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專利別人還可以模仿嗎,專利在申請過程中,會被他人抄襲盜用嗎?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5-09 18:42:08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申請專利別人還可以模仿嗎,專利在申請過程中,會被他人抄襲盜用嗎?
申請專利別人還可以模仿嗎,他人模仿專利,我們如何進行追責
在我國知識產權當中,他人進行模仿專利權的情況,我們該如何進行相關的追責處理? 沒申請專利被模仿不能追責,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擁有專利才能依法追究責任。
專利侵權后,有三種解決途徑。
但是不管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途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收集專利侵權的證據。
只有做好了這一步的工作,后面的措施才有了主動權,否則,后面的工作無法開展。
1、協商與和解:專利權人和被控侵權人均可自行協商或在其他第三方的調解、斡旋下達成和解協議,解決糾紛。
提出協商意向時一般可以向侵權方發送侵權警告函。
這在我國專利法中并無規定,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被經常使用,而且還常取到較好的作用。
一般應寫明以下內容:
(1)專利權人的專利號,專利的主要權項內容;(2)對方的產品或方法侵害了該專利權,希望中止或禁止對方制造、銷售和使用的行為; (3)希望對方于何時就此作出答復;(4)如果對方不作答復,專利權人可能采取的措施。
2、行政裁決或協調,專利權人在侵權人侵權事實和證據充分確鑿的情況下,可向專利局等有關行政部門舉報,由其采取行政措施,對侵權人的侵權行為進行調查核實后作出行政處罰。
在行政裁決過程中,有關專利行政部門基于有關當事人的申請,可對專利侵權的民事責任進行調解。
3、向法院起訴:專利權人在發現侵權人侵犯其專利權后,亦可徑自向侵權行為地、被告所在地等相關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權行為賠償經濟損失等。
同時有權申請對侵權人的侵權事實和證據進行訴訟保全,申請法院強制令,禁止侵權人繼續侵權行為。
為保證經濟賠償的切實執行,專利權人在起訴的同時,可向受理法院申請對侵權人的等額財產進行訴訟保全。
在這段時間內,應該做下列工作: 1、立即聘請專利律師或專利代理人,調閱原告的專利文件,了解案情。
2、配合專利代理人收集材料,準備文件,在十五天的答辯期內向專利局提出專利無效請求。
3、研究起訴狀內容和原告證據材料,收集對原告訴訟請求的反訴證據,配合代理人撰寫答辯狀,一方面提供專利無效請求證據,請求法庭依法中止訴訟程序;另一方面針對原告訴狀中的請求和證據,提出答辯和反訴。
一般情況下,在十五天答辯期內向專利局提出無效請求的,法庭會中止訴訟程序,等待專利局對無效請求的決定。
此后,一方面由專利代理人完成整個無效程序中的意見陳述,另一方面,研究原告的訴訟請求和證據,進一步收集反證證據,等待無效決定作出后法庭的再次開庭。
申請專利別人還可以模仿嗎,專利在申請過程中,會被他人"抄襲"盜用嗎?
申請人最為擔心的是專利申請的“公開制度”。
害怕自己的專利內容在申請時被公開,就會被人“抄襲”。
這類擔心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從專利制度的建立來說,專利本質上就是以公開技術內容來換取法律保護,也就是說這項專利技術最后是一定會被公開,任何人都能知道這個技術方案的具體內容。
根據專利法第九條規定: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
這條在先申請原則可以視為對審查期間技術公開的一種補償,也就是說,只要你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了,先拿到申請號,別人就再也無法用同樣的東西來獲得專利授權了。
同時,根據專利審查制度流程來說,專利申請是先公開后實質審查。
「專利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收到發明專利申請后,經初步審查認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請日起滿18個月,即行公布。
在這期間,按照「專利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在專利申請公布或者公告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對其內容負有保密責任。
因此國家知識產權局是要承擔保密義務的,社會公眾無法獲知具體內容。
等到18個月之后,也只有在申請人提出實審請求后,才會進入實審程序。
在這18個月內,相關專利的技術內容是嚴格保密的。
而在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的狀態下,這段時間足夠長,完全能保證申請人在商業與技術上的領先了。
專利審查有兩個階段,一是初步審查,二是實質審查,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十六、二十七、四十四條相關規定,專利的初步審查主要是審核申請文件、申請人信息等內容。
具體來講,就是查一下申請人的費用繳了沒、申請人國籍是哪國、申請文本齊全與否、權利要求書與說明書等重要資料是否遺漏。
負責初審的審查員根本沒有機會也沒有時間一份一份去詳細了解技術內容。
更重要的是,此時專利申請內容尚未公開,按照法律要求,他們對此是有保密義務的。
只有等到進入實質審查后,實質審查員才會細看這些技術內容,并進行檢索,決定是否授權。
而這時,專利申請文本已向社會公開,其文本內所有的內容在相關專利檢索網站上都可以被查到或下載。
豈不說實質審查員本身有保密責任,即使想要盜用技術內容進行申請,也同樣會因為在先申請原則而不能成功。
根據「專利法」第十九條規定,專利代理機構對被代理人發明創造的內容,除專利申請已經公布或者公告的以外,負有保密責任。
而根據「專利代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專利代理人對其在代理業務活動中了解的發明創造的內容,除專利申請已經公布或者公告的以外,負有保守秘密的責任。
也就是說不論是代理機構還是代理人,他們的保密義務是國家法律嚴格規定的,一旦違法,后果不堪設想。
「專利代理條例」第二十條還規定了專利代理人在從事專利代理業務期間和脫離專利代理業務后一年內,不得申請專利。
這也是從專利申請時間上規避了代理人違法的可能,即使你的專利含金量夠大,代理人也不可能在申請時間上趕超過你而獲得授權。
申請專利別人還可以模仿嗎,模仿技術不侵犯專利的10種情形
專利法一方面保護創新,一方面鼓勵傳播;一方面鼓勵獨享,一方面要反對壟斷;一方面要加大保護,一方面要平衡公眾利益。
此處探討的模仿不侵權,指的是專利權人對技術確實有貢獻,模仿者也確實參考了其創新技術,但因為制度本身的限制、或專利保護角度不全面,或模仿者努力規避,從法律意義上達到了合法的不侵權效果(是否合理本文暫不多評價,至少筆者認為還是要充分尊重專利權人之智力成果)。
一、【發明整機與部件關系】 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保護是整機(整體),作為配件廠家而言,只生產某些配件,即使配件的技術是專利權人獨創的,即使配件的創新為整機的核心創新部分,也不會侵權。
二、【外觀整機與部件關系】 外觀設計保護是整體(整機),作為配件廠家而言,只生產某些配件,即使配件的為獨創的外觀設計,也不會侵權。
三、【未在中國申請專利的國外專利技術】 外國公司在國外申請專利,而沒有在中國申請專利,那么中國的企業可以毫無顧忌地直接模仿也不會侵權國外專利權。
四、【外觀圖案轉用到其他產品】 圖案比較特別的專利產品,模仿者可以將其圖案轉用到其他產品中去,也不侵權,如將T恤上的圖案設計到褲子上,或者設計到枕套上,不侵權。
......
申請專利別人還可以模仿嗎,專利申請過程中,會被他人抄襲盜用嗎?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申請專利別人還可以模仿嗎,專利申請過程中,會被他人抄襲盜用嗎?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發明專利申請 專利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