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人工智能專利訴訟要點,《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8 15:33:52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解析人工智能專利訴訟要點,《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解析人工智能專利訴訟要點
:美律所解析人工智能專利訴訟要點 當前,產業界對人工智能(AI)產生了濃厚興趣,全球AI專利申請數量大幅增長。
對AI技術投入的增長可能會引起相關專利訴訟的增加,而訴訟人將面臨AI技術動態性帶來的問題。
AI技術顯著特征在于隨著時間推移,它能夠隨外部條件變化而變化。
AI使得計算機能夠執行越來越復雜的任務的同時,也為專利侵權訴訟中的訴訟人提出了新問題:從起訴對象、起訴地點,到調查與起訴侵權行為等都需要采取新策略以應對挑戰。
2017年12月,美國律師事務所Jones Day律師Jacqueline K。S。 Lee等發文從判定侵權人和侵權地、提起侵權訴訟、侵權舉證等方面解析了人工智能環境下專利訴訟的要點。
AI技術最初可能不會侵犯專利權,隨著時間的推移,當AI學習和修改內部操作和外部行為時,可能發生侵權行為。
從AI技術的生命周期來看,AI程序可能由一個實體開發,由第二個實體購買并擁有,由第三個實體運營,由第四個實體訓練。
AI程序最終可能用于開發一項產品(如一種化合物),該產品侵犯了已授權專利的一項或多項權利要求。
這種情況下,如何確定侵權人的問題,當前法律尚未明確,目標技術隨時間推移而發展,很難確定誰是直接侵權人。
Lee指出在考慮直接侵權人時,有以下問題值得思考: (1)直接侵權人是否為AI程序的開發者?但是如果開發的AI程序并不能制造侵權產品呢? (2)直接侵權人是否為制造了侵權產品的AI程序擁有者呢?但是如果AI程序在大量實施前并未制造侵權產品呢? (3)如果AI程序在制造侵權產品前需要大量訓練的情況下,如何確定直接侵權人呢? 間接侵權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1)AI程序的開發者和擁有者是否要承擔間接侵權責任? (2)如何確定AI程序是否具有實質性非侵權用途? (3)實體在知曉AI侵權情況下進行的行為(主動誘導)如何判定?操縱和訓練者為AI提供資源和信息從而導致侵權如何判定?既然AI目的是讓其自主學習,那么如何確定哪些信息會導致直接侵權呢? 鑒于TC Heartland LLC與Kraft Food Group的案件判決,AI技術背景下的訴訟地點判定將更加復雜。
鑒于AI侵權人識別的復雜性,訴訟期間可能會出現增刪當事人的情況,因此訴訟地的選擇更加重要,以避免訴訟途中轉移地點浪費時間。
在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時,專利持有人必須有事實依據證明自身的權利受損。
這要求專利權人提供侵權設備的描述,對不斷發展的AI技術來說,這十分具有挑戰性。
傳統的技術分析手段有可能不能在發現前識別AI設備侵權特征,因為這些特征可能與產品相分離,或具有暫時屬性,或需要專用設備識別。
如果不能提供設備,專利權人只能更多地需要依靠潛在侵權者的市場宣傳資料來作為侵權訴訟的基礎。
基于此,原告可能在訴訟伊始就受到限制。
Lee認為起訴階段證實AI侵權只是原告所面對潛在挑戰的開始。
AI設備的持續發展意味著侵權行為可能只會在短時間內出現,甚至只是瞬間發生,隨后設備就可能進入非侵權狀態,某些設備甚至可能永遠不會再以侵權狀態運行,捕捉AI設備侵權操作數據是很困難的,即使有,也很難確定侵權發生的時間。
因此可能會發展出新的侵權法律理論解釋AI技術的這些獨特特征。
例如,可以證實侵權和損害賠償的新的潛在因素可能是:曾經短暫的侵權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發展到AI設備當前狀態的一個不可避免的步驟;或者設備當前的性能和變化性質的評估可能表明會在未來發生侵權行為。
各方還需要使取證程序適用于AI特征。
例如,原告可能需要利用來自被控侵權人的信息和數據補充對涉嫌侵權設備的技術調查。
因此,從起訴階段開始,專利權人就需要采取更積極的方式取得超出常規訴訟證據保留要求的保全令,要求被控侵權人提交捕獲、存儲、收集和生成可能不在正常數據業務流程內產生的數據。
AI設備過去性能和預期功能的有用信息可以委托第三方獲取,包括AI計算機算法開發人員、過去的用戶、AI訓練者和顧客。
AI技術依賴于持續的訓練和更新,從而增加了從這些第三方獲得實質性侵權發現的可能性。
技術專家是專利訴訟的重要部分。
但是,AI領域還沒有具有豐富經驗的高質量專家。
此外,任何這樣的專家都有可能被AI公司聘用,可能會因為利益沖突無法出庭作證。
原告和被告可能同時在尋找能夠解釋AI技術的專家。
因而盡快找到并預定AI專家是十分重要的。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廣東省人民政府令 第296號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已經2022年6月17日第十三屆廣東省人民政府第194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現予公布,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省長 王偉中 2022年7月13日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 第一條 為了獎勵在推動本省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充分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廣東省自主創新促進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省人民政府設立省科學技術獎。
深圳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國家規定設立科學技術獎。
本省其他行政機關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或者單位,均不得設立科學技術獎。
第三條 省科學技術獎勵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勵自主創新、鼓勵開放合作、突出價值導向,注重成果質量和貢獻。
省科學技術獎的提名、評審和授獎,不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的干涉。
第四條 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省科學技術獎相關規則的制定和省科學技術獎評審的組織、服務與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各地級以上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應當協助做好省科學技術獎相關工作。
第五條 省人民政府設立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和省科學技術獎監督委員會,分別負責省科學技術獎的評審、監督工作。
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由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等組成,其人選由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提出,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聘任。
省科學技術獎監督委員會由相關行政部門從事科研誠信和科技管理工作的負責人員以及科技、法律、政策等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其人選由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提出,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后聘任。
兩個委員會組成人員不得兼任。
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省科學技術行政部門,負責省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第六條 省科學技術獎分為以下類別: (一)突出貢獻獎; (二)自然科學獎; (三)技術發明獎; (四)科技進步獎;
深圳入選首批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
為打通知識產權各環節鏈條,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發函確定第一批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地方,決定首批在福建廈門、山東青島、廣東深圳、湖南長沙、江蘇蘇州、上海徐匯區等6個市(區)級層面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期限為1年。
以下據《深視新聞》報道: 深圳正在抓緊制定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以立法的形式保護知識產權。
深圳近年來在知識產權方面成績亮眼,2016年深圳國內專利申請量突破14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80.09件,居全國各大城市首位,是全國平均水平7.98件的10倍,達到歐美日韓發達國家水平;PCT國際專利申請連續13年排名全國第一。
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函件中指出,旨在通過在試點地方深化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在縱向上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的鏈條,在橫向上發揮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的綜合效應。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深圳是我們國家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擁有我們國內作為單一的城市具有最多的國際專利申請,對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也是最高的城市之一。
在現在的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我覺得深圳還可以創造更多的經驗。
根據要求,各試點地方將于兩個月內印發具體實施方案。
深圳市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處處長周家貴:我們要制定一個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用特區立法的形式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標準。
我們要在全市做一個工作方案,帶領全市的知識產權有關機關,共同加強工作力度。
點擊以下視頻鏈接,觀看完整新聞內容:
解析人工智能專利訴訟要點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申請專利 專利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