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法解讀:第二十九條【取得優先權的條件】,專利權與專利保護是什么意思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5 00:45:45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專利法解讀:第二十九條【取得優先權的條件】,專利權與專利保護是什么意思
專利法解讀:第二十九條【取得優先權的條件】
專利法解讀:第二十九條【取得優先權的條件】 第二十九條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或者自外觀設計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內,又在中國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依照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可以享有優先權。
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可以享有優先權。
【解讀】本條是關于申請人取得優先權的條件的規定。
一、優先權是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確立的基本原則。
本法所稱優先權,包括外國優先權和本國優先權兩種。
外國優先權是指申請人在甲國提出正式的專利申請后,根據甲國同乙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在特定的期限內又就同一發明向乙國提出專利申請的申請時,有權將在甲國第一次提出申請的日期作為后來在乙國提出申請的申請日。
本國優先權,是指申請人在一國提出正式的專利申請后,在特定的期限內又就相同主題在該國提出專利申請的,申請人有權將第一次提出申請的日期作為后一次申請的申請日。
優先權的作用主要在于: 一是由于專利權的授予實行申請在先的原則,即當有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時,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因此,在某一申請人享有優先權的期間內,有其他人提出同樣的專利申請的,享有優先權的專利申請處于優先的地位。
二是判斷發明創造是否符合新穎性、創造性的要求,是以申請日為界限的。
由于優先權人后來提出的申請可以以其第一次提出申請的日期為優先權日,因此,在這一期限內涉及其發明創造的任何公開,都不影響該發明創造的新穎性、創造性。
二、本條第一款是對外國優先權的規定。
外國優先權的設立,是基于建立超國家的世界范圍內專利制度的一種嘗試,即同一發明創造可以在實行專利制度的所有國家取得排他性的獨占權。
有了這一制度以后,使得希望在多個國家尋求專利保護的申請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實際利益,申請人不必在國內和國外同時花時間克服語言障礙經辦復雜的手續逐個提出所有的申請,他可以在六個月、十二個月優先權期限內放心地充分考慮有必要在哪些國家尋求保護,又不致因在這個期間該發明創造被公開或因其他人提出同樣的申請而喪失取得專利權的可能。
本條關于外國優先權的規定包括以下內容: 1。優先權只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享有。
按照本條的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人享有優先權的期限為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
外觀設計專利申請人享有優先權的期限為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內。
本法的規定與《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的規定是一致的。
申請人提出的專利申請必須是在外國,并且是第一次,即在申請前沒有要求過外國或者本國優先權;對于第一次申請,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尚未發出授予專利權的通知。
該第一次申請必須是經外國專利機關受理并給予了申請日的正式申請。
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的日期也稱為優先權日。
2。在中國提出專利申請的發明創造的主題,必須與在外國第一次提出申請的發明創造的主題相同,即兩次專利申請中的發明、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的名稱相同,技術特征相同,技術方案相同。
對于后一申請中超出第一次申請內容的部分,不享受優先權。
3。外國專利申請在我國取得優先權,以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為前提。
即受理申請人第一次申請的該外國與我國簽訂有相互承認優先權的雙邊協議,或者與我國共同參加了有優先權規定的國際條約,或者相互承認在對方國家提出的專利申請可以在本國取得優先權。
三、本條第二款對本國優先權的取得作了規定。
即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可以享有優先權。
本國優先權僅限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專利申請,外觀設計專利申請不能取得本國優先權。
取得優先權的條件是: (1)申請人就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已在中國提出過一次申請,并且該申請符合條件,已被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受理并確定申請日; (2)優先權的期限為自第一次提出申請之日起的十二個月內,超過十二個月再提出申請,則不能享有優先權;
專利權與專利保護是什么意思
知識產權是關于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
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知識產權制度應運而生并不斷完善。
接下來,關于專利權屬于知識產權嗎的詳細內容,就由小編為您做更進一步的解答吧! 屬于,專利是知識產權的一種,知識產權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等。
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財產權”,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財產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期內有效。
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
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后,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
根據中國專利法,發明創造有三種類型,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被授予專利權后,專利權人對該項發明創造擁有獨占權,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其專利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專利權被授予后,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銷售和進口其專利產品。
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
當然,也存在不侵權的例外,比如先使用權和科研目的的使用等。
專利保護采取司法和行政執法“兩條途徑、平行運作、司法保障”的保護模式。
該地區行政保護采取巡回執法和聯合執法的專利執法形式,集中力量,重點對群體侵權、反復侵權等嚴重擾亂專利法治環境的現象加大打擊力度。
1、專有性。
即獨占性或壟斷性;除權利人同意或法律規定外,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該項權利。
這表明權利人獨占或壟斷的專有權利受嚴格保護,不受他人侵犯。
只有通過“強制許可”,“征用”等法律程序,才能變更權利人的專有權。
2、地域性。
即只在所確認和保護的地域內有效;即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邊互惠協定外,經一國法律所保護的某項權利只在該國范圍內發生法律效力。
3、時間性。
即只在規定期限保護。
即法律對各項權利的保護,都規定有一定的有效期,各國法律對保護期限的長短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只有參加國際協定或進行國際申請時,才對某項權利有統一的保護期限。
4、屬于絕對權。
在某些方面類似于物權中的所有權,例如是對客體為直接支配的權利,可以使用、收益、處分以及為他種支配(但不發生占有問題);具有排他性;具有移轉性(包括繼承)等。
國際專利與普通專利的區別是什么
國際專利是現在的一種專利類型,但是很多的人對于國際專利其實是不清楚的,只有了解清楚這些才是比較好的,國際專利類型了解好處理事情還是比較好的,所以國際專利類型是什么?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相關的知識點。
國際專利分類的引用是為了更好的歸類專利,進行領域區分,使得專利申請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以及存檔專利文獻。
關聯文章《專利類別查詢》 用于專利文獻分類的等級列舉式分類法,又譯《國際專利分類表》。
1951年法國、聯邦德國、英國和荷蘭等國的專利專家組成分類法工作組,共同編制國際通用的專利分類法。
1968年分別用英文和法文同時出版。
IPC將與發明專利有關的全部技術內容按部、分部、大類、小類、主組、分組等逐級分類,組成完整的等級分類體系。
全表共分8個部,20個分部,以9個分冊出版。
1——8冊為分類詳表,第9冊為使用指南及分類簡表,IPC分類表共分以下8個分冊: 第一分冊——人類生活需要(農、輕、醫); 第二分冊——作業、運輸; 第三分冊——化學、冶金; 第四分冊——紡織、造紙; 第五分冊——固定建筑物; 第六分冊——機械工程、照明、加熱、武器、爆破; 第七分冊——物理; 第八分冊——電學。
1、申請人應當在書面聲明中寫明第一次專利申請(首次申請)的申請日、申請號和受理該申請的國家。
如果首次申請是向國際間組織,例如歐洲專利局、PCT國際局提出的專利申請,還應當寫明受理其申請的國際間組織名稱。
書面聲明中未寫明首次申請的申請號、申請日及其受理國家的,視為未提出聲明。
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本條規定,優先權要求必須在申請的同時提出。
提出專利申請時未提出要求優先權的書面聲明的,其后果是視為未要求優先權。
2、要求優先權的第二個手續是應當在申請日起三個月內提交在先申請文件的副本。
申請文件包括請求書、說明書(含附圖)、權利要求書以及外觀設計的圖片或照片等。
要求外國優先權的,申請人應當提交經該外國受理機關證明的在先申請文件副本。
由于申請文件是外文的,國家知識產權局認為必要時可以要求申請人在指定的期限內提交中文譯文。
如果申請人沒有在指定期限內提交在先申請文件副本,視為未要求優先權。
申請人未按照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要求在指定的期限內提交在先申請的中文譯文的,視為未提交該申請文件,其結果也是視為未要求優先權。
要求本國優先權的,按規定申請人也應當提交在先申請文件的副本,但由于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存有在先申請文件,所以其副本可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制作,直接放人在后申請的文檔中。
國際專利與普通專利的區別是地域不同, 首先,只有國際專利申請,沒有國際專利。
專利是涉及國家主權的哦。
第二,在中國完成的發明創造,必須在中國首先提出專利申請。
(《專利法》第二十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將在中國完成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向外國申請專利的,應當事先報經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進行保密審查。
保密審查的程序、期限等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執行。
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有關國際條約提出專利國際申請。
申請人提出專利國際申請的,應當遵守前款規定。
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有關國際條約、本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處理專利國際申請。
對違反本條第一款規定向外國申請專利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申請專利的,不授予專利權。
) 第三,在中國提出專利申請后,可以通過巴黎公約模式和PCT模式(后者的情況也可以直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PCT申請)提出國外申請。
專利法解讀:第二十九條【取得優先權的條件】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專利權與專利保護是什么意思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專利申請 專利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