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96萬人擁有一科普場館,紡織服裝行業:羅萊生活專利申請總量第一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4-18 23:49:49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約96萬人擁有一科普場館,紡織服裝行業:羅萊生活專利申請總量第一
約96萬人擁有一科普場館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 陳聽雨) 12月24日,科技部在北京發布了2018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
發布會上,科技部科普統計負責人邱成利介紹,2018年度的全國科普統計數據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十三五”國家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規劃》取得良好實施效果,《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相關知識得到普及,公眾參與科技活動積極性不斷提高,全國科普事業穩定發展。
平均每95.51萬人擁有一個科普場館 據邱成利介紹,2018年度全國科普工作呈現出以下主要特點。
科技部科普統計負責人邱成利。
新華網記者 陳聽雨攝 首先,科普經費平穩增長,其中政府撥款為主要來源。
2018年全國科普經費籌集額161.14億元,同比增加0.68%。
政府撥款126.02億元,占全部經費籌集額的78.20%,占比較2017年提高了1.38個百分點。
全國人均科普專項經費4.45元。
數據來源:2018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其次,科普場館規模不斷擴大,參觀人數持續增加。
2018年全國共有包括科技館和科學技術類博物館在內的科普場館1461個,比2017年增加22個。
科普場館展廳面積525.70萬平方米,比2017年增加5.14%。
全國平均每95.51萬人擁有一個科普場館。
其中,科技館518個,科學技術類博物館943個。
科技館共有7636.51萬參觀人次,同比增長21.18%。
科學技術類博物館共有1.42億參觀人次,同比增長0.27%。
數據來源:2018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 第三,科普專職人員隊伍結構優化,創作人員和講解人員的占比均有提高。
2018年全國專職科普創作人員1.55萬人,比2017年增加4.13%,占科普專職人員的6.93%。
專職講解人員3.29萬人,比2017年增加5.47%,占科普專職人員的14.69%。
第四,科研設施開放踴躍,科普與科技融合不斷深入。
“科研機構和大學通過組織科普活動向社會開放,是鼓勵公眾參與科學事務、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的有效手段。
”邱成利說。
2018年全國科研機構和大學積極向社會開放,開展科普活動的數量達1.06萬個,比2017年增加0.2萬個,參觀人次達996.69萬,同比增長13.43%。
第五,科普活動廣泛開展,受眾范圍持續擴大。
2018年科普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廣泛影響,包括科普(技)講座、科技活動周在內的各類科普活動參加人數共計8.92億人次,比2017年增長15.80%。
其中,組織科普(技)講座91.01萬次,吸引聽眾2.06億人次。
舉辦科普(技)專題展覽11.64萬次,共有2.56億人次參觀。
舉辦科普國際交流活動2579次,共有93.66萬人次參加。
此外,網絡化科普傳媒快速發展,科普工作的內容和渠道更加多元化。
2018年網絡化科普傳播手段應用更加廣泛。
建設科普網站2688個,比2017年增加4.59%。
創辦科普類微博2809個,發文量90.42萬篇;創辦科普類 7067個,發文量100.87萬篇。
最后,創新創業科普活動載體持續增加,科普工作對創新創業的助推作用不斷增強。
近年來,科普活動在推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提升改進創新創業服務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2018年全國舉辦科普活動的眾創空間9771個,比2017年增長18.64%。
組織創新創業培訓類科普活動8.04萬次,比2017年增長1.22%。
舉辦科技類創新創業賽事0.75萬次,比2017年增長4.67%。
科普事業發展面臨挑戰 與此同時,邱成利表示,2018年全國科普事業發展也面臨著挑戰,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全國科普人員隊伍規模略有縮減。
2018年科普專職人員22.40萬人,比2017年減少0.31萬人,降幅為1.34%。
科普兼職人員數量156.09萬人,比2017年減少0.65萬人,降幅為0.42%。
“盡管科普人員規模有所減少,但通過機構改革,整體結構得到了優化。
”邱成利說。
二是全國人均科普專項經費出現小幅下降,比2017年的4.51元減少0.06元。
對此邱成利表示,目前,政府撥款是我國科普經費的主要來源,未來要在科普經費多元化的方向持續探索。
三是在互聯網日益普及的情況下,紙質傳媒和出版物普遍受到沖擊和影響,2018年全國科普圖書出版總冊數8606.60萬冊,比2017年明顯減少。
據邱成利介紹,全國科普統計工作由科技部引智司負責,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具體承擔,此次統計范圍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31個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單位,是目前國內統計范圍最廣、涵蓋面最大、內容最豐富、最為權威的政府科普工作基礎數據,共回收有效調查表6.48萬份。
紡織服裝行業:羅萊生活專利申請總量第一
中國的專利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三種類型。
根據《專利法》的定義,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專利申請總量反應了公司科技創新的活躍程度。
那么,紡織服裝行業的專利申請總量究竟如何呢?「財經科創屬性研究中心」將為你一一解答。
Choice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紡織服裝行業共有83家公司。
Sixlens的數據顯示,這83家公司的專利申請總量為31337件,其中有79家申請了專利,另外4家沒有申請專利。
平均而言,每家公司申請了377.55件專利。
專利申請總量前3名的公司分別是羅萊生活(9.040, 0.08, 0.89%)、際華集團(3.530, 0.03, 0.86%)、起步股份(8.200, 0.10, 1.23%),所對應的專利總量分別為7093件、5449件、1877件。
具體而言,在羅萊生活旗下子公司東莞金旺兒童用品有限公司的所有專利中,被引用次數最高的專利為《可收合式雙座嬰兒車》,專利申請號為“200810217707”,申請日期為2008年12月1日,被引用次數為14次,維持年限為11年。
1月31日,市值排名前3名的公司分別是海瀾之家(6.420, 0.15, 2.39%)、森馬服飾(7.150, 0.07, 0.99%)、星期六(18.820, 0.77, 4.27%),其專利申請總量分別為678件、125件、47件,所對應的排名分別為第9名、第46名、第62名。
注釋:按照專利授權的難易程度來看,發明專利授權最難,需要經過實質審查環節,保護期通常為20年;而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授權相對容易,只需要經過形式審查即可授權,保護期通常為10年。
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共審結發明專利申請102.3萬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198.1萬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74.4萬件,共授權發明專利45.3萬件,實用新型專利158.2萬件,外觀設計專利55.7萬件。
發明授權率為44.28%,實用新型授權率為79.86%,外觀設計授權率為74.87%。
數據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財經(單位:萬) 以下為紡織服裝行業專利申請總量排行榜。
附注:1、如果上市公司旗(金麒麟分析師)下的參控股公司被合并報表,或者是上市公司的持股占比或表決權占比達到了50%以上,相關專利數據納入上市主體。
2、資料和數據來源:上市公司公告、Wind、東方財富(18.200, 0.72, 4.12%)Choice、同花順(119.190, 5.28, 4.64%)iFind、滬深交易所、天眼查、其他公開資料等。
其中,專利相關數據來源于Sixlens(國家知識產權大數據產業應用研究基地)。
經“餓了嗎”一事,“餓了么”申請“多個商標!
中國裁判文書網此前顯示,2020 年 12 月 30 日,餓了么關聯公司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因商標侵權起訴餓了嗎餐飲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一審民事判決書公開。
判決書顯示,餓了嗎應立即變更其企業名稱,變更后的企業名稱中不得含有與 “餓了么”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并賠償餓了么 1 萬元。
這場商標侵權時間結束后,餓了么在商標保護方面下了功夫。
餓了么經營主體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新增多項商標申請信息。
這些商標包括“餓了伐”、“餓了妹”、“餓了啵”、“餓鳥撒”、“沃了摸”等,國際分類涉及廣告銷售、餐飲住宿、運輸貯藏、餐飲住宿等,商標狀態均為“注冊申請中”。
這些商標多多少少都和餓了么有一定關聯,比如“餓了伐”就是典型的網絡上常見的上海普通話,至于“餓了妹”、“餓了啵”、“餓鳥撒”“沃了摸”這似乎是來自各地方言。
這些商標的國際分類涉及廣告銷售、餐飲住宿、運輸貯藏、餐飲住宿等,狀態均為 “注冊申請中”。
“餓了么”注冊這么多商標是為了防止不正當競爭。
在商標注冊“先到先得”的語境下,搶先為自己注冊近似商標,不失為一個辦法,也是知識產權意識增長的表現。
“蹭名牌”的企業也要意識到,盡管復制和模仿可能會得一時便利,但要真正創造出自己的品牌價值,還是要多運用創新、誠信以及契約精神,走好自己的路。
音樂版權的申請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版權符號 專利申請流程及費用
約96萬人擁有一科普場館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紡織服裝行業:羅萊生活專利申請總量第一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專利申請 發明專利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