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法禁止授予專利權的情形有哪些,專利侵權糾紛的解決途徑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2 15:39:31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專利法禁止授予專利權的情形有哪些,專利侵權糾紛的解決途徑
專利法禁止授予專利權的情形有哪些
在專利相關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中,如果出現專利侵權的行為,但是因為在進行侵權訴訟時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時間,這時法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發布專利禁止令以減少侵害,那么,什么是專利禁止令?以及專利禁止令的適用程序有哪些?針對上述問題,以下將由小編為您一一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專利禁止令是指在訴訟過程中,侵權明顯成立的,法院要求侵權當事人實施或者禁止實施一定行為的命令。
1、當事人提出申請。
申請人須提出明確可執行的要求,并舉證: (1)申請人勝訴的可能性極大; (2)若不適用禁止令,申請人將因此受到更大損失,且該損失是不必要、事前可以預防和阻止的。
2、法院審查: (1)禁止令的頒布,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否則即使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業已具備,法院仍不應授予禁止令; (2)不得損害第三人的合法正當權益。
3、聽證程序、擔保和上訴。
禁止令關系當事人的生產、銷售等重要利益,應慎重處之,故作出禁止令前一般應經聽證程序。
聽證會上,當事人雙方圍繞是否適用禁止令充分舉證、質證,法院根據質證結果決定是否頒布禁止令。
特殊情況下,如不立即頒布禁止令,會給當事人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時,法院可不經聽證程序直接在最短時間內作出裁定,并立即采取執行措施。
但禁止令發布后,應盡快舉行聽證程序,審查禁止令發布是否符合條件,是否有應撤銷的情況。
法院決定作出禁止令,應當要求申請人提供擔保,保障申請錯誤造成的損失能得到賠償。
由于禁止令制度涉及對當事人實體權利的限制與處理,因此,禁止令應有相應的上訴程序。
當事人對禁止令享有上訴權,上訴期間,不影響禁止令的執行。
1、科學發現。
科學發現是對自然規律和有助于說明自然規律的自然現象的特性提出的前所未有的科學認識。
但是,科學發現僅僅是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而不是利用自然規律所作出的發明創造,它不能直接應用于生產實踐,不具備工業上的實用性,因此不授予專利權。
2、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它僅僅是指導人們對其表達的信息進行思維、識別、判斷和記憶,而不需要采用技術手段或者遵守自然法則,不具備技術的特點,因此不能授予專利權。
3、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是指以有生命的人或者動物為直接實施對象,對之進行識別、確定或消除病因或病灶的過程。
考慮到醫生天職就是救死扶傷,在診斷和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醫生理應有選擇各種方法的自由;另一方面,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是直接以有生命的人體或動物體為實施對象,無法在產業上利用,不具備實用性,不屬于專利法意義上的發明創造,因而這類方法不能被授予專利權。
4、動物和植物品種。
動物和植物品種指的是動物和植物品種本身,不包含生產動物和植物品種的方法。
這里所說的生產方法是指非生物學的方法,不包括生產動物和植物主要是生物學的方法。
一種方法是否屬于“主要是生物學的方法”,取決于在該方法中人工技術的介入程度,如果人工技術的介入對該方法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效果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或決定性作用,則這種方法不屬于“主要是生物學的方法”,可以授予專利權。
5、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由于可以用于軍事目的,出于國家重大利益的考慮,專利法規定不授予專利權。
需要指出的是,不僅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不能獲得專利保護,而且原子核變換方法本身也不能獲得專利保護。
專利侵權糾紛的解決途徑
一)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
這類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未經權利人許可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包括以下3種具體形式: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使用他人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制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二)假冒他人專利行為。
這類專利侵權行為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2001)第八十四條規定,包括以下4種具體形式:未經許可,在其制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三)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
根據專利法五十九條的規定,這類行為需要承擔一般的民事侵權責任,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并予公正,可予以處罰。
(四)除法律明確規定之外,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還存在兩種侵權行為:過失假冒,即指行為人本意是冒充專利,隨意杜撰一個專利號,而碰巧與某人獲得的某項專利的專利號相同。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該行為無假冒故意,但其行為結果仍然構成了假冒他人專利。
反向假冒,即指行為人將合法取得的他人專利產品,注上自己的專利號予以出售,這種行為顯然不夠成假冒他人專利“,但事實上侵害了合法專利權人的標記權,仍是一種侵權行為,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紀實:與深圳專利騙子斗法(1)
外資出價5000萬買專利,騙我直飛深圳……[專利新騙術紀實(上)]
專利法禁止授予專利權的情形有哪些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專利侵權糾紛的解決途徑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發明專利申請 如何申請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