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賠償數額的計算,專利檢索名詞解釋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2 22:44:23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侵權賠償數額的計算,專利檢索名詞解釋
侵權賠償數額的計算
侵權賠償數額的計算 【案情介紹】 甲公司于2001年2月1日申請一項七色屏幕手機外殼外觀設計專利,于2002年5月15日獲得專利授權。
后來甲公司發現乙公司生產的手機外殼與其 專利產品相同,遂將其告上法庭。
在法院審理期間,法院應原告申請對被告的財務帳冊進行證據保全,但由于乙公司惡意阻撓,證據保全無法 進行,導致被告的侵權利潤無從計算,同時原告的損失也難以查明。
法院最后認定被告侵權成立,判決全額支持原告賠償請求。
【問題】 七色屏幕手機外殼專利的侵權人銷毀賬簿資料,如何確定專利權人的損失?本案如何處理? 【評注】 侵犯知識產權的民事責任是一個涵蓋多種救濟手段的法律制度體系,而損害賠償則無疑是其中的主要責任形式。
但在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中,賠 償數額的提出與確定卻一直是司法實踐中的一大難題。
由于市場因素的多元性、侵權證據的隱蔽性等原因,導致權利人對因侵權行為所致的損 害在舉證和證明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困難。
根據我國商標法第56條、著作權法第48條、專利法第60條之規定,侵犯上述權利的賠償數額為侵權人 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侵犯 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還可以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侵犯商標專用權或著作權,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 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50萬元以下的賠償。
我國法律規定賠償額包括侵權損失和制止侵權行為的合理開支。
賠償額確定方式有三種:權利人所受損失、侵權人所獲利益、由法院酌情確定 的法定賠償。
法定賠償的適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從上述法律規定的條款及適用條件分析可知,法定賠償是對賠償額確定的一種補充方式,是 基于權利保護目的、避免侵權人因隱瞞侵權證據不當收益而規定的在一定條件下所作的不利于侵權人的一種法律上的推定,它減輕了權利人的 舉證責任,是“誰主張,誰舉證”原則的變通適用。
同時為平衡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避免原告以請求直接適用該方式確定賠償額為理由而 疏于舉證,并對法院適用該條款時的自由裁量范圍做一定的限制,法律規定有一定的適用條件和最高數額限制,同時規定有確定賠償額時所應 參照的因素——侵權情節,即侵權人主觀過錯、行為方式、侵權范圍、持續時間、造成的影響等因素的綜合。
因而法定賠償的適用并不意味著
專利檢索名詞解釋
專利檢索名詞解釋 中國專利檢索系統(CPRS):是一種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局域網中使用的專利檢索與全文瀏覽系統。
該系統包含:1985年以來三種中國專利著錄數據及發明、實用新型全文說明書;1975年以來美國專利著錄數據及全文說明書;1993年以來日本專利和實用新型各種全文說明書。
檢索光盤數據源磁盤庫系統(MIMOSA檢索):是一種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局域網中使用的以各國專利檢索光盤作為數據源的專利檢索系統,該系統包括幾十個國家的專利檢索數據,使用原專利檢索光盤的檢索軟件。
專利號:在授予專利權時給出的編號 審定號:對發明專利審定說明書的編號 公告號:對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說明書的編號 專利公開號(Publication Number):對發明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的編號 專利申請號(Application Number):為專利局受理某件專利申請的同時給出的編號,均采用8位數。
《中國專利公報》: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出版發行,1985年始創,周刊(每周三出版),每年一卷。
《公報》旨在快速報導我國近期專利信息,包括專利文獻及有關專利事務,主要為文摘或題錄形式,部分有全文。
按中國專利的類型劃分為三種:《發明專利公報》,《實用新型專利公報》,《外觀設計專利公報》。
1、《發明專利公報》報導一周內出版的發明專利的公開說明書文摘和審定說明書及授權公告的題錄。
其編排結構為:發明專利公開說明書文摘(按公開號順序排列),發明專利審定說明書題錄(按審定號順序排列,1993年起取消),發明專利授權公告號題錄(按IPC分類號排列),發明專利事務和索引部分。
其中索引部分是用來查找專利說明書文獻或題錄的主要工具。
2、《實用新型專利公報》報導一周內出版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說明書的文摘(1993年起取消)和授權公告題錄(1993年改為文摘)。
其編排結構為:實用新型專利公告說明書文摘(按公告號順序排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公告題錄(按IPC分類號排列),專利事務和索引部分。
專利侵權審判中的問題
(一)原告敗訴的案件較多 相比其他案件,專利案件中的專利侵權案件,原告敗訴所占的比例要高一些,其原因如下: 1。 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權被宣告無效的可能性比商標權被撤銷的可能性大,所以一旦權利喪失,必然導致敗訴; 2。 用自由公知技術抗辯使部分原告難以勝訴; 3。 原告訴訟的盲目性大,訴前原告對雙方的技術特征缺乏認真、科學的對比,只是憑印象,憑對被控產品外觀的直感就斷定侵權,隨訴訟的深入,雙方證據的展開,被控產品與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征區別就明顯了,因而無法勝訴; 4。 專利訴訟需要專業律師,但隨著專利訴訟案的增多,一些缺乏專利知識、專利訴訟技巧和技術背景的人作代理人時,有可能在訴訟請求及范圍、取證與舉證、啟動無效程序、用先用權和自由公知技術抗辯、等同原則適用等方面常常出現重大失誤,造成敗訴。
(二)訴訟標的有增大的趨勢 隨技術的發展,產業規模的擴大,專利帶來的附加值也在增長,故訴訟標的也隨之增大。
上海法院已受理了多起標的近億元的專利侵權糾紛案。
相對而言,著作權和商標侵權案,尚無如此大的標的。
當然,也有個別案件系個別專利權人的盲目訴訟。
(三)系列案件增多 某些易制造而熱銷的產品,會出現眾多廠家生產。
專利權人如認為該產品系侵權產品,就會提起一系列的訴訟案。
如某滑板車剎車裝置和手把實用新型專利權人就兩個專利在上海法院提起了共13起訴訟。
(四)國內外知名企業涉訟的增多 原先,涉及專利糾紛的案件,比較多的是國內一些小企業或個人的糾紛,現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知名企業,或當原告,或被訴。
如海爾、微軟和摩托羅拉等公司。
此外,從上海的情況看,專利侵權案件適用訴前禁令的較多。
到今年8月底,上海共受理申請訴前禁令案10件,其中6件為專利侵權案,占60%,而著作權案僅有2件。
法院審理中的新問題 (一)原告專利的獨立權利要求被宣告無效后,侵權案如何處理 原告根據自己專利的獨立權利要求部分指控被告侵權,訴訟中該獨立權利要求被宣告無效,而從屬權利要求有效,并被原告修改為新的獨立權利要求時,法院應如何處理此類專利糾紛案件。
實踐中,有不同的觀點:一是原告當初訴訟請求的依據在“反訴”專利權無效程序中被宣告無效,其起訴的事實依據已失去,故應駁回起訴。
當然,原告可以以新的權利要求提起一個新的侵權訴訟;另一種觀點是當獨立權利被宣告無效后,應告知原告可以變更訴訟請求的事實依據與理由,然后再繼續審理該案。
上海法院的做法為,一般情況下,按第一種觀點處理此類案件,即由原告另行起訴。
例外情況是,案件一受理就被中止審理,并且在初次開庭對宣告無效和新的權利要求證據質證前,原告已經變更了訴訟的事實依據和理由,將專利權利范圍改為新的權利要求,同時又給予了被告充分的答辯時間的,才可以繼續審理該案,一并處理。
(二)權利人濫用專利權提起的訴案如何處理 在市場競爭中,專利權人為了搶先占有市場或更多地占有市場份額,或誤以為他人產品侵犯了自己的專利權,故以刊登維權聲明、或發送侵權警告函等方式,阻止銷售商銷售被認為侵權的商品。
而一些大賣場等銷售商,為避免不必要的訴訟,紛紛將該商品撤下貨架,停止銷售,而事后被控的商品制造商又有證據證明是權利人濫用專利權。
侵權賠償數額的計算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專利檢索名詞解釋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專利申請 發明專利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