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婷婷综合激情,91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网站,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专区,欧美××××黑人××性爽

182-1095-8705
最新公告:NOTICE
8月1日起,國家知識產權局停征和調整部分專利收費,詳情參閱資訊中心公告

專利申請

當前位置:專利申請 > 國內專利 > 專利申請 >

專利權到期了怎么辦,自己申請專利流程是怎樣的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5 00:43:54 瀏覽: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專利權到期了怎么辦,自己申請專利流程是怎樣的

專利權到期了怎么辦



關于專利權的含義可以先做一番了解,主要是指權利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獨占使用,可以享受收益,自由處分,專利如果不實施不能實現收益,也可以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有網友問,專利權包括哪些?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于專利所有人而言,在申請被授予專利之后,則能成為專利權人,享受相應的專利權。

具體如下所述: 1、 獨占實施權:指專利權人對其專利產品或者專利方法依法享有的進行制造、銷售或者使用的專有權利; 2、進口權:指將專利權人在專利權的有效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禁止他人未經許可或授權,以經營為目的的進口專利產品的權利; 3、轉讓權:指專利權人將其獲得的專利所有權轉讓給他人的權利; 4、實施許可權:指專利權人通過實施許可合同的方式,許可他人實施其專利并收取專利使用費的權利; 5、放棄權:指專利權人在保護期限屆滿前的任何時候,以書面形式聲明或以不交年費的方式放棄其專利權的權利; 6、標記權:指專利權人享有在專利產品或者該產品的包裝上、容器上、說明書上、產品廣告上作上專利標記和專利號的權利; 7、專利權的終止根據其終止的原因可分為: (1)期限屆滿終止:發明專利權自申請日起算維持20年,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權自申請日起算維持滿10年,依法終止; (2)未繳費終止:專利權人未照規定繳納或繳足年費及滯納金的,專利權自上一年度期滿之日起終止。

8、如果錯過了繳納年費的時間,可以在申請日起六個月內補交,但要繳納滯納金。

如果超過了六個月,可在收到專利權終止通知書兩個月內向國家知識產權局辦理權利恢復手續,補交年費和恢復費。

如果已經超過了上述時間,則專利權終止,無法恢復,申請人只能對其進行改進后重新申請; 9、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

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為準。

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后,專利權人有權制止任何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為生產經營的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專利產品,或使用專利方法,或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由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后,專利權人有權制止任何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為生產經營的目的制造、銷售或進口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專利權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有效地保護發明創造,發明人把其發明申請專利,專利局依法將發明創造向社會公開,授予專利權,給予發明人在一定期限內對其發明創造享有獨占權,把發明創造作為一種財產權予以法律保護; 二是可以鼓勵公民。

法人搞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全民族的聰明才智,促進國家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 三是有利于發明創造的推廣應用,促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盡快地轉化為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四是促進發明技術向全社會的公開與傳播,避免對相同技術的重復研究開發,有利于促進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五條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專利保護期屆滿之后是不可以申請延續的。

專利是以開放技術換取法律保護的行為,權利人在專利期限內享有專有權。

但是法律明確規定,發明專利的期限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期限為10年,均從申請之日起計算。

專利期限屆滿后,該專利便無效,進入公共領域,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自己申請專利流程是怎樣的



專利獲得之后,是可以去進行查詢的,這樣也代表著專利的所屬關系和正式申請成功,但是很多的人對于怎么去查詢這個專利號,這個可以好好了解一下,所以怎么查專利公開號?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相關的知識點。

1、CN開頭的是中國專利,用國內的專利檢索網站比較方便。

2、以SOOPAT網站為例(直接百度SOOPAT就能找到,這里不給貼網址),進入SOOPAT首頁,點擊“表格檢索”一欄。

3、在“公開(公告)號:”一欄中輸入“1324636”或者“1201752”后,點擊“SOOPAT搜索”即可。

4、如果需要下載全文的話,需要注冊一下。

代表發明專利權部分無效宣告的公告。

法律規定,對于2004年7月1日之后發表的專利,A代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B代表發明專利授權公告、C代表發明專利權部分無效宣告的公告。

《專利法》第十條規定,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可以轉讓。

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向外國人、外國企業或者外國其他組織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手續。

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并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予以公告。

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轉讓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1、提交文件:發明專利申請應提交文件請求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說明書附圖、說明書摘要及其文件。

2、受理: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收專利申請文件發受理通知書,確定專利申請給予專利申請號,于缺少必要申請文件或者其違反律要求情形給予受理 3、初步審查:專利局收申請文件首先申請文件、費用繳納等情況作形式審查初審合格申請要根據通知進行修補或陳述意見。

4、公布:發明專利申請經初審合格進入階段專利局經初步審查,若符合專利要求自申請起滿十八月即行公布,專利局根據申請請求早公布其申請 5、實質審查:自申請日起3年內,專利局根據申請隨提請求其申請進行實質審查,申請期間沒提請求,該申請即視撤由于抗力或其理由沒及提請求具證明再提請求,專利局認必要時候自行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

如發出審查意見通知書則需要申請人在規定期限內答復。

6、授權:審查最終合格后,專利局發出授權通知書,表明同意授權。

收到授權通知書后,申請人進行授權登記后,專利授權公告生效,拿到專利證書。



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從專利權犯罪談起



論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問題 ——從專利權犯罪談起 張蘭菊 裘京蘭 前言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世界經濟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變得更加依賴于知識——我們稱之為知識經濟。

相對于有形資產起決定作用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而言,知識經濟是知識和技術作為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主推動力。

知識經濟的主角——知識產權應當和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

與之相適應,知識產權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保護,其保護范圍已不僅僅局限于最初的工業產權和著作權,計算機程序、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均已列入其中。

知識產權作為一項可以保證擁有者或者被許可者在一定時期內可以壟斷其知識產品經營從而在市場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的權利,其誕生之日同時也是侵犯知識產權現象的發生之時,特別是在傳播方式多元化,市場主體利益范圍不斷擴大的今天,智力成果受到侵犯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而由此造成的損失也急劇上升。

知識產權的救濟也從最初的民事、行政途徑越來越多的轉到采用刑事法律加以保護。

從國際保護知識產權的趨勢來看,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越來越注重運用刑法保護知識產權。

從我國來看,我國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

為了適應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先后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音像制品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

但是由于我國1997年的新刑法典中關于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是基于舊的知識產權法律為基礎的,在整個侵犯知識產權罪一章中僅僅規定了七個罪名(分別是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復制品罪、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假冒專利罪、侵犯商業秘密罪)。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并且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面臨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壓力與任務越來越重,僅僅依靠1997年倉促修訂的刑法典中關于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規定(其立法的滯后性與缺陷毋庸置疑),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我國對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迫切要求了。

刑法是保護正常社會關系和合法利益的最強有力手段,應當適應社會的發展而設立對應的配套設施(即罪名的增加,原有空白罪狀的填補,或者是附屬刑法、刑法修正案的及時出臺)。

因此,醞釀一下對于1997年刑法典關于侵犯知識產權罪的罪名及條文的修訂實屬必要。

本文擬以分析我國刑法關于侵犯專利權犯罪的立法現狀為例,探究導致我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現狀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強刑法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可選擇途徑,以期能拋磚引玉,對我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更上一個臺階有所裨益。

一、立法缺陷及思考 “專利”一詞其實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

公元前857-841年的西周厲王時代就有“謀欲專利之事”的記載,《國語》中則有“匹夫專利,無謂之盜,王而行之,其鮮歸矣”的記載。

1但其意義與今日之“專利”已大相徑庭。

知識產權包括工業產權和著作權,工業產權則包含專利權、商標權和商業秘密。

專利權作為一種工業產權,稱其為“現代工業的助燃劑”一點也不為過。

專利的多少也已成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科技是否進步的標志,從而能保證一個國家始終立于世界市場競爭的不敗之地。

美國的杜邦公司由于掌握了尼龍的專利而一躍成為世界性的大公司,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自恃擁有雄厚資本和技術力量的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由于沒有搶先獲得晶體管技術的專利權,結果被首先取得這一發明專利的德克薩斯公司遠遠地拋在后面。

甚至可以說,掌握了專利技術,就等于掌握了一個領域的經濟命脈。

2002年,6C(東芝、日立、松下、JVC、時代華納、三菱電機)向中國DVD出口企業收取的每臺出口到國際市場的DVD4美元的巨額專利費無疑給國內的家電制造企業敲響了警鐘:沒有自主的專利權,根本就無法在世界市場上參與競爭。

同時,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對于激發專利權人的創造積極性,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比十分重視專利保護的國家,在此情況下,反思我國專利保護的刑事立法現狀就顯得尤為必要。

專利一般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

相對于2000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以下簡稱《專利法》)和2001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專利法實施細則》)對于專利侵權行為的詳盡規定,1997年刑法典對于侵犯專利權的犯罪的規定可謂單薄至極。

現行刑法只在第216條規定了整部刑法典唯一的一條侵犯專利權犯罪條款——假冒專利罪,而且由于采用的是空白罪狀的敘述方式,使得刑法對于專利權的保護不僅范圍狹小(僅規定假冒專利行為可以構成犯罪,其他一切專利侵權行為皆不能通過刑法加以保護),而且界定模糊(根本未規定何為假冒專利),給予法官的自由裁量范圍過大,使其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

為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層次,以適應國際競爭的實際需要,幫助我國企業更快適應知識產權競爭的國際游戲規則,實有必要對專利權的刑法保護作出更為明確細致的界定。

(一)非法實施專利行為應否納入刑法保護的視野之中 對于非法實施專利行為能否構成犯罪,我國現行刑法典未作規定;而在2000年修訂的《專利法》中,第11條明確規定:非法實施專利行為是指,(1)“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2)“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后,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但是在其“第七章 專利權的保護”中,第57條對于非法實施專利行為采取了與現行刑法相同的立場,即只規定了這種行為的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而并未規定其具有刑事意義上的責任。

即對于專利權人來說,如果他的專利權受侵害,那么他的救濟途徑就只有追究對方民事和行政責任兩種方式可尋求。

筆者認為,《專利法》的這一規定和刑法對此行為的未加規定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和其他知識產權一樣,專利權的客體具有無形性的特征,這種無形性的特征決定了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在表現形式上也很特殊。

因為一項專利可以被轉讓或許可給兩個以上的其他人使用,而這種多個主體的使用或前后承繼在一定條件下不會使該項專利的自身遭受損耗或滅失,從而使侵害專利權犯罪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一般來說,一項專利的原始取得(即申請后獲得專利認證)需要專利權人前期準備工作做得相當充分,只有真正被授予并公告了其申請的專利,專利權人始擁有某項發明(或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壟斷權,真正具有了將技術轉化為效益的可能。

但是,對于專利侵權人來說,何種途徑風險最?。闯杀締栴}),而獲利卻最大(即效益問題),那么這種方式就應當成為其首選。

據上海市專利局最近發出的一份調查問卷所反饋的資料顯示,在103項已實施且效益好的的專利項目中,有51項被侵權,占44.72%;在其他400多項抽樣調查項目中,侵權僅為53項,占11%。

2選擇效益好的已實施專利作為侵權對象實施各種侵權行為,是絕對不會被認定為犯罪的。

顯然,這種實施未經許可專利的侵犯專利的行為(此處尚不能稱之為犯罪,因為我國現行刑法尚未將其犯罪化)是最經濟的方法。

這種思維成為必然。

在這種“大勢所趨”的情況下,被侵權企業(或專利權人)所遭受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

為了開發一項新技術,一個企業往往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并在開發研制成功且獲得專利后到正式投產和銷售,有的可能還需要度過一段艱難的創業期;但就在剛開始享受專利技術所帶來的效益時,由于市場上非法實施專利行為的增多,導致真正的“原裝”專利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的銷量銳減,給其造成了巨大損失。

而從犯罪的客體角度來看,非法實施專利行為不僅嚴重侵犯了專利權人的專利權,同時也侵犯了國家專利管理制度,嚴重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

這種行為不加以犯罪化,用刑法來保障專利權人的合法利益,有違刑法作為社會最后屏障的精神和立法宗旨,甚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這種專利侵權行為的實施。

換一個角度來看,現行刑法第216條明確規定假冒專利的行為可以構成犯罪,而專利權的定義一般又是如此界定的:“專利權是法律賦予專利權人對其發明創造在一定范圍內獨占實施并排除他人非法實施的權利。

”3也就是說,知識產權中強調的專利權中的實施專利的獨占權屬于實質性的權利,而與之相反,專利權人為了公示自己所獲得的專利所享有的在商品或服務上加注的專利標記、專利號只屬于形式性的權利。

4那么,可以說專利侵權行為(即非法實施專利的行為)直接侵犯的是專利權人實施專利的獨占權(即實質權),而假冒他人專利行為直接侵犯的是專利權的標記權(即形式權)。

5刑法將假冒專利行為規定為犯罪行為,“舉輕以明重”,對于較重的專利侵權行為卻只能通過民事和行政途徑加以救濟,顯然與法理不符。

比較德國、日本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的立法,筆者認為,將非法實施專利行為加以犯罪化是必要的,至少在現階段對于加強對專利權人財產權益的保護,激發其創造的積極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但是在罪狀設計上,筆者傾向于這樣一種觀點,即將非法實施專利行為的犯罪規定為自訴之罪,6并依情節構建刑罰幅度,盡量做到主刑較輕而罰金刑或資格刑較重,“這應該是有效保護專利權人專利權的最佳立法選擇。

”7 (二)假冒專利罪的假冒專利行為究竟如何界定 前已述及,現行刑法216條規定的假冒專利罪采用了空白罪狀的表述方式,隨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司法解釋均未對其作出明確限定,這就導致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走向兩個極端:1、法律條文的自由解釋權完全掌握在法官自己心中,“法官造法”的范圍失之過寬;2、行為人往往采取規避刑法的方式,而從整體上降低了以此罪定罪的案件數量。

事實正是如此,因為216條的可操作性差,行為人又往往出于趨利避害的動機,采用虛構專利標記、專利號的形式規避刑事處罰。

導致的后果就是216條的假冒專利罪形同虛設,根本未起到其應有作用。

因此如何正確界定216條的規定,使之重現活力,便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在2000年《專利法》修改以前,對于如何把握“假冒專利的行為”,理論上存在著不同的觀點。

8而主要的焦點在于怎樣廓清非法實施專利行為、假冒專利行為與冒充專利行為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筆者認為,區分這三者對于細化將來刑法對于侵犯知識產權罪的規定,正確把握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之間的界限具有重要意義。

從行為的性質和法律條文的表述來考察,可以看到:一般專利權的實施方式有兩種——(a)專利權人自己實施;(b)專利權人通過簽訂技術轉讓合同許可他人使用。

而通常的情況是,在合同約定的專利權許可使用期限屆滿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原)被許可人還一直使用著專利技術或者無權處分(即未經專利權人允許而擅自允許專利實施許可合同規定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實施專利)。

因此這里的非法實施專利行為應主要包括上述情況以及使用通過其他非法渠道獲得的他人專利(比如盜竊或者騙取他人的專利)。

也就是說,在這幾種情況下專利是真實的;比較假冒專利的行為,9我們可以發現,盡管一般而言假冒的是他人的合法專利權,但是通常行為人會以低劣的產品標注他人的專利號、專利標記去冒充質量好的產品,這樣就對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造成了不良影響。

因此,假冒行為不僅侵犯了專利權人的權利,同時又侵犯了社會公共利益——公平競爭的社會秩序。

根據《專利法》第59條的規定,冒充專利行為是指“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的行為,10即通常所說的虛構專利標記或者專利號的行為,與前兩種行為涉及到的合法專利在性質上有明顯不同。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刑法第216條規定的假冒專利罪應當是指假冒他人合法專利達到嚴重社會危害性構成犯罪的行為。

對于冒充專利行為由于其社會危害性并不低于其他兩種行為,而行為人一般會采用此行為規避刑法的調整,建議應增設冒充專利罪的罪名,完善刑法對于專利權的保護。

(三)專利權犯罪的起點標準 對于專利權犯罪的起點標準,現行刑法典仍然是個空白,只是規定了籠統的“情節嚴重”,因此刑法理論上對于本罪的情節問題,同樣有著不少的爭議。

但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2001年4月18日通過了《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其中第64條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屬于“情節嚴重”,應予追訴:一是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二是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損失在50萬元以上的;三是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因假冒他人專利,受過行政處罰2次以上,又假冒他人專利的。

盡管如此,筆者認為本罪的罪狀設計還是有值得探討的必要。

首先,筆者認為司法解釋對于本罪的定罪的起刑點偏高。

和其他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規定一樣,現行刑法要求本罪達到情節嚴重。

何為情節嚴重,前述的司法解釋已作出規定,此不贅述。

筆者認為,這一司法解釋關于犯罪數額起刑點的規定明顯偏高,遠遠超過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利于打擊日益猖獗的知識產權犯罪。

就自訴案件來講,侵權的舉證責任完全由專利權人來承擔,而一般而言專利權人雖擁有專利以及有權鑒別其他企業的行為是否屬于侵權行為,但是要想發現別人的侵權行為并非易事。

正因為是自訴案件,其調查證據的能力十分有限。

能夠很容易發現侵權產品的時候,已經是侵權產品流入市場的階段了,這時,專利權人的損失已經無法正確計算了。

因此要求達到如此高的數額標準才能追究侵權行為的刑事責任,就會使專利權人面臨兩難境地:追究刑事責任的話,其數額還達不到定罪的程度;不追究刑事責任的話,其合法利益又的確受到了侵害。

如此一來,刑罰的設置就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對于公訴案件而言,由于知識產權犯罪的隱蔽化和專業化,導致對公安機關人員的調查能力要求較高,而在現實來講,每個地區的公安機關配備一名或幾名知識產權領域的專家顯然是不可能的。

這樣一來,查處的力度必然較小,達到上述數額的案件自然就很少了。



專利權到期了怎么辦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自己申請專利流程是怎樣的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申請專利 如何申請專利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无极县| 塔河县| 望江县| 浮山县| 雷州市| 辰溪县| 方城县| 肃宁县| 宜君县| 易门县| 伽师县| 克山县| 额尔古纳市| 库尔勒市| 芦山县| 民权县| 南皮县| 盘山县| 丰县| 揭东县| 华安县| 花垣县| 孟州市| 玉田县| 新安县| 石楼县| 六盘水市| 龙胜| 汕头市| 侯马市| 芷江| 洛宁县| 黄陵县| 清涧县| 阜康市| 远安县| 江永县| 易门县| 宜兴市|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