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代理要求,如何選擇合適的專利代理機構?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9-09 16:03:41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律師 給大家分享: 專利代理要求,如何選擇合適的專利代理機構?
專利代理要求,專利代理人的壓力源
為什么有壓力? 客戶的否定導致自我懷疑 感覺每個案子就像一個黑洞一樣,里面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雷,可能終會有一天會炸在我的身上。
我曾夢到客戶給我發郵件質問我 。
從職業上來講,這是我為客戶付出的酬勞而交出一張答卷,我應該為寫上自己名字的每個案子負責,甚至做到現有技術與保護范圍之間的極致權衡。
從操守上來講,我應該對的起客戶付出的每一份錢。
來自IPR具體壓力 這里指的是IPR對我實際工作內容質疑,進一步地,是對我理解技術方案、檢索過程、獨權保護范圍、權利要求布局、權利要求撰寫問題、說明書不支持等問題的質疑,從而產生的壓力。
這里定義為一級壓力。
至今我很少收到,新客戶目前給的都是形式問題。
尤其是新客戶一個IPR指出申請文件里“本公開”的用語不符合他習慣,讓我通篇改,還不告訴我為什么不符合他習慣,直接把我心態弄炸了 。
逐步克服一級壓力的一些想法 做雞湯自己喝 先從整體上審視我的能力是否有缺陷。
這點我一般不會懷疑,我可以做到一般客戶認可的合格水平。
原因在于:
1)從本科到碩士, 我做一些事情的能力是不會出現不匹配當前崗位的情況; 2) 公司實力不敢說頂尖, 也是老牌的代理機構。
我的師傅和部門領導都是很多年經驗的代理人,在我師傅放我獨立時,認為我已經可以初步滿足客戶需求,那么我的水平也是可以得到認可的。
3)雖然目前我的從業年限在北京部門是較短的,但是我不認為我是目前部門中的水平較次的人員,我有信心在部門中做到中上等。
中上等也是我的人生心心跳,不走極端行情。
從實質工作中避免問題的發生 例如在拿到交底書之后,我需要進一步做的是:
1)粗看交底書; 2)精讀交底書,查詢交底書中不懂的名詞、技術手段; 3)了解交底書中技術方案的現有技術,如應用背景、業務場景; 4)現有技術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會存在這種問題? 5)目前是否有人發現了上述問題?若有人發現了,是否有其他的手段解決該問題? 6)本方案如何解決的該問題,本方案的整體架構、執行邏輯、每一步驟之間的數據處理邏輯的銜接,每一步驟、每一執行主體的作用是什么? 7)查新;該步驟與上述6步-是互相摻雜的,我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執行上述6步,進行初步查新。
然后,在與發明人充分溝通后,進行補充查新檢索。
查新中也有一些細分的流程,在此略去。
8)針對查新結果,確定技術問題、確定必要技術特征,進行合理上位,確定合理保護范圍,撰寫獨權。
9)圍繞當前技術方案的發明點,繼續撰寫從權進行布局。
而能夠最大可能避免問題,我目前能做還是按照列表法,把每一步驟做到位,時間花出去了,自然就會水到渠成了。
專利代理還有堅持下去的必要嗎?
從國家政策層面,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創新就是保護發展,而知識產權是創新保護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之一,所以從前景看,知識產權行業是大有所為的。
但是,行業有所為不代表所有從業人員的紅利,高質量發展是將來的主旋律,對于結合了法律和技術的知識產權行業來說,更需要高質量的人才,個人的素質才能決定你的未來,而不會像某些行業,風口上大家都會飛都能吃到肉。
專利代理和專利律師的成長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積累的,這個時間和經驗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包括合格的技術素養和法律思維,需要好的積累環境,包括成熟合格的代理所、認真負責的指導老師、真正重視知識產權的客戶案源。
看你的經歷,15年就畢業了,現在應該是30左右,面臨兩個問題,一、如果轉行,你準備好新賽道的跑鞋了嗎?如果從頭開始,沒有經驗,年齡已經不是優勢;二、這五年地方小所的知識產權銷售經驗給你帶來了什么?如果你打算走代理和律師這條路,不知道這五年為什么不早點考下代理資格證,真正跨入這個行業。
畢竟對于撰寫申請,答復意見,應訴答辯等 。
當然如果你手握一批靠譜的客戶案源,可以直接入伙現有的代理所當合伙人,這就另當別論了。
最后,沒有所謂的非法本雙證律師受歧視的規則,你想想代理師資格證的報考條件是啥?理工科的才可以,都是非法本啊!也許有法本還拿到理工科學歷的牛人,但即使有也是非常少數。
在這個行業還是能憑本事吃飯的,如果連基本的技術方案都理解不了,創造性的三步法都說不清楚,縱然是清北畢業的光環也給不了他這碗飯。
知識產權是有錢人的游戲,很多人搞不懂,為啥要花上千甚至上萬去申請一個專利。
以前可能因為有國家補助,或者公司評什么名頭需要,那么這種年代正在慢慢變為過去。
專利制度初衷是為了合法的技術壟斷,別人用你這個技術需要向你交錢,要么就可能被起訴,侵權賠償之類的。
那假如一個技術,它根本就不會被用到現實生產中,甚至它根本就是被編出來的,為了授權把保護范圍縮的不能再小了,這種專利技術會有人用嗎?查下專利侵權就知道了,其他人所用的技術,必須包括這個專利獨權里的所有特征才會構成侵權,申請時候保護范圍越小說明限定它的技術特征越多。
現在回到現實,一個專利保護范圍越小,別人越不會侵權。
這種專利從專利價值角度來講,就是沒啥用的。
編的案子,它基本不會有什么創新的東西(代理人本來就不是專業搞技術的,你讓他編,它能編出來啥真的有創新的技術呢?如果他能,他自己就去直接搞技術賺錢去了),然后為了能授權,就會把保護范圍限定的非常小。
隨著補貼取消,加上大環境開始整頓代理行業(卡授權率,我們國家授權率在全世界范圍都是很低的,感覺美國其實挺好授權的;前一陣說要開始以保護創新性為出發點審查?具體怎么說的忘了),這種編案子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基本會是死路。
大公司有自己新技術的,他們是會往專利申請里砸重金的,他們生怕會把專利寫廢了,比如保護范圍不適當,或者代理人理解的技術方案與他們本來要申請的技術方案有出入。
自己不會研發的,或者在現有技術基礎上改進的點很小,他覺得花多錢申請性價比不高,因為他自己都覺即使申請了,有人會侵權的可能性也很小,沒啥意義。
專利代理要求,如何選擇合適的專利代理機構?
怎樣選擇合適的代理機構,有什么樣的考量標準? 1、代理資質 我國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從事專利代理的機構必須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行政許可,取得專利代理機構注冊證。
但是,在整個專利代理市場的運行過程中,受到利益的驅動,市場上開始出現沒有獲得行政許可、擅自開展代理業務的無證機構,即我們經常提到的“黑代理”。
“黑代理”不注重服務質量,僅以牟利為目的,不僅擾亂市場秩序,影響專利質量,一旦發生糾紛,更可能對專利權人的實際利益造成嚴重損害。
2、利益沖突 由于在專利獲權階段并不存在短時間內即顯性呈現的權益損失,所以很多人認為專利代理行業可能無需考慮利益沖突的問題。
然而,事實情況并非如此。
試想以下場景,如果同一代理機構、甚至同一代理人同時代理兩個不同客戶在相同或相似技術領域的專利案件委托,那么代理人在為客戶A撰寫專利申請的時候,難以避免地會將之前處理過的客戶B案件中的技術細節融會到對客戶A的技術理解、方案討論、思路拓展、甚至是文件撰寫之中。
客戶B的利益也就很可能在無形之中因為代理人的“一念之差”而直接或者間接地受到損害。
3、撰寫質量 一項發明創造雖發端于技術人員的研發勞動,但是如何將其轉化為高質量的法律權利,專利代理機構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代理機構的撰寫質量直接影響著委托人的發明創造能否獲得授權、授權專利的保護范圍是否理想、法律狀態是否穩定、以及整個過程所花費的人力、時間和金錢成本。
4、流程管理 要想獲得高質量的授權專利,除了依賴代理機構高水平的撰寫質量,同樣不可忽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則是專業的流程管理。
5、服務意識 專利代理歸根到底是一種專業化的服務,代理機構的服務意識是企業必須考慮的核心要素之一,優秀的乙方會主動站在甲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積極配合客戶改進缺點、提高服務水平。
而且,優秀的代理機構會在企業提出需求、甚至是在意識到存在需求之前,就能率先發現用戶的痛點,主動詢問是否需要給企業提供更多定制化的幫助,如上門挖掘、專利培訓等。
6、組織架構 專利漫長的生命周期要求代理機構應該是穩定可靠的。
沒有人希望看到負責技術挖掘的代理人還沒有寫完申請文件就已經離職了、或是負責新申請階段的代理機構在答復審查意見通知書的時候都已經倒閉了,導致企業不得不更換另一個代理人或代理機構來繼續后續作業。
顯然,更換代理人必然會導致原始技術方案理解的不透徹、布局思路的不連貫,從而顯著影響保護范圍的最大化、甚至是權利的獲得。
7、擅長領域 盡管目前的代理機構一般都會覆蓋電學、機械、化學幾個大類領域,但是每一家還是會有自己更加擅長的細分技術分支。
例如,有些代理機構可能以處理無線通信標準類的申請聞名,有些代理機構可能以撰寫人臉識別算法著稱,有些代理機構可能更多聚焦在生物醫藥領域。
代理機構的重點技術領域通常取決于與其密切合作客戶的業務領域,尤其是在代理機構本身規模不大的情況下,這種頭部效應會更加明顯。
8、人員構成 專利的全生命周期非常長,包括創意、挖掘、撰寫、申請、審查、復審、無效、行權、訴訟、維護等,這就需要代理機構具備經驗多樣化的人才。
具有科研經歷、熟悉創新思維的專利代理人能夠更好地與技術人員進行溝通和換位思考,對技術方案有一定的前瞻性、預見性,有助于啟發發明人完成更有價值的專利布局。
9、規模人數 多大規模的代理機構對于企業最為合適?這個問題要視企業自身申請數量而定,即所謂的“門當戶對”。
企業自身案件量很少,卻選擇了規模很大的代理機構,一旦遇到季度末、年中、年底這樣的沖量瓶頸期,代理機構勢必先放棄“營收微不足道”的中小客戶,而保全其重要客戶。
10、服務團隊 選擇專利代理機構時,除了注意整體素質之外,直接為企業提供專利服務的代理人或者代理小組其實才是更加重要的考慮因素。
通常來說,代理機構內部會劃分為多個團隊,即使是同樣的技術領域,由于對接的團隊人員的素質和經驗不1,能夠給客戶A寫得好專利申請,不代表也能夠為客戶B提供相同質量的專業服務。
11、辦公位置 互聯網時代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
12、服務年限 盡管國內的專利代理機構總體來講成立時間都不長,并沒有一家“百年老店”,但是相對來說,能夠經歷過一段時間市場考驗的代理機構肯定會有成熟的管理體系和過人的專業團隊。
相反,如果專利申請撰寫質量差、服務態度次,那么它在市場競爭的大浪淘沙中,一定無法長久生存。
13、口碑評價 盡管目前大數據分析已經非常成熟,代理機構的各種榜單也在各種社交媒體上不斷刷屏,但是量化的數據只能向我們展示事物的一面。
作為一種服務行業,代理機構的聲譽可能還是更多地體現于業內的口口相傳。
14、價格成本 顯然,一味地選擇低報價的代理機構,所帶來的慘痛教訓不勝枚舉。
但另一方面,優惠的價格也意味著知識產權部門可以降低其成本支出,對知識產權部門在企業內部減輕財務壓力,摘掉“成本中心”的帽子,有著明顯的作用。
更多關于 專利代理要求,如何選擇合適的專利代理機構?的資訊,可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專利申請 如何申請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