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侵權行為包括哪些,如何進行判定,專利侵權行為地一定是管轄所在地嗎?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7-07 01:18:57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專利侵權行為包括哪些,如何進行判定,專利侵權行為地一定是管轄所在地嗎?
專利侵權行為包括哪些,如何進行判定
一、專利侵權行為包括哪些 根據現行專利法,專利侵權行為的具體形態可分為: (一)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
這類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未經權利人許可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包括以下3種具體形式: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使用他人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制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二)假冒他人專利行為。
這類專利侵權行為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2001)第八十四條規定,包括以下4種具體形式: 1、未經許可,在其制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 2、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 3、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 4、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三)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
二、如何進行判定專利侵權行為? 專利侵權行為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有被侵犯的對象:即侵犯的必須是受專利法保護的專利產品或方法,對于已經過期,宣告無效或放棄的專利的實施,不構成侵權; 2、有法定的侵權行為:如制造、使用、銷售或許諾銷售、進口別人的專利產品,或使用了別人的專利方法,使用、銷售、進口了以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即以贏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如果專門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技術或個人出自愛好或自用等非盈利目的制造、使用專利產品或使用專利方法的行為,也不屬于侵犯專利權; 4、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如果是經專利權人許可或默許的實施行為,則不構成侵權。
專利侵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消除影響、賠禮道歉等幾方面,發現專利侵權行為之后,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向專利管理機關(即各省、市知識產權局)請求調處或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損失。
專利侵權行為地一定是管轄所在地嗎?
一、專利侵權行為地一定是管轄所在地嗎? 專利侵權行為地不一定是管轄所在地,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具有專利案件管轄權的,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如果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沒有管轄權的,由被告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如筆者曾代理某原告起訴浙江省嘉興市的一企業侵犯原告的專利權。
因被告住所地的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沒有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的管轄權,因此該案應由被告住所地的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二、專利訴訟的基本技巧 專利訴訟的目的往往都是為了爭奪市場,通過專利訴訟抑制競爭對手的生產規模,同時不斷擴大專利權人的生產,以占領市場。
專利訴訟過程中有必要掌握一些技巧。
1、研透專利技術 對于技術性很強的專利訴訟,研究分析并吃透專利技術及相關的技術非常重要。
專利訴訟要求律師不僅懂得法律條文及有關規定,更重要的是要求律師必須理解專利技術。
不懂法律打不好官司,不懂技術同樣勝任不了專利訴訟,單從法律條文上是不能解決專利訴訟的有關問題的,特別是在認定某一技術是否構成侵權、是否屬于公知技術、是否屬于顯而易見的技術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的技術知識。
不鉆研專利技術是很難勝任專利訴訟的。
2、收集有效證據 對于原告專利權人一方的律師,最重要的是要收集侵權的證據,購買到侵權產品固然重要,但有些侵權產品本身就是假冒他人的產品,上面所寫的生產廠家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侵權廠家。
因此,最好直接到生產廠家購買涉嫌侵權的產品,必要時可以采取公證取證,或者通過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技術監督部門行使其他職責時,順便獲取侵權證據。
原告取證工作最難的是得到對方生產銷售的數額,這可以請求法院采取證據保全措施,以獲得這方面的證據。
獲得侵權與侵權數額的證據是原告取勝的關鍵。
對于被告一方來說,關鍵是收集一切可以將原告專利無效掉的證據,這些證據包括專利文獻、銷售發票、產品廣告、公開使用證明等。
雖然產品發票可以作為無效他人專利的證據,但有時憑發票還不行,因為發票并沒有具體描述產品的形狀或技術特征。
被告找到足以對原告專利構成威脅的證據,這是致勝的關鍵之一,或是找到證明自己在先使用的有效證據或使用的是自由公知技術的證據,都有可能在訴訟中占據主動。
3、巧用法律程序 對于被告而言,最常用的是反訴對方專利無效,從而爭取時間尋求其他抗辯方法。
而對于原告,在訴訟之前,最好先行對自己的專利啟動無效程序,使專利經過一次“實審”的考驗,然后再訴他人侵權。
或者起訴前首先到國務院專利行政主管部門檢索一下自己專利的屬性,并出具相應的檢索報告。
這樣可以避免被告利用無效程序帶來的許多麻煩。
專利訴訟中可以應用的法律程序不少,但前提是必須懂得專利申請與審批及無效等基本程序。
在發現對方實施了專利侵權行為之后,首先需要確定的并不是管轄法院,而是需要確定對方已經侵權,然后采取一切合法的途徑,收集能夠證明侵犯了知識產權的證據,繼而才是確定管轄法院。
只要提交的證據充足,最后一般都是可以申訴獲得賠償的。
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被人外觀專利侵權投訴怎么辦
專利侵權行為的概念及構成要件是什么?
專利權是專利人利用其發明創造的獨占權利,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了依法受保護的有效專利的違法行為。
構成專利侵權行為的要件包括兩個方面:形式條件和實質條件。
其中,形式要件主要有: 1)實施行為所涉及的是一項有效的中國專利; 2)實施行為必須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或者授權的; 3)實施行為必須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對于行為人是否具有主觀故意并不是形式要件。
但是,可以作為衡量其情節輕重的依據。
構成專利侵權的實質要件,也就是技術條件,實質實施行為是否屬于專利的保護范圍。
如果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屬于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那么該行為人就構成了專利侵權。
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征與專利的技術特征全部相同,則構成侵權; 2)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多于專利的技術特征,也構成侵權; 3)行為人所涉及的技術特征與專利的技術特征有相同的,有相異的,但是,相異的技術特征與專利的技術特征是等效的,仍構成侵權;否則,不構成侵權。
這里技術特征等效,是指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你那能夠推斷出某兩種技術特征彼此替換后,所產生的效果相同。
侵奪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權和本法規定的其他權益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違反前款規定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消除影響,有違法收入的予以沒收;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專利侵權在現實生活中非常的常見,屬于知識產權糾紛,知識產權糾紛通常需要到侵權行為地以及被告住所地的中級法院來依法管轄,但是如果這些法院沒有能力管轄的,應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法院。
土地使用證被侵權怎么維權? 為什么權利人申請扣留侵權嫌疑貨物應當提交擔保金?
專利侵權行為包括哪些,如何進行判定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專利侵權行為地一定是管轄所在地嗎?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專利代理 如何申請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