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什么樣的創新才可以申請專利?,專利申請都有哪幾個流程?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0 12:17:24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科普:什么樣的創新才可以申請專利?,專利申請都有哪幾個流程?
科普:什么樣的創新才可以申請專利?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詞之一,同時“互聯網+”“工業4.0”“大數據”等概念也不斷地充斥大眾的眼球。
是創新就能被專利保護嗎?“互聯網+”里眾多的商業模式創新,能申請專利嗎?利用“大數據”分析可以挖掘出很多的信息,獲取這些信息的方法可以申請專利嗎?下面小編將一一告訴你答案。
一、保護客體 屬于被《專利法》保護的產品或技術,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1、不違法、不害人、不缺德,即該產品或技術不違反法律、社會公德和社會公共利益; 不屬于科學發現,如發現某一特殊物質是不算創新的; 2、不是在活人身上進行診斷和治療的方法,該規定是避免某些治病的方法被壟斷后不利于病人康復; 3、不被其他知識產權法保護,如“動物和植物新品種”由知識產權法中《動物和植物新品種》保護,商標應該由《商標法》保護; 4、不是通過原子核變換獲得的物質,也不是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二、新穎性 《專利法》里規定的“新穎性”,要求申請專利的技術必須是申請日之前沒有出現過的。
具體情形包括: 1、未公開發表過,即在申請提交到專利局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創造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
這里的出版物,不但包括書籍、報刊、雜志等紙件,也包括錄音帶、錄像帶及唱片等音、影件。
2、沒有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
即沒有以商品形式銷售或用技術交流等方式進行傳播、應用,乃至通過電視和廣播為公眾所知。
3、沒有申請過專利,即在該申請提交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并且記載在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
三、創造性 《專利法》里規定的“創造性”,要求通過將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技術直接疊加,仍不能得到申請文件中的技術方案。
用《專利法》里的表述是“非顯而易見”。
例如:現有技術中有一種圓柱形杯子,倒熱水進去后容易燙手,因此,有人在杯子外周套一個隔熱套,且在隔熱套的外表面做了一層防滑顆粒。
這樣一個具有防滑顆粒隔熱套的圓柱形杯子申請專利后,審查員找到兩篇對比文件,第一個對比文件是一個玻璃杯子,第二篇對比文件是一個隔熱效果很好的材料,以此兩篇申請文件來判定第一篇對比文件為“最接近的現有技術”,與本申請文件的區別技術特征在于“隔熱套”,而第二個對比文件恰好可以解決隔熱問題,因此,審查員認為杯子+隔熱材料=帶隔熱套的杯子。
從而認定該申請提及的“杯子”是“顯而易見”的,達不到“非顯而易見”這一要求,因此,認為不具備“創造性”,不能授予專利權。
但在上述案例中,審查員忽略了一項內容“隔熱套的外表面有一層防滑顆粒”,在現有技術中未提及“滑”這一技術問題,也沒有提及需要“防滑”,因此,將上述的兩份對比文件疊加,均不能推導出一個“帶防滑顆粒隔熱套的杯子”,從而導致該杯子是“非顯而易見”的,具有創造性,可以授予專利權。
四、實用性 《專利法》里規定的“實用性”是指能夠在工農業及其他行業的生產中批量制造或能夠在產業上或生活中應用。
專利保護的初衷在于以申請換保護,即利用公開的技術使更多的人知道,其根本目的在于該創新技術的傳播,讓新技術更有利于推動社會進步。
因此,該技術一定要求是可以復制的,即其他人可以在看到該專利后可以“復制”,以達到促進大家學習該新技術的目的。
專利申請都有哪幾個流程?
專利是維持公司技術,產品或加工技術的最佳方法。
過去,許多公司對此一無所知,但結果卻失去了專利權。
這是一件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因此近年來,它變得越來越嚴重。
許多公司剛剛開始重視專利申請。
對于那些沒有全部工作經驗的人,毫無疑問,他們不能像這家經驗豐富的公司那樣迅速,合理地提交申請文件,而且他們遵守相關法規,并最終獲得了專利資格。
因此,下一次我將詳細介紹專利申請的程序,并幫助對這些方面感到困惑的許多朋友。
許多人對 專利申請的理解不正確。
他們始終認為,如果提交了申請,則可以迅速提出申請。
實際上,有許多驗證步驟和嚴格的規定。
大多數申請人甚至從原材料入手,文件無法事先準備,只有在提交幾次被拒絕的上訴后才能總結經驗。
由于專利申請需要大量相關原材料,因此申請人應該了解專利局或對相關網站有清楚的了解,然后最好逐步進行充分的準備。
向專利局提交申請文件后,必須經歷審查,發布和實質審查三個過程。
審查過后,由于專利的過早發布,許多申請人被駁回。
因此,他們必須在發布之前獲得專利資格。
,按照這三個步驟成功的朋友將能夠成功獲得專利局授予的相關資格證書。
獲得資格證書后,全心全意學會放手。
對專利申請過程的回應早已結束,所有滿懷信心地看著它的朋友都已經掌握了總體情況。
專利申請的8大誤區
目前,國內專利申請的數量大幅度增長,導致了專利申請的難度增大,很多人和企業都不清楚專利申請的一些具體操作,導致了很多時候申請專利失敗或侵權,今天 知識產權小編就為大家科普一下專利申請的8大誤區。
誤區一:自主研發的成果不需申請專利有些人認為,我發明出來的東西就屬于自己,別人不可以用,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專利是一種壟斷權,自主研發的技術成果若不申請專利,就無法得到法律的保護。
同時,我國專利申請采用的是先申請原則,原則上而言,誰先申請,專利就授予誰。
因此,研發者如不及時申請,若遭他人搶先申請并被授予專利權,研發者將無法追究他人的法律責任。
誤區二:產品先投產探路后申請專利許多企業抱著探探路的心態,未申請專利先行將產品投入市場。
如果后期授予專利權,專利也將處于不穩定狀態。
同時,若對侵權者提起訴訟,侵權人將以專利申請之日技術已公開為由進行抗辯。
最終,企業不僅敗了官司,還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總結而言,專利申請的基礎并非市場上存在的產品,也并非成型的產品。
只要有了切實可行的想法,就可著手申請文件的撰寫。
誤區三:專利技術的新改進不再申請專利當發明人申請了一項專利后,易安于現狀,忽視后期的研發工作。
其次,有部分發明人開發出新產品或者新改進,卻未選擇申請專利。
為什么做了技術改進后還需要申請專利呢?因為如果他人對該產品作出改進并申請專利,就會反過來限制原專利權人產品的更新換代,致使原專利權人淪落為“侵權人”。
誤區四:一項成果只能申請一類專利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有部分發明人認為一項技術成果一次只能申請一類專利,即只能申請發明專利或只能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只能申請外觀設計專利。
其實,一項產品發明可同時申請多種專利,技術方案也可以同時申請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批得快,可盡快獲得相應保護。
因此,對于一些重要的產品發明,若發明人只申請了發明專利,而此時他人“雙管齊下”,同時申請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那么他將先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擁有了產品的專利權。
誤區五:手握專利證書就擁有專利權這其實是大多數專利權人的認知誤區。
以發明專利為例,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實質審查,但無法確保對世界范圍內所有相關的文獻資料都檢索過。
得到專利證書,并非代表你獲得有效的專利權,僅代表國家知識產權行政機關對該專利申請的批準。
只有在你的專利有效期內,沒有人對你的專利提出無效宣告或者有人提出無效宣告但復審委員會經過復審后維持了你的專利權,此時你的專利才是真正有效的專利。
誤區六:嚴守“技術保密”,技術方案不清晰很多發明人提交的技術方案僅幾句話,為專利代理人制作正式的專利申請文件造成困難。
同時,當撰寫人員要求發明人提供更多的技術方案時,他們均以保密等理由拒絕。
事實表明,發明人對于保密與公開的度掌握不清。
自以為的保護行為只會導致專利申請的效率降低。
數據表明,一件專利申請若被審查員以技術方案公開不充分為由而發出審查意見通知書,則該專利申請98%會被駁回,這點應引起重視。
誤區七:專利申請前不做任何專利檢索有些發明人提交的專利申請文件沒有做查新檢索,對技術方案的新穎性如何不確定,根本不知道其技術方案有沒有公開過或公開使用過,這也是我國技術人員的通病——信息檢索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極低。
檢索工作在專利申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他人已經就某一技術方案申請過專利或者在相關文獻中公開,你沒有做檢索也去就這一技術方案申請專利,那只能是白白浪費時間、金錢和精力了。
誤區八: 投入規模生產后才申請專利在與發明人就申請專利的技術內容進行交流時,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這一技術方案還未投入生產,也沒有產品問世,此時申請專利是為時過早,等產品大規模投入生產后再申請專利更合適。
但是,專利申請的基礎不是已經在市場上存在的產品,也不一定是已經成型的產品,只要有了切實可行的想法,就可以著手申請文件的撰寫了。
科普:什么樣的創新才可以申請專利?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專利申請都有哪幾個流程?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發明專利申請 如何申請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