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別人專利權的處罰,微軟通過專利技術授權 首度與中國公司合作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2 22:44:44 瀏覽: 88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侵犯別人專利權的處罰,微軟通過專利技術授權 首度與中國公司合作
侵犯別人專利權的處罰
自主知識產權與專利什么是專利專利是專利法中最基本的概念。
社會上對它的認識一般有三種含義:一是指專利權;二是指受到專利權保護的發明創造;三是指專利文獻。
例如:我有三項專利,就是指有三項專利權;這項產品包括三項專利,就是指這項產品使用了三項受到專利權保護的發明創造(專利技術或外觀設計);我要去查專利,就是指去查閱專利文獻。
專利法中所說的專利主要是指專利權。
所謂專利權就是由國家知識產權主管機關依據專利法授予申請人的一種實施其發明創造的專有權。
一項發明創造完成以后,往往會產生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發明創造應當歸誰所有和權利的范圍以及如何利用的問題。
沒有受到專利保護的發明創造難以解決這些問題,其內容泄露以后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這項發明創造。
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以后,專利法保護專利權不受侵犯,任何人要實施專利,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必須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并按雙方協議支付使用費,否則就是侵權。
專利權人有權要求侵權者停止侵權行為,專利權人因專利權受到侵犯而經濟上受到損失的,還可以要求侵權者賠償。
如果對方拒絕這些要求,專利權人有權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專利權是一種知識產權,它與有形財產權不同,具有時間性和地域性限制。
專利權只在一定期限內有效,期限屆滿后專利權就不再存在,它所保護的發明創造就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
專利權的有效期是由專利法規定的。
專利權的地域性限制是指一個國家授予的專利權,只在授予國的法律有效管轄范圍內有效,對其他國家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
每個國家所授予的專利權,其效力是互相獨立的。
專利權并不是伴隨發明創造的完成而自動產生的,需要申請人按照專利法規定的程序和手續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申請,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審查,認為符合專利法規定的申請才能授予專利權。
如果申請人不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提出申請,無論發明創造如何重要,如何有經濟效益都不能授予專利權。
取得專利權的發明創造必須將發明內容在權利要求書、說明書或圖片、照片中充分公開,因為在把無形的發明創造變成專利權這種權利時,要靠權利要求書或圖片、照片來劃定保護范圍,而這些公開的內容是支持權利存在的惟一依據。
記載發明創造內容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或者圖片、照片就是專利文獻中最重要的部分。
專利在國際上通常指發明專利。
我國專利法除發明專利以外,還規定有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并規定發明專利批準以后有效期為從申請日起算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有效期為從申請日起算10年。
什么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科學技術方面或文化藝術方面,對創造性的勞動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這個定義包括三點意思:(1)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有人稱為精神的(智慧的)產出物。
這種產出物(智力成果)也屬于一種無形財產或無體財產,但是它與那種屬于物理的產物的無體財產(如電氣)、與那種屬于權利的無形財產(如抵押權、商標權)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動(大腦的活動)的直接產物。
這種智力成果又不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現。
但它又與思想的載體不同。
(2)權利主體對智力成果為獨占的排他的利用,在這一點,有似于物權中的所有權,所以過去將之歸入財產權。
(3)權利人從知識產權取得的利益既有經濟性質的,也有非經濟性的。
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不可分。
因此,知識產權既與人格權親屬權(其利益主要是非經濟的)不同,也與財產權(其利益主要是經濟的)不同。
知識產權包括:工業產權和版權(在我國稱為著作權)兩部分。
專利只是知識產權的一個類型,知識產權的范圍遠遠大于專利。
自主知識產權主要的意義在于創新和保護。
微軟通過專利技術授權 首度與中國公司合作
微軟公司今天下午在北京宣布分別授權深圳科通集團和湖南拓維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使用由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發的“移動圖片”、“移動視頻優化”和“個性化人臉卡通”三項前沿技術。
這是微軟專利技術合作項目自2005年5月成立以來首度與中國公司合作,也說明微軟在華開始通過專利技術授權的方式借力擴張。
合作基于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信心 據介紹,微軟專利技術合作項目,旨在通過技術授權的方式把來自微軟的技術成果帶給全球企業,以此加速業務的發展并最終促進全球范圍內軟件企業的成長。
微軟相關負責人稱,該項目在全球已經發展了40多個合作伙伴,在英國 、愛爾蘭等國家均有不錯的實踐。
“對于這兩項合作我們感到非常激動,首先是因為這些技術都來自微軟亞洲研究院,其次,這也說明了微軟在踐行幫助本土公司共成長的長期承諾。
”微軟全球副總裁、中國研究開發集團總裁張亞勤博士興奮的告訴科技。
另外他還稱,微軟現在啟動這種模式也在于其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改善的信心。
作為PC時代桌面領域的霸主,微軟之前一直對中國市場上的盜版軟件頭痛不已,但隨著國內打擊盜版力度的不斷加強,該公司也從國內市場獲益豐厚。
各方對授權費用諱莫如深 天下沒有免費的晚餐。
兩家本土公司取得微軟專利授權究竟付出了多少費用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但發布會現場三方企業負責人對此問題都諱莫如深。
湖南拓維CEO李新宇稱,“這種合作的模式的費用構成是方的,有一次性支付的部分,也有按照今后產品的市場銷量分成的部分。
”深圳科通集團(Nasdaq:COGO)董事局主席兼CEO康敬偉以“合作協議不能透露”為由婉拒媒體。
對此問題,張亞勤博士在會后告訴接受科技,“費用是很低的”;但相關知情人士卻稱,“相關費用當然很高”。
專利技術一直是羈絆中國IT企業高速發展、壯大的瓶頸。
近年來,在VCD/DVD行業和通信領域,中國企業一直要向國外核心技術提供商繳納昂貴的專利使用費,也不斷的受到跨國巨頭專利大棒的訴訟威脅。
業內分析認為,專利授權方式為國內IT企業規避專利糾紛提供借鑒和途徑。
微軟在華借力本土企業擴張 據了解,微軟公司一年有近8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投入,這些巨額資本催生了大量的前沿技術。
其技術實力使其一直保持著PC時代的桌面霸主地位,而“標準戰略”也運用的如魚得水。
因此,對于微軟專利技術合作項目,有分析認為,這是微軟由“賣產品”向“賣專利”的轉變。
但張亞勤稱,“微軟在華仍會堅持以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為主,專利授權的方式只是在嘗試。
” 微軟稱他們選擇專利授權企業的標準主要有兩個,一是技術上有很強的二次開發能力;二是有大量的客戶資源。
張亞勤坦言“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快速將微軟的技術市場化。
” 據了解,深圳科通集團在納斯達克上市,是國內領先的科技產品核心方案提供商,它們為200余家國內外技術產品制造商提供服務;湖南拓維是國家規劃的重點軟件企業,在軟件開發和系統集成方面技術雄厚。
兩家企業都是本土軟件行業的佼佼者。
業界分析認為,微軟通過專利授權方式加快業務擴張的意圖洞若觀火。
專利文獻著錄項目及其代碼
專利文獻著錄項目及其代碼 官方整理 更新時間: 2019-08-18 23:10:22 人瀏覽 導讀: 專利文獻著錄項目是專利局為揭示每一項專利或專利申請的技術情報特征、法律情報特征及可供人們進行綜合分析的情報線索而編制的款目。
簡單地說,專利文獻著錄項目實質上就是用以表示專利情報的特征。
在專利文獻著錄項目所表示的專利情報特征中,技術情報特征是主要組 專利文獻著錄項目是專利局為揭示每一項專利或專利申請的技術情報特征、法律情報特征 及可供人們進行綜合分析的情報線索而編制的款目。
簡單地說,專利文獻著錄項目實質上就 是用以表示專利情報的特征。
在專利文獻著錄項目所表示的專利情報特征中,技術情報特征是主要組成部分,它包括用 以表示有關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的內容的各種標志,如:專利分類號,發明題目,摘要,相關文 獻,關鍵詞等;法律情報特征則是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用以表示有關專利權的各種標志,如: 申請號,申請日期,優先權,申請人,發明人,專利權人,專利代理人等。
專利文獻著錄項目中還包 括一些其它專利情報特征,如:出版國家,出版日期,文件號等。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下屬的巴黎聯盟專利局間情報檢索國際合作委員會 (ICIREPAT),為廣泛進行國際合作與交流,使廣大讀者及專利工作者能很快地辨別和查找專利文獻上的各種著錄項目內容,同時,也便于計算機存儲和檢索,責成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制定了一部專利文獻著錄項目的國際標準代碼(INID),并規定從1973年起,各國專利局出 版的各種專利文獻扉頁上都應予以相應地標注。
這種代碼由用圓圈或括號所括的兩位阿拉 伯數字表示。
拓展閱讀 專利文獻種類標識代碼的組成及其含義 專利文獻的特點 專利文獻的免費檢索與利用
侵犯別人專利權的處罰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微軟通過專利技術授權 首度與中國公司合作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申請專利 如何申請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