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申請周期縮短,取消專利申請階段資助獎勵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4-18 23:31:31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專利申請周期縮短,并取消專利、商標申請階段的資助獎勵,專利申請年均增長18%以上,授權增漲37%以上!“十三五”期間我省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顯著增強
專利申請周期縮短,并取消專利、商標申請階段的資助獎勵
專利申請周期縮短,并取消專利、商標申請階段的資助獎勵5月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16項具體的“放管服”改革措施即將發布,今年年底前,高價值專利申請審查周期將壓縮至13.8個月。
此外,還提到,不得直接將專利申請、授權數量作為享受獎勵或資質資格評定政策的主要條件,2021年6月底前,各地要全面取消專利、商標申請階段的資助和獎勵。
也就是說各地方不得以資助、獎勵、補貼等任何形式對專利申請行為給予財政資金支持。
地方現有資助的范圍應限于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資助方式也會采用授權后補助行為。
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我國發明專利申請140.3萬件,但是發明專利授權量僅為47萬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72.6萬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量為215.2萬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70萬件,外觀設計專利授權量為67.2萬件。
取消專利、商標申請階段的資助和獎勵也是為了推動高價值專利,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和商標惡意注冊等舉措,讓專利、商標申請回歸理性的一種舉措。
哪些行為屬于非正常專利申請呢?1、單位或個人故意將相關聯的專利申請分散提交;2、單位或個人提交與其研發能力明顯不符的專利申請;3、單位或個人異常倒賣專利申請;4、單位或個人提交的專利申請存在技術方案以復雜結果實現簡單功能、采用常規或簡單特征進行組合或堆疊等明顯不符合技術改進常理的行為;5、其他違反民法典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不符合專利法相關規定、擾亂專利申請管理秩序的行為。
若是被認定為是非正常專利申請,會有哪些處罰呢?1、對申請人不予減繳專利費用。
已經減繳的,要求補繳已經減繳的費用。
情節嚴重的,自本年度起五年內不予減繳專利費用。
2、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予以通報。
3、在專利申請數量統計中扣除該類申請數量。
4、取消申報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和優勢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備案企業資格,以及中國專利獎申報、參評或獲獎資格。
5、各級地方知識產權部門對申請人和相關代理機構不予資助或者獎勵。
已經資助或者獎勵的,全部或者部分追還。
情節嚴重的,自本年度企業五年內不予資助或者獎勵。
涉及騙取資助獎勵涉嫌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關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其實國家只是停止申請階段的資助和獎勵,但若你申請的專利、商標都是符合條件的,那么也是可通過提高轉化收益比例等“后補助”方式對發明人或團隊予以獎勵。
也就是說,不是利用專利、商標申請階段獲得補助的情況下,對自身是沒有影響的。
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條件 歐盟專利申請流程 日本專利申請流程 外觀專利申請流程
專利申請年均增長18%以上,授權增漲37%以上!“十三五”期間我省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顯著增強
專利申請年均增長18%以上,授權增漲37%以上!“十三五”期間我省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顯著增強蘭州市政務大廳設置商標受理窗口,工作人員為群眾辦理注冊商標開展咨詢指導服務。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楊柳崗 攝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0月22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金鑫)記者今天上午從有關會議上獲悉,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知識產權各項指標與“十二五”末相比均有大幅增長,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顯著增強。
據了解,從2015年起,省政府將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強化專利申請的質量導向,各項指標呈現出加速增長態勢,其中專利申請年均增長18%以上,授權增漲37%以上。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知識產權創造指標與“十二五”末相比,專利申請量達到112335件、增長了119.71%;專利授權量達到51130件、增長了124.32%;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94件、增長了86.08%;全省商標有效注冊量達到109911件、增長了219%;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達到134件、增長了127.12%;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達到67件、增長了28.85%;地理標志產品地方標準達到46項、增長了64.29%。
“十三五”期間,我省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列為首批特色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試點省。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7個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1個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縣、14個試點縣,4個傳統知識知識產權保護試點縣;共培育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14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111家。
“十三五”期間,我省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明確提出“嚴格保護、統籌協調、重點突破、同等保護”的工作原則,有力促進了全省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近3年,共處理專利案件2177件。
在知識產權運用成效方面,自2017年以來,省級財政已發放專利質押融資貼息和補助經費1116萬元,60余家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享受了補助政策;圍繞我省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自2017年以來,通過項目支持共培育60余項高價值專利。
馬德里商標注冊官費臺灣商標注冊官費香港商標注冊官費歐盟商標注冊官費
專利申請數量世界第一的中國,為何創新能力仍然落后?
專利申請數量世界第一的中國,為何創新能力仍然落后?自中國《專利法》于1984年頒布以來,我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就不斷增加,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之中。
由于中國每年專利申請數量都急劇增長,中國知識產權局也因此成為世界5大知識產權局之一。
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專利數量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之后一直穩步增長,到2018年時,中國專利申請量高達154萬件,約為全球申請專利總量的46.4%,超過美、日、德總和。
2019年,據管理全球專利認可體系的全球機構WIPO稱,中國提交了58990項專利申請,而美國2019年向WIPO提交了57840項知識產權申請,中國專利申請數仍然超越美國,成為提交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
短短20年的時間里,我國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增長了200多倍。
這一切應該歸功于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全球競爭的核心,但知識產權申請數量與創新能力之間,并不能劃等號。
雖然近7年來,我國的專利申請數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一,然而,在科技創新領域,我國的創新能力卻不強,仍然與美、日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原因何在呢?歸結起來,在于以下四點原因:一、專利質量不高如果單純以專利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創新水平,我國近些年來的確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
然而從專利質量分析則相去甚遠。
因為我國的專利絕大多數都是“外觀設計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而“發明新型專利”不到20%。
同時呈現出科研成果多而原始創新少的局面。
盡管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創新能力僅排在世界第7。
據匯策知識產權聯盟分析,我國專利申請數量巨大的背后是高校與企業的支撐,而高校的大部分專利申請不是用來實現技術革新或提升產品質量,而是用來評職稱所用;企業中也存在大量專利無法實際應用,而是用來享受政府政策優惠、減免稅收、申請高新企業。
如果維持成本過高,且無法應用,那么企業絕大多數情況下會選擇放棄專利,所以導致我國專利數量泛濫,利用率卻十分低。
根據中國有效專利年度報告顯示,我國專利維持的年限達到保護期限的不到1%。
經過仔細查看全部3000個專利申請人后,會發現,其中,有69%以上的申請人(包括企業、科研機構、個人等)僅分別持有1項發明(1個專利族),有15%優勢的申請人分別持有2項發明,他們一共占全部申請人的84%。
而這些近2500個申請人中,90%以上的申請人來自中國,并且大約1/5是個人。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任何一項發明和科研成果的取得,需要經過常年的投入研發和生產,才有可能產生成功有效的發明,并真正成為行業的技術領先者。
因此,那些僅僅擁有一兩項發明的申請人,幾乎是無法參與到競爭中去的。
也就是說,2000多中國申請人基本上處于陪跑狀態,而他們所獲得的專利也無法給他們帶來實質性的利益。
由此可見,僅僅只看專利數量,并不能代表我國的創新能力也已達到與其相當的水平。
二、產、學、研相脫節,科研與應用之間缺乏有機結合新型舉國體制就是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企業的作用,用好我國強大的國內市場。
因此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功效。
科技創新來自于哪里?應該來源于實驗室與實業的碰撞之中,而在國內,高校對科技創新的貢獻不足,同時國內的互聯網企業也很少有跟大學合作進行創新項目研究的。
“產、學、研”處于脫節狀態。
我國赴美考察交流人員,在參觀硅谷和美國一些大學后,感受深刻。
他們在斯坦福大學的實驗室里,親眼看到了很多創新項目正在孕育,而包括很多互聯網公司也從哪些大學的實驗室里得到了研究成果。
這一大學實驗室與企業緊密相結合的創新模式,正是硅谷的成功模式。
由此可見,創新需要“產、學、研”各方面共同去推進,包括國家主管部門、企業、研究機構、高校,合作研究實踐,推動基礎研究,只有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促使更多的原始創新涌現出來。
在這方面,韓國7次奪得全球創新指數第一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在專利產出方面,2017年,韓國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為9.0萬件,平均每億美元經濟產出的發明專利數達到5.9件,遠高于日本的2.8件、中國的2.7件和美國的0.7件。
韓國政府注重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尤其大力支持并推動和培育具備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提高中小企業的研發投入和創新力量,推動中小企業成長成為擁有優秀技術和人才的大中型企業,發展以中小企業為主導的創新經濟。
目前,校企合作溝通不暢的問題亟需解決,長期以來,院校與企業存在屏蔽和隔閡。
院校不知道企業的訴求是什么?企業不知道通過何種渠道向院校傳遞訴求?而在“互聯網+”時代,新模式層出不窮,當前可以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技術破解校企合作難題。
建立“中國校企合作平臺”APP就可以彌補校企合作短板。
利用APP等技術手段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非常有必要,一是更加及時高效;二是更加透明,核心需求對接和需求滿足更公開;三是增加選擇空間和平臺。
互聯網思維使校企合作信息更豐富、空間更廣泛、合作更深入。
三、國內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專利侵權處罰成本過低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許多公司明知對方有專利保護,但由于國內對于專利侵權處罰力度不大、處罰速度慢等原因,于是許多企業就實行拿來主義,直接抄襲別人的產品,賺錢牟利。
如果告他專利侵權,打完官司都是一兩年以后了,而且最后賠償金額還很小。
很多情況下,僅賠償10萬元左右,這么長時間,侵權者說不定都已經賺了幾百萬了。
而國外對于專利侵權處罰十分嚴厲,從責令產品下架、銷毀侵權產品、銷毀模具,到工廠關門、巨額罰款,有一整套規范的處理程序。
四、維護知識產權公平競爭的反壟斷措施仍需完善知識產權制度通過授予知識產權所有者一段時間的排他性權利,換取其公開技術,以促進社會利用創新成果。
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一柄雙刃劍,適度保護將促進技術創新,過度保護將導致壟斷,因此,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制約濫用知識產權的壟斷行為。
許多發達國家利用反壟斷法來制約濫用知識產權的非法壟斷行為。
目前,美國有《知識產權許可的反壟斷指南》,歐盟有《技術轉讓規章》,日本有《專利和技術秘密許可中的反壟斷指南》等,但是,我國現行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中可操作的反壟斷條款并不多,缺乏系統性,仍需盡快完善。
總之,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才能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我國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要著力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營造有利于知識產權保護的環境氛圍,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合作研究促使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向企業轉移。
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營造出利于人才培育和成長的創新土壤,才能不斷提高我國的創新能力,如果做到了這一切,那么,中國成為創新型國家的距離并不遙遠。
外觀專利申請詳細步驟 專利查詢 專利申請流程 專利侵權訴訟時效
專利申請周期縮短,并取消專利、商標申請階段的資助獎勵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專利申請年均增長18%以上,授權增漲37%以上!“十三五”期間我省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顯著增強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專利申請 專利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