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侵權產品罰款多少,外觀設計保護與因特網檢索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2 22:48:58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銷售侵權產品罰款多少,外觀設計保護與因特網檢索
銷售侵權產品罰款多少
對于侵權的產品就是不允許私自的銷售的,如果私自的銷售相應的工商部門會來進行相應的處罰的,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需要處罰相應的罰款的。
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帶來銷售侵權產品罰款多少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
1、侵害的對象為有效的專利。
構成專利侵權必須以有效存在的專利為前提,實施已經被宣告無效、被放棄的專利或者專利期限已經屆滿的技術,不構成專利侵權。
2、必須有侵害行為的發生。
即存在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的行為。
3、侵權行為人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而事實侵權行為。
我國《專利法》第11條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這里強調了侵權行為必須具有生產經營的目的。
4、侵權行為人主觀上無須有過錯。
在專利侵權糾紛處理中,專利權人無須承擔被訴人具有主觀過錯的舉證責任,專利侵權以無過錯責任為原則。
知識產權的時間性、地域性以及知識產品的無形性,使得他人無意闖入權利范圍的可能性比其他民事權利大得多。
考慮到無過錯給他人知識產權造成損害的普遍性,以及原告證明被告有過錯的困難和被告證明自己無過錯的容易,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采用了特殊規定。
但是也有觀點認為,不知道他人享有專利權而實施其專利的行為,本身就沒有履行充分的注意的義務,是有過錯的,因為專利授權公告是完全開放的,任何人都能得知。
我國現行《專利法》對專利侵權的認定沒有作出詳細規定。
各級法院和專利行政部門在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時已經廣泛采用的判斷標準有以下幾種: 1、全面覆蓋原則 全面覆蓋原則或者全部技術特征原則,即被控侵權的產品或者方法中含有權利要求書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
在判斷是否為專利侵權,法院應當將被控侵權產品或者方法和專利權利要求進行比較,如果被控侵權產品或者方法具備了權利要求里的每一項技術特征,或者說逐一要素相同,專利侵權成立,這又被稱為相同侵權或字面侵權。
2、等同原則 等同原則認為,將被控侵權的技術構成與專利權利要求書記載的相應技術特征進行比較,如果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研究了專利權人的專利說明書和權利要求后,不經過創造性的智力勞動就能夠聯想到的,諸如采用部件移位、等同替換、分解或合并等替換手段實現專利的發明目的和積極效果的,并且與專利技術相比,在目的、功能、效果上相同或者基本相同,則應當認定侵權成立。
我國司法實踐確立了這一原則。
《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是指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所確定的范圍為準,也包括與該技術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確定的范圍。
等同特征,是指與所記載的技術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實現基本相同的功能,達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被訴侵權行為發生時無需經過創造性勞動就能夠聯想到的特征。
判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是否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應當審查權利人主張的權利要求所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
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包含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被訴侵權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征與權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比,缺少權利要求記載的一個以上的技術特征,或者有一個以上技術特征不相同也不等同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其沒有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3、禁止反悔原則 禁止反悔原則是對專利權保護范圍的一種限定,也是對等同原則的一種限制。
依照《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在專利授權或者無效宣告程序中,通過對權利要求、說明書的修改或者意見陳述而放棄的技術方案,權利人在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中又將其納入專利權保護范圍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具體來講,禁止反悔原則是指在專利審批、撤銷或無效宣告程序中,專利權人如果為確立其專利的新穎性和創造性,通過書面聲明或者文件修改,限制或者部分地放棄了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并因此獲得了專利授權,那么在專利侵權程序中,法院適用等同原則確定保護范圍時,禁止將其已被限制排除或者已經放棄的內容重新納入專利保護范圍。
這一原則是誠實信用原則在專利侵權訴訟中的具體體現,并且已為多數國家專利審判實踐所采用。
4、多余指定原則 多余指定原則與全面覆蓋原則性質剛好相反。
多余指定原則是指在專利侵權訴訟中,法院把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征區分為必要技術特征和非必要技術特征(多余特征),在忽略非必要技術特征的情況下,僅以權利要求中的必要技術特征來確定專利保護范圍,并判定被控侵權客體是否落入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原則。
外觀設計保護與因特網檢索
專利公開前后如何保護這個問題,一般措施有:1、首先確定自己的專利權的法律狀態是否有效(是否過期?是否按時繳費?)。
只有有效的專利才可談保護。
2、對于有效的專利,分析專利的權利穩定性,即:調查在自己的專利申請日期之前,是否已有在先的類似技術存在,可以通過專利和文獻檢索來進行基礎調查。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專利權人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成本去維權,卻反而被侵權者找到了專利不具備新穎性的把柄,將專利權無效掉(這是應對專利訴訟的慣用手段),從而造成不必要的投入。
如經過調查沒有發現在先技術存在,則可以較為安心地投入維權工作。3、明確專利的保護范圍(地域范圍,技術范圍)。
地域性是專利權的特征之一,即:專利權在哪個國家申請,就在哪個國家生效,一項專利可以在多個國家/地區申請。
技術范圍在這里指搞清楚專利的權利要求保護的創新點的范圍。
明確地域范圍、技術范圍是有的放矢地進行維權的重要前提條件。
4、專利監視。
對于在自己專利申請日期之后的專利和科技文獻定期進行跟蹤檢索,并關注市場上的相關產品技術,監察是否有與自己的專利保護范圍相重疊的后續技術,及時發現涉嫌侵權的后續專利或產品技術(這里要注意:監視的地域范圍主要是專利生效的國家)。
(這項工作非常重要,需常態化地開展才能為及時有效維權)5、專利侵權分析。
將自己的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與涉嫌侵權的后續專利或產品技術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判斷侵權是否成立及侵權范圍6、通過法律訴訟或談判的形式獲得對方的侵權補償。
發明專利權在我國的期限
法條: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十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
釋義:本條是關于各類發明創造專利權的期限的規定。
一、專利權具有時間性,這是作為知識產權的專利權同有形財產的所有權相區別的特征之一。
對有形財產的所有權來講,如果財產本身不消滅,財產所有人對財產的所有權是始終存在的。
專利權則不是這樣,法律規定的專利期限屆滿或提前終止,盡管發明創造的技術本身還存在,但專利權卻不存在了。
也就是說,對該項技術的獨占使用權不存在了,該發明創造成了社會財富,任何人都可以無償使用。
法律對專利權期限的規定,既要考慮充分適當地保護專利權人的利益,規定的保護期限不能太短,否則不利于調動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同時又要考慮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對專利權的保護周期不能過長,否則不利于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我國1984年制定的專利法,將發明專利權的期限規定為15年,將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期限規定為5年,并可以申請續展3年。
1992年第一次修改專利法時,將發明專利權的期限延長為20年,將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延長為15年,這與TRIPS協議的規定是一致的,與世界各國關于專利權期限的法律規定相比也是較長的,充分體現了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
當然,對專利權人來講,在法定的專利保護期限內,專利權人可以根據本專業技術發展的周期及專利技術的實施情況,通過不繳納年費或者聲明放棄專利權的辦法,自行決定其實際受保護期的長短。
二、依照本條規定,專利權的期限自申請之日起計算,即自專利申請人向中國專利行政部門實際提交專利申請之日起計算。
這里所指的申請日,不包括優先權日。
這里規定的,只是計算專利權期限起算日期,至于專利權的生效,依照本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的規定,應為自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發給專利證書,并予以公告之日起生效。
銷售侵權產品罰款多少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外觀設計保護與因特網檢索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申請專利 如何申請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