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國際申請補正時應該怎樣進行?,專利申請人和專利發明人,你清楚嗎?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6-10 10:31:37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專利國際申請補正時應該怎樣進行?,專利申請人和專利發明人,你清楚嗎?
專利國際申請補正時應該怎樣進行?
專利國際申請補正,是指專利合作條約(PCT)方便申請人在國際上尋求對其發明的國際專利保護,幫助專利局作出專利授予決定,便利公眾查閱這些發明中涉及的豐富技術信息。
那么專利國際申請補正該怎樣進行? 申請人辦理進入中國國家階段手續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國專利局應當通知申請人在指定期限內補正: 1。未提交摘要的中文譯文或者摘要副本的。
2。未提交附圖副本或者摘要附圖副本的。
3。未在進人中國國家階段聲明中以中文寫明發明創造的名稱、申請人姓名或者名稱、申請人的地址和發明人的姓名的。
4。進人中國國家階段聲明的內容或者格式不符合規定的。
專利申請人和專利發明人,你清楚嗎?
申請過專利的小伙伴都看到,專利信息中會有申請人還有發明人。
到底誰是申請人?誰是發明人?經常搞得各位知己們暈頭轉向, 瓜知就給大家來普及下。
申請人、發明人定義 專利申請人是向專利局提出就某一發明或設計取得專利請求的當事人。
申請人可以為單位、也可以為自然人。
專利發明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
發明人只能是自然人。
在什么情況下,申請人≠發明人 ●當發明人或設計人,依照企業要求完成本職工作后或者利用企業的資源(設備、資金)完成的發明、實用新型、設計,屬于職務發明和設計、申請人為該企業,其他約定除外。
●當發明人或設計人,依照利用自身資源(設備、資金)完成的發明、實用新型、設計,申請人屬于個人,該設計人將申請人的權利賦予別人或其他企業所有,其他約定除外。
申請權益 當該項專利授權公告之后,申請人就轉變為專利權人。
專利權人享有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和承擔法律所規定的義務。
享有權利包含: 1、獨占權。
指只有專利權人才有實施其發明創造的制造、使用、銷售,對該專利獲得享有獨占的權利,任何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均不得不經許可,不支付報酬使用、制造、銷售專利產品; 2、許可權。
指專利權人有條件地允許他人使用其專利技術。
具體地講,專利權人(稱“許可方”)通過簽訂合同的方式,允許他人(稱“被許可方”)在一定條件下使用其取得專利權的發明創造的全部或者部分技術的權利。
3、轉讓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十條規定:“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可以轉讓。
” 發明人的權益 專利發明人辛苦研究之后,會依法享有一獎兩酬。
具體規定如下: 專利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獎勵的方式和數額的,應當自專利權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發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獎金。
一項發明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于1000元。
由于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建議被其所屬單位采納而完成的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從優發給獎金。
企業專利申請的9大常見誤區
專利申請代理講述企業專利申請的9大常見誤區 專利申請是保護技術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獲得專利權的必經程序。
專利申請從提出到申請完成需要經過多項繁瑣且復雜的程序。
雖然近年來國家對知識產權的重視使大眾對專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但目前仍有一部分人對專利申請的認知不到位,甚至糊里糊涂就走進了誤區。
誤區一:自主研發的產品/技術不需要申請專利就能獲得保護。
一些人認為,只要是自己研發的產品/技術,不需要經過專利申請就能獲得保護,甚至認為只要在公開場合發表了,就表示擁有了該產品/技術。
可是專利權與著作權不同,著作權因作者創作作品而自動產生,不必履行登記、注冊手續;而專利權是一種壟斷權,是以先申請為原則的,誰先申請,專利權就授予誰。
也就是說自主研發時技術成果如果不申請專利,就無法獲得法律的認可和保護。
如果發明人不及時申請專利,被他人搶先申請并授權,不僅無法追究他人的法律責任,反而還會成為被告。
這類案例不在少數,例如韓國拿到牛黃清心丸配方,稍加改變就申請了19個國家的專利,這一配方年銷售額高達7000萬美元,再如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發明的青蒿素,卻被德國人搶先申請了專利,讓我國每年損失超3億美元。
誤區二:產品先投產后申請專利,沒有成型的產品或產品沒有投入生產,無需申請專利。
許多企業抱著探路的心態,未申請專利就將產品投入市場,曝光了專利成果后再進行專利權的申請。
這種做法就算將來要對侵權者進行訴訟,也極其容易被侵權者以專利申請之日技術已公開為由反駁,最終敗了官司。
也有企業認為專利一定要有實際的產品,或者投入生產的工藝流程,才能申請專利。
這容易使專利處于不穩定狀態,喪失專利技術的新穎性,淪為大眾可使用的專利技術,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總而言之,專利申請的基礎并非產品,在產生切實可行的想法之前,就可以著手準備專利的申請事項。
誤區三:專利技術/成果迭代更新不用申請專利。
有些專利權人認為申請了一項或者幾項專利后就能獲得永久的保護,就忽視了后續的研發和申請工作。
這種一勞永逸的想法限制了專利技術的延伸與發展,更是專利保護的一個巨大的漏洞。
一成不變的專利技術是不足以應付社會的需求的。
尤其是一些更新換代比較快的行業,如果沒有及時跟上專利迭代的步伐,讓他人對專利進行了改進,并獲得了專利權,專利權人只就能擁有前一項專利的保護。
這樣不僅會影響原專利價值的發揮,還會反過來限制原專利的更新換代,甚至使原專利權人淪落為侵權的一方。
誤區四:一個產品只能申請一個專利。
許多人都覺得一個產品/技術只需要申請一項專利,就可以獲得全方位的保護,這是對專利的誤解。
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專利三種,保護的側重點各有不同。
只要符合專利申請的要求,同一個產品完全可以同時申請多個專利,從不同角度保護自身的專利發明。
例如,一些初創企業會認為,開發一個軟件只要做好軟件著作權登記保護就可以了,但軟件著作權登記保護只能保護代碼,而只要軟件足夠優秀,前沿,還可以申請專利,從而保護整個軟件的設計。
誤區五:獲得專利證書就擁有專利權。
這其實也是絕大多數人的誤區,獲得了專利證書也不代表真正擁有專利權。
得到專利證書,并非代表你獲得有效的專利權,僅代表國家知識產權行政機關對該專利申請的批準。
由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不進行實質審查,所以即使在申請之前已經有人就相同的技術方案申請過相同的專利,該申請仍可能會被批準,也就是說能獲得證書。
在專利權的有效期內,如果沒有人提出異議,你的專利權會維持下去。
一旦有人對你的專利提出無效宣告,那么你的專利就可能會被無效,失去專利權。
對于發明專利而言,雖然有實質審查,但也無法確保對世界范圍內所有的文獻資料都進行過檢索,所以發明專利也存在一定的被無效的風險。
專利國際申請補正時應該怎樣進行?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專利申請人和專利發明人,你清楚嗎?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申請專利 如何申請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