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專利權的訴訟,專利從申請到公開要多久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4 01:29:08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侵犯專利權的訴訟,專利從申請到公開要多久
侵犯專利權的訴訟
外觀設計專利權與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一樣,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其權利客體無法像有形財產那樣明晰地予以界定。
要合理保護外觀設計專利權,必須使公眾能夠以足夠的確定程度知道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案件中,要判斷被控侵權產品是否侵犯了外觀設計專利權,首先應當確定權利人的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確定是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的基礎。
專利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照片中的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為準。
”由此可知,我國專利法保護的不是單純的外觀設計,而是與產品結合的外觀設計。
從這一意義上說,受我國專利法保護的外觀設計必須以產品為載體,不能脫離產品而存在,我國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包含外觀設計及其所依附的產品兩個因素。
一、正確把握外觀設計和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涵義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第三款規定:“專利法所稱的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相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
”與發明和實用新型不同,外觀設計是從產品美感的角度出發的,它表現在產品外部,是關于產品外表的裝飾性或藝術性的設計。
同時,受我國專利法保護的外觀設計還必須是能夠在工業上應用的,如果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不能為生產經營目的而用工業的方法復制出來,就不是我國專利法意義上的外觀設計。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工業品才能作為外觀設計的載體,農產品、畜產品、自然物均不能作為外觀設計的載體。
所謂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指某種產品的外觀設計與獲得專利的外觀設計相同或者相似,而且該產品與外觀設計被授權時指定使用的產品類別相同或者相類似。
判斷被控侵權產品是否屬于外觀設計專利產品,不僅要看該產品的外觀設計與權利人獲得專利的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而且要看該產品與權利人獲得專利的外觀設計被指定使用的產品類別是否相同或者相類似。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中,應當首先審查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產品是否屬于相同或相類似的產品,不屬于相同或相類似的產品的,則不構成侵權,只有在被控侵權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相同或者相類似產品的情況下,才有必要進行下一步的判斷。
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的判定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十六條在實踐中,專利侵權的判定一般采取以下三個步驟:1。確定外觀設計的保護范圍。
根據《專利法》第56條第二款之規定,其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為準。
2。確定外觀設計專利產品與侵權產品是否屬于相同或者類似產品。
通常是以產品的功能、用途作為標準,同時參考國際外觀設計分類表(即洛迦諾條約)有關商品的分類。
如果外觀設計專利產品與被控侵權產品在功能、用途上是相同的,就可以確定二者是相同或者類似商品。
如果二者在功能、用途上不相同,可以認定二者既不是相同商品,也不是類似商品,從而認定專利侵權不成立。
3。將專利產品與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對比,判斷是否相同或者近似。
外觀設計相同是指構成外觀設計的產品的形狀、圖案和顏色及其組合完全一致;外觀設計相似是指使用該外觀設計有可能引起混淆,使人們誤認為使用該外觀設計的產品是專利產品。
這一判斷通常以普通消費者的眼光,對被授予專利的外觀設計與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要部觀察,整體判斷。
根據對比結果確定是構成相同侵權、等同侵權還是不侵權。
專利從申請到公開要多久
專利一般是需要去申請的,申請成功之后其實是需要公開的,但是很多的人對于人專利需不需要公開其實是不清楚的,對于這些可以好好的去了解清楚的,所以專利可申請改不公開嗎?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相關的知識點。
專利是以公開換保護,你必須要告訴公眾,你不讓別人做的內容是什么,而且你還要寫上足夠的內容以支持你為什么可以不讓公眾做這些。
你不告訴別人不讓人家做什么,你憑什么不讓人家做這個不讓人家做那個,所以專利還是要公開的。
如果你實在不想公開,那么可以申請保密專利,不過保密專利必須是對國家安全有重大的影響的。
不是什么東西都能算是保密專利的。
即使你自己將其定義為保密專利申請了,那么也還是會被公開的。
(一)對于發明專利而言除一些需要保密發明專利外,一般的發明專利需要經過受理、初審、公布、實審和授權公告這些階段,一般情況下,自受理起18個月會進行公布,然后進行實審階段,一般情況3年左右才能獲得授權,但不排除更長的時間。
為了加快獲得專利權的期限,可以申請提前公開,這樣在初審合格后,即進行公布,然后進入實審階段,這樣可以加快授權進度。
另外,有些特殊情況,還可以進行加快審查的請求,但手續比較復雜,費用也會較高。
(二)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而言,需要經過受理、初審和授權公告階段,由于不需要進行實質審查,因此,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獲得授權的時間較短,一般為6-10月。
專利權取得的前提條件是必須由申請人主動向國家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
中國專利法規定:“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在國內申請專利和辦理其他專利事務的,可以委托專利代理機構辦理。
”這也就是說,申請人申請專利可以自己申請,也可以委托代理機構代理申請。
當一項發明構思完成后,凡是需要得到專利權保護的,申請人必須向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請求專利局授予專利權。
向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要按照中國專利法的規定填寫“請求書”,提交規定的申請文件,這些申請文件的格式 必須符合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要求。
申請人在向專利局提出申請的同時還必須繳納申請費。
專利局在審查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文件后,凡符合規定要求的,發給申請人一張“受理通知書”,受理通知書上寫明申請人、發明名稱、申請日、申請號。
申請人取得專利局的“受理通知書”。
并不等于得到專利權,只說明專利局接受了申請人提交的申請。
專利局按照專利法的規定對專利申請進行審查,凡審查合格的授予專利權,凡審查不合格的駁回該專利申請。
經過專利局審查通過的專利申請,專利局將授予專利權。
授予專利權的專利申請,專利局將在其定期出版的專利公報上予以公告,同時公布被授予專利權的專利申請的全部申請文件,并且向專利申請人頒發專利證書。
專利證書上寫明發明人、發明名稱、申請人、申請日、授權日和證書號等。
此時,專利申請人就取得了專利權,成為該專利申請的專利權人。
什么是專利等同侵權
專利的排他性主要就是體現了專利不允許他人隨意使用的,專利私自使用就是構成專利侵權的,專利侵權的進行就是有著很多不同的類型的。
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帶來什么是專利等同侵權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等同侵權,是指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有一個或者一個以上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中的相應技術特征從字面上看不相同,但是屬于等同特征,應當認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落入專利權保護范圍。
” 1、侵害的對象為有效的專利。
構成專利侵權必須以有效存在的專利為前提,實施已經被宣告無效、被放棄的專利或者專利期限已經屆滿的技術,不構成專利侵權。
2、必須有侵害行為的發生。
即存在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的行為。
3、侵權行為人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而事實侵權行為。
我國《專利法》第11條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這里強調了侵權行為必須具有生產經營的目的。
4、侵權行為人主觀上無須有過錯。
在專利侵權糾紛處理中,專利權人無須承擔被訴人具有主觀過錯的舉證責任,專利侵權以無過錯責任為原則。
知識產權的時間性、地域性以及知識產品的無形性,使得他人無意闖入權利范圍的可能性比其他民事權利大得多。
考慮到無過錯給他人知識產權造成損害的普遍性,以及原告證明被告有過錯的困難和被告證明自己無過錯的容易,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采用了特殊規定。
但是也有觀點認為,不知道他人享有專利權而實施其專利的行為,本身就沒有履行充分的注意的義務,是有過錯的,因為專利授權公告是完全開放的,任何人都能得知。
根據侵權行為是否有行為人本身的行為所造成,將專利侵權行為劃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
1、直接侵權行為 ①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的侵權行為 這里說的“實施”相對于不同性質的專利,含義也有所不同。
對于發明和實用新型的產品專利,是指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
對方法專利來說,是指對其專利方法的使用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不是直接用專利方法所獲得的產品不適于此列。
對于外觀設計專利,實施是指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這一“產品”僅指申請外觀設計時所指定的產品。
②假冒專利 假冒專利是指在非專利技術產品上或廣告宣傳中表明專利權人的專利標記或者專利號,使公眾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產品的行為。
2、間接侵權行為 我國《專利法》規定的專利侵權行為即是直接專利侵權行為。
除此以外,還有一種間接專利侵權行為,簡稱為“間接侵權行為”。
間接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積極誘導或者促使他人實施直接專利侵權的行為。
具體來說,行為人的行為本身可能并不構成對他人專利權的侵害,但其行為卻誘導或促使他人實施了對專利權的直接侵害。
如果行為人的行為本身就是對他人專利權的直接侵害,無論是否誘導、慫恿或者促使第三人實施專利侵權行為,行為人都是直接專利侵權行為。
侵犯專利權的訴訟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專利從申請到公開要多久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專利申請 專利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