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侵權行為的性質及法律后果是什么,專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7-11 23:25:40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專利侵權行為的性質及法律后果是什么,專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專利侵權行為的性質及法律后果是什么
什么是專利侵權認定的準則 專利侵權判定方法 專利申請經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應該怎么處理 申請專利被駁回時處理的方式:對于被駁回的專利申請,若專利申請人認定符合申請條件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國知局請求復審,若申請人確認申請存在不符合條件的情況,可以補充完整,然后再次提出專利申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一條
專利申請人對國知局駁回申請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國知局請求復審。
國知局復審后,作出決定,并通知專利申請人。
專利申請人對國知局的復審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全部3個答案 > 人咨詢過 去咨詢 專利侵權的界定標準是怎么樣的 專利侵權判定方法 先申請軟件作權是否還可以申請專利 申請軟件著作權專利需要當事人提出專利申請,由專利局受理、進行初步審定和實質審查,審查后發現無駁回理由的,就發給當事人發明專利證書,并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六條 申請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應當提交請求書、說明書及其摘要和權利要求書等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三十四條 國知局收到發明專利申請后,經初步審查認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請日起滿十八個月,即行公布。
國知局可以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早日公布其申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三十五條 發明專利申請自申請日起三年內,國知局可以根據申請人隨時提出的請求,對其申請進行實質審查;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請求實質審查的,該申請即被視為撤回。
國知局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自行對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三十九條 發明專利申請經實質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由國知局作出授予發明專利權的決定,發給發明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
發明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專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專利侵權責任是指在專利權的有效期內,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其專利的行為。
這里所講的實施,對產品專利而言,是指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該專利產品,對方法專利而言,是指使用該專利方法或者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對于工業產品外觀設計而言,是指制造、銷售、進口該外觀設計產品。
其中,許諾銷售是新修正的專利法增加的內容。
那么對于專利侵權責任,其構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侵犯的對象應是在我國享有專利權的有效專利。
即首先是中國專利,而不是美國,日本或其他國家的專利,因為專利是有地域性的,依據某國或某地區的法律獲得的專利權,只能在該國或該地區有效,并受到保護。
其次,專利是有有效期的,在我國發明專利的有效期是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是10年,只有在保護期內專利權人才有獨占權,如果過了有效期,則該發明創造就進入了共有領域,任何人都可實施,也就不存在專利侵權問題了。
另外,如果專利因為其他原因被撤銷或被宣告無效,則該專利被視為自使不存在,因此即使有他人實施也不夠成專利侵權。
(二)有違法行為存在。
即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有以營利為目的實施專利的行為。
但應該注意的是我國《專利法》第63條規定了五種不認為是侵權的行為,包括: 1、專利權人制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后,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 2、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的; 3、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4、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5、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以上五點即是專利侵權責任的例外規定,如果行為人不能此作為抗辯理由,則應當認定行為人構成專利侵權,并依法承擔責任。
(三)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侵權人主觀上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
所謂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而實施該行為。
如侵害人明知某產品為專利產品,卻擅自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制造該產品;所謂過失是指行為人因疏忽或過于自信而實施了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
如發明創造人不知自己獨立完成的發明創造與已經被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相同,而使用或轉讓該發明創造的行為。
在專利侵權糾紛處理中,承擔侵權責任以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為原則,但也有例外。
例如《專利法》第63條第2款的規定,即使行為人主觀無過錯,也構成專利侵權,只是不承擔賠償責任罷了。
(四)一般應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我國《專利法》第11條規定了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后,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實施其專利,而實施即是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因此,以生產經營為目的也應是判斷專利侵權的構成要件之一。
另外,關于損害結果,在專利侵權中不要求必須有實際損失為前提。
因為權利人遭受的損失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既包括直接的損失,又包括間接的損失。
前者表現為受到的直接經濟上損失和精神權利遭到損害,還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去出的直接費用。
后者表現為權利人預期合理收入的減少,即通常所說的可得利益。
專利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類。
直接侵權行為。
這是指直接由行為人實施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
其表現形式包括:制造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使用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許諾銷售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銷售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間接侵權行為。
這是指行為人本身的行為并不直接構成對專利權的侵害,但實施了誘導、慫恿、教唆、幫助他人侵害專利權的行為。
間接侵權行為通常是為直接侵權行為制造條件,常見的表現形式有:行為人銷售專利產品的零部件、專門用于實施專利產品的模具或者用于實施專利方法的機械設備;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授權或者委托,擅自轉讓其專利技術的行為等。
(一)侵害的對象是有效的專利。
專利侵權必須以存在有效的專利為前提,實施專利授權以前的技術、已經被宣告無效、被專利權人放棄的專利或者專利權期限屆滿的技術,不構成侵權行為。
專利法規定了臨時保護制度,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的應支付適當的使用費。
對于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專利權人應當在專利權被授予之后,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必須有侵害行為,即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專利的行為。
(三)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非生產經營目的的實施,不構成侵權。
(四)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即行為人實施專利的行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又無法律依據。
專利侵權行為的種類有哪些
什么是專利侵權認定的準則 專利侵權判定方法 專利申請經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應該怎么處理 申請專利被駁回時處理的方式:對于被駁回的專利申請,若專利申請人認定符合申請條件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國知局請求復審,若申請人確認申請存在不符合條件的情況,可以補充完整,然后再次提出專利申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一條
專利申請人對國知局駁回申請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國知局請求復審。
國知局復審后,作出決定,并通知專利申請人。
專利申請人對國知局的復審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全部3個答案 > 人咨詢過 去咨詢 專利侵權的界定標準是怎么樣的 專利侵權判定方法 先申請軟件作權是否還可以申請專利 申請軟件著作權專利需要當事人提出專利申請,由專利局受理、進行初步審定和實質審查,審查后發現無駁回理由的,就發給當事人發明專利證書,并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六條 申請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應當提交請求書、說明書及其摘要和權利要求書等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三十四條 國知局收到發明專利申請后,經初步審查認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請日起滿十八個月,即行公布。
國知局可以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早日公布其申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三十五條 發明專利申請自申請日起三年內,國知局可以根據申請人隨時提出的請求,對其申請進行實質審查;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請求實質審查的,該申請即被視為撤回。
國知局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自行對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三十九條
專利侵權行為的性質及法律后果是什么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專利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專利申請 發明專利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