵權期間,銷售侵權產品利潤達11268285.30元,其由原來的經營虧損狀態轉為盈利,侵權與獲利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系。
法院判決:夏某、瑞泰公司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共同賠償麥格昆磁天津公司經濟損失 11268285.30元及合理費用30萬元,駁回麥格昆磁天津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典型意義】該案是一起非常典型的涉及民刑交叉的商業秘密侵權糾紛案件,其價值在于:首先,探討了在民事侵權程序中如何采信刑事偵查階段委托鑒定形成的鑒定意見。
法院結合鑒定報告所依據的客觀性證據、鑒定專家的出庭證言及夏某提交的科技文獻等證據材料,認定涉案鑒定報告的結論性意見已得到多方證據的印證,因而不具備在民事訴訟階段重新委托鑒定的必要性。
其次,探討了民事侵權認定是否必然導致刑事責任承擔的問題。
由于民事侵權認定系采用民事證據規則和證明標準,屬于事實推定,因而并不必然能夠滿足刑事訴訟排除一切合理懷疑的嚴格證明標準,故不能僅憑民事侵權認定,即當然認定當事人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犯罪。
再次,關于計算賠償數額的方式和依據。
在查明侵權獲利事實的基礎之上,對原告主張的賠償額依法予以全額支持,體現了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司法態度。
該判決還特別指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重點在于加強對權利人的救濟,通過民事訴訟程序保護權利人,懲戒侵權人,從而達到引導市場主體良性競爭,鼓勵社會創新的目的。
3。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訴中華同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基本案情】“同仁堂”是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公司)的注冊商標和商號,承載著同仁堂公司在長達三百四十多年的企業歷史中所積累的商譽。
早在1989年,“同仁堂”商標就被認定為馳名商標,“同仁堂”還被認證為“中華老字號”,在消費者中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012年8月,同仁堂公司發現臺灣地區的中華同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科技公司)在其網站頁面上標有“中華同仁堂”標識,在其網站上自稱為“正宗同仁堂”,是“同仁堂”三百多年歷史、文化的傳承者。
同時稱同仁堂公司沒有“任何一份”同仁堂傳統藥方,同仁堂公司“早已名存實亡”。
此外,該公司還在常州市開設了“中華同仁堂”藥鋪,該店鋪內諸多布置突出 “同仁堂”,且在多處模仿同仁堂公司的店鋪設置。
同仁堂公司主張同仁堂科技公司在其網站和店鋪內外設置“中華同仁堂”標識,在字體、店鋪裝飾、企業歷史和文化等多方面模仿,足以使相關公眾對二者產生混淆,造成“同仁堂”馳名商標的淡化,侵犯了“同仁堂”注冊商標專用權;同仁堂科技公司還對同仁堂公司進行貶低、詆毀,誤導公眾,損害了同仁堂公司的企業聲譽和形象,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而同仁堂科技公司抗辯認為,“同仁堂”并非馳名商標,而且其是經同仁堂的傳人樂覺心授權使用的,其企業字號也經過國家工商行政機關認可,不構成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
【法院認為】同仁堂科技公司突出使用“同仁堂”標識的行為,侵害了同仁堂公司涉案商標專用權。
首先,借助老字號這一歷史優勢、長期經營及廣泛宣傳,同仁堂公司擁有的涉案注冊商標長期為消費者熟知并認可,并被認定為馳名商標。
其次,同仁堂科技公司在其設立的網站及店鋪中使用“中華同仁堂”標識,構成對“同仁堂”這一字號的突出使用,構成對同仁堂公司涉案注冊商標權的侵害。
再次,同仁堂科技公司理應知曉“同仁堂”與同仁堂公司密不可分,其在網頁和常州設立的店鋪中使用“中華同仁堂”或“同仁堂”文字,顯屬故意攀附同仁堂公司及其注冊商標的聲譽,有違誠信原則,應予禁止。
同仁堂科技公司與“同仁堂”這一老字號毫無關系,其在網頁上的宣傳行為,意在誤導消費者認為其與老字號“同仁堂”有著一定淵源,是“正宗同仁堂”,構成虛假宣傳。
同時,同仁堂科技公司在其網站中發表的言論,屬捏造、散布虛偽事實,惡意貶損同仁堂公司商譽,構成商業詆毀。
綜上,法院判決同仁堂科技公司承擔停止侵權、消除影響、酌定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
【典型意義】 “同仁堂”這一品牌享有極高的知名度,為廣大消費者所熟知。
正因為如此,“同仁堂”品牌也容易遭致其他企業的不當攀附。
本案來自臺灣地區的同仁堂科技公司,與歷史上因客觀原因存在的兩岸“同仁堂”老字號均沒有任何歷史淵源,其與臺灣“同仁堂”老字號的關系,并不足以支持其在大陸境內的經營中突出使用“同仁堂”字樣。
法院認定,同仁堂科技公司的行為,容易導致消費者誤認其與同仁堂公司存在某種特定聯系,且主觀上亦有攀附的故意,構成商標侵權;同時其實施的虛假宣傳和商業抵毀行為亦構成不正當競爭。
該案判決被告停止侵權、消除影響,酌定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體現出江蘇法院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的導向作用。
該案是江蘇高院2023年“4.26世界知識產權日”網絡直播公開開庭的案件,該案的公開審理引起社會公眾對“老字號”知識產權保護的關注。
4。江蘇申錫建筑機械有限公司訴無錫吊藍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3D打印第一案 專利侵權西通勝訴天威
在廣東審理的珠海西通電子有限公司起訴珠海天威飛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3D打印機專利侵權訴訟中,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天威侵犯了西通的兩項專利,并要求天威向西通賠償16萬元人民元,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據悉,這是國內第一起3D打印機專利侵權案例,西通與天威的侵權糾紛始于天威于2014年5月在淘寶和京東啟動銷售的首款桌面級3D打印機。
珠海西通在起訴書中說,早在2013年11月,珠海西通就申請了專利號為ZL201320463657.2 《3D打印機擠送裝置實用新型專利》。
這項專利描述了FDM 3D打印機打印噴頭獨有的ABS線材融溶擠出設計,屬于市場流行桌面FDM 3D打印機生產廠家繞不開的核心專利。
目前包括MAKERBOT、CUBE、REPRAP在內的十幾家3D打印廠商都在生產銷售此類機器,西通希望已經在使用此技術的其他國內外企業能夠尊重其專利。
根據判決書 在擠出裝置和外觀專利兩項侵權起訴中西通最初向天威索賠40萬元,而中級法院裁定的賠償金額不到這一數額的一半。
珠海西通執行董事楊曉婷近日表示:“天威侵權3d打印機產品的銷售量在數千臺以上,并且目前該產品仍在市場上銷售,而由于西通起訴時間在2014年中,因此這個賠償金額只涉及到天威侵權產品銷售量的一部分”,她同時特別強調:“西通將進一步追溯天威賠償經濟損失。
” 法院還駁回了天威對西通的兩項專利無效的認定請求。
判決認定西通的涉案專利均是有效的。
中級人民法院還認為,天威產品侵犯了西通相關公司的另一項外觀專利。
西通在庭審中表示,天威以及其相關貿易公司至少3款產品侵犯了該公司專利。
提請法院需要裁定,天威的哪一實體,是母公司還是貿易子公司應當對侵權行為負責,以及天威每一款侵權產品的應賠償數額。
珠海市中級法院裁定,天威的至少1款產品抄襲了西通的關聯公司東拓貿易有限公司專利號為ZL201330341637.3的外觀專利。
通過這一外觀專利,主視圖,俯視圖可透視里面的打印機頭。
西通發言人賀思怡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庭審中展示的大量證據表明,天威的抄襲程度比我們想象的更深。
西通重視原創和創新,并全身心投入到全球最好產品的開發中。
我們開發這些產品以滿足消費者,而不是為了讓競爭對手明目張膽的抄襲。
” 楊曉婷表示:“今天的判決不應僅被視作西通的勝利,而是國內蓬勃發展的3D打印機產業的勝利。
值得慶幸的是,專利法的正義被尊重,使得國內的相關公司可以放棄抄襲和剽竊的僥幸心理,切實投入進行自主研發。
” 西通同時表示,這一判決并不意味著最終結局。
天威有權向廣東省高級法院提起上訴 根據GARTNER的數據,全球3D打印機的市場規模已達30億美元,而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
除中國之外,3D SYSTEMS和FORMLABS還在美國提起訴訟。
2023年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2023江蘇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件公布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申請專利 發明專利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