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印度,專利先行,我國專利申請數量多、利用率低,盤點其他國家專利使用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21 17:10:52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走進印度,專利先行,我國專利申請數量多、利用率低,盤點其他國家專利使用情況
走進印度,專利先行
近年來,我國企業頻頻在印度市場遭遇專利糾紛。
例如在2014年,小米手機剛剛打開印度市場并略有斬獲時,隨即遭遇愛立信的專利侵權訴訟;2022年,以拍照、影像功能見長的OPPO手機和vivo手機又在印度市場遭遇杜比實驗室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
毫無疑問,專利訴訟會影響我國企業對印度市場的開拓。
因此,進入印度市場前,我國企業必須重視專利布局。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企業在印度提交專利申請并不活躍。
根據近日發布的《印度知識產權年報》(2022-2022財政年度),印度去年受理的外國專利申請中,來自美國的專利申請量占35%,日本專利申請量占14%,我國企業在印度共提交1655件專利申請,占6%。
其中,華為公司提交了648件專利申請,約占我國企業在印度專利申請總量的40%。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企業不僅在印度的專利申請量較少,且申請人的結構還不夠合理。
相比于歐美以及日韓企業,中國企業是印度市場上“遲到的玩家”。
中國投資者其實具有后發優勢,應當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避免重走其他國內投資者走過的彎路。
當然,發揮后發優勢的前提是必須提前做好專利規劃和布局。
結合印度專利制度的特點,筆者認為,中國企業進入印度市場進行專利布局時,應特別注意如下幾點: 關于可授予專利權的對象:在印度可以授予專利權的對象只有發明,并不包括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
外觀設計在印度是依據其外觀設計法單獨予以立法保護的,并不在專利法的保護框架內。
具體來說,具有新穎性的產品外觀設計可以在印度提交外觀設計申請,獲得注冊后即可享有10年的獨占權利,期限屆滿前提出申請的還可以獲得5年的續展。
關于專利審查中的“創造性”判斷:印度專利制度不包括實用新型,也不認可通過組合、修改或開拓新用途等方式實現的創新性。
印度專利法第二章第3條(d)項和(e)項明確排除了組合發明、轉用發明、新用途發明或要素變更等形式的發明,圍繞基礎專利產生的衍生物在印度并不能獲得專利授權。
關于專利管理機構的設置:我國的專利工作由官方主管,官方官方負責專利審查工作,而印度官方的機構設置則按地理位置分為4個管轄局,除了加爾各答總局外,還設有新德里、孟買和欽奈3個管轄局,分別負責管理各自轄區范圍內的專利審查工作。
每個管轄局均有權授予專利權,審查標準一致。
關于專利審查效率:在印度獲得專利授權的周期較長。
這一方面既有制度設置的原因,如在印度提起專利審查的期限是48個月,也摻雜其他原因,如印度官方的專利審查能力不足,專利審查效率相對較低。
據《印度知識產權年報》披露的信息,印度2022-2022財政年度專利審查量從上一年度的2.2萬余件降為1.6萬余件,降幅約34%,其解釋的導致專利審查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審查員的數量較上一年度有所減少。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我國企業“走出去”,當了解目標國的專利制度,方能未雨綢繆,有的放矢。
我國專利申請數量多、利用率低,盤點其他國家專利使用情況
從2012年至2014年,專利許可實施率僅為2%,中國專利申請數量泛濫、利用率不高。
其他國內專利的利用情況怎么樣?企業如何利用專利技術創新? 先來看澳大利亞,WiFi技術是澳大利亞政府的一家研究機構在上世紀90年**明,并于1996年在美國注冊專利。
發明人是歐沙利文博士,他領導的一群悉尼大學工程系畢業生組成的研究小組攻克了這個難關。
澳大利亞政府因此收取了世界上幾乎所有電器電信公司(包括蘋果、英特爾、聯想、戴爾、索尼、東芝、微軟等)的專利使用費。
《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澳大利亞人對于專利的申請和利用非常重視,近年來比較著名的專利轉換例子wifi,即無線網技術的專利使用。
1996年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在美國成功申請無線局域網標準底層技術專利,此后雖有關于是否要放棄wifi專利的爭議,但該研究組織和其背后的澳大利亞政府仍然在2013年該專利過期前,因該專利廣泛使用收獲共4.3億美元。
澳大利亞專利申請活躍,比較顯著的專利包括制藥、電子通信和太陽能等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龐大,在其后的制造和銷售環節當中,這三個領域的活躍程度和其專利申請數量成正比。
澳大利亞每年申請專利的數量約為兩萬到三萬件,2022年公布的數據有28605件標準專利進行申請。
在這兩萬多件專利申請中,非澳大利亞本國人在專利申請中占絕大部分比重。
胡方指出,比如2022年和2022年外國在澳大利亞申請專利的數量比重達92%,澳大利亞本國人進行的專利申請只有8%。
而在這些外國專利申請當中,美國、日本、德國和英國分別占據前四名申請國內位置,總共占澳大利亞專利申請總量的63%。
這一顯著的特征,實際顯示出包括美、日、歐等跨國企業和機構在澳大利亞極度重視自身知識產權資產組合。
這些專利在澳大利亞的注冊并不僅僅只是申請不轉換,這些專利已成為企業和機構的資產和利器,進則能夠利用這些專利發明在澳大利亞試點新型的產品,而退則可以向澳大利亞政府申訴其他的企業未經許可使用他們的專利。
俄羅斯是世界上第4個頒布專利法的國內。
俄羅斯的科技整體水平仍居世界領先地位,且擁有眾多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和技術。
俄羅斯觀察員張舜衡指出,每萬名俄居民申請專利數量為2.62,這個水平高于中歐和東歐國內。
盡管俄羅斯科技全球領先,但市場利用率非常低。
首先,俄羅斯專利審批制度實行實質審查制,即在專利授權之前需要進行檢索,判斷新穎性和創造性,俄羅斯專利授權速度較慢。
近幾年,其實質審查周期平均為 6~7 個月 。
此外,在專利費用方面,俄羅斯除了繳納申請費外,還需要繳納實審費,對于多項創新設計,每增加一項需要繳納加項費。
專利成本高,無形中極大地推升了專利的價格。
其次,俄羅斯政策法規推行速度低,市場化程度不足,也是專利技術市場利用率偏低的一大原因。
盡管政府年年撥款,資助大量科研機構,專利數量連攀新高,但專利技術還只停留在紙面,與市場完全脫節,專利轉化內部驅動力明顯跟不上,企業利潤更多來自于市場壟斷和政策傾斜。
最后,俄羅斯專利維權成本過高。
盡管俄羅斯法律非常完善,但整個社會盜版侵權現象泛濫,專利侵權難在舉證環節,專利維權訴訟需要支付的法律費用和時間成本都明顯超出普通企業和個人可以承受的范圍。
這更造成俄羅斯專利費用越來越高,專利權人缺乏提起侵權訴訟的積極性,造成整個俄羅斯專利技術閑置,專利沉睡現象進一步加深。
日本專利申請數在2006年以后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盡管如此,從國際化專利申請率來看,日本從2008年后逐年增加,2013年這一比率高達32%。
在專利法的推動下,日本企業的技術改革與創新意識強烈,其《專利合作條約》的專利申請量多年連續位居世界前列。
美國專利含金量較高,美國企業更愿意投入更多經費用以購買專利。
美國企業愿意投錢,自然激勵更多人創造更多更有價值的專利,形成專利技術變現的良性循環。
為進一步提高專利技術實施率,美國實施了拜杜法案,私人機構可以享有政府資助科研成果的專利權,為政府、科研機構、產業界間合作搭建橋梁,使得在校大學生申報的大部分專利能夠商業化,加快了專利成果產業化步伐。
最后來看德國。
數據顯示,德國專利官方在2022年度一共審結了75501件德國的商標申請,與2022年相比增幅高達14.9%。
而德國發明專利申請最集中的專業類別仍然是機械、汽車和電氣。
《全球華語廣播網》德國觀察員薛成俊介紹,德國是工業發達國內,在工業化過程中,產品的研發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直到現在比競爭者領先一步仍然是德國工業的核心理念。
德國制造業在保持一流質量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通過領先行業一步的方法來取得優勢地位,德國是非常注重專利保護。
早在1877年德意志帝國時期就設立專門的官方,負責專利的注冊和保護。
德國的專利保護最長期限為20年,主要專利申請來自一些大型企業,以2022年為例,博世公司申請專利3841項,戴姆勒1762項,寶馬1436項,還有西門子、大眾、奧迪等占據德國專利總數很大一部分。
這些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研發部門,專利技術大都會用在自己的產品上,一些中小企業則會通過與大專院校或研究所合作的形勢量身定制專利,為其產品升級換代提供技術支持,專利的利用率非常高。
德國專利和官方對專利的審核非常細致,有800多名專門負責審核的工作人員對送審專利進行初步篩選,使得正式注冊登記的專利保持較高質量和應用價值,而不只貪圖數量多少。
百度搜狗:網絡巨頭鏖戰,專利無效之爭
2022年10月18日,官方專利復審委員會(下稱專利復審委員會)對上述專利作出第30192號無效決定,宣告該專利權部分無效。
據了解,該案是專利復審委員會“重大案件公開審理活動”的首個案件。
該案中,專利權人為北京搜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搜狗公司),無效宣告請求人為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百度公司),涉案專利涉及的侵權訴訟標的額高達1億元。
據了解,該案是專利復審委員會2022年公開審理活動的首個案件,其審理結果很可能對我國輸入法領域產生較大影響。
該案對在中國知網(CNKI)網站上二次出版的傳統出版物證據的公開時間的認定,以及創造性判斷中如何站位本領域技術人員進行了深入詮釋,這是此案審查決定中的兩個亮點。
近兩年,百度公司與搜狗公司兩家輸入法行業“領頭羊”之間的知識產權博弈備受矚目。
從2014年百度公司發起的不正當競爭訴訟,到2022年搜狗公司憑17件專利發起的2.6億元專利侵權訴訟,再到2022年百度公司以10件專利發起的1億元專利侵權訴訟……幾乎每一件專利侵權訴訟案件都會有專利權無效案件緊隨其后,涉案專利權能否維持有效往往成為巨額訴訟的關鍵。
專利糾紛的核心在于專利權的歸屬及其有效性,專利復審委員會的決定作出之后引發各方關注。
業內人士認為,此案的無效決定找到了創新和保護的平衡支點,把專利中保護范圍過于寬泛、屬于現有技術內容的獨立權利要求宣告無效,相對于現有證據有一定創造性高度、保護范圍窄的權利要求維持了有效,體現了保護又不過度、激勵但不泛濫的原則。
走進印度,專利先行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我國專利申請數量多、利用率低,盤點其他國家專利使用情況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專利申請 如何申請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