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 申請周期多長?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11-03 13:44:27 瀏覽: 次
發明專利 申請周期多長?
發明專利申請的周期,一般約2~3年時間。
發明專利申請需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提交申請:向國知局提交發明專利申請。
形式審查:國家知識產權局收到申請后,會對申請文件進行形式審查,以確保申請文件符合法律規定和要求。
公開準備:如果申請文件通過了形式審查,國家知識產權局會進行公開準備,即公開申請文件,并通知申請人。
實質審查:對申請進行實質審查,即審查發明的實質內容是否符合專利法規定的授權條件。如果存在缺陷,國家知識產權局會通知申請人進行答復。
授權:如果申請通過了實質審查,國家知識產權局會授予專利權,并頒發專利證書。
如何提高電路設計類發明專利的授權概率
爆發式的專利增長導致專利的質量良莠不齊給專利審查工作帶來了極大難度;再加上大多數電路設計主要是由現有電子元器件的組合,以及各個電子元器件連接方式的改變來實現功能上的改進,也給審查員在評判專利創的造性時帶來困擾。
因此,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在企業和代理機構的工作經驗,針對于如何在這一領域提高發明專利授權概率提出以下拙見:
(一)在提交專利申請時并不需要將所有電路構成部分都記載在專利申請文件中。
針對于這一點來說,目前有很多申請人都認為向官方所提交的專利申請文件當中所記載的內容越多、越詳實審查員應該越能夠充分理解這個專利中所記載方案的技術原理,這個觀點其實本身并無問題,只是在實際的審查過程當中,審查員只會針對于專利的權利要求書中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實用性、新穎性和創造性的審查,而針對于其他記載在說明書中并不具備實用性、新穎性和創造性的內容記載在申請文件當中其實并無絕對必要。
一種發光二極管驅動電路,可以看到這個電路其實比較簡單,其主要是一個5T-2C的二極管驅動電路,類似的二極管驅動電路從理論上來說只要通過改變二極管和電容的數量就會存在無數種電路變形,如此多的電路變形想要獲得發明專利權其主要是需要滿足創造性的要求,也即是方案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與顯著的進步,因此怎么樣從眾多的方案中凸顯其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定和顯著的進步才是獲得發明專利授權的關鍵。
一種發光二極管驅動電路結構示意圖 通觀該專利的申請文件,申請人在文中所記載的電路部分僅包括圖1中所涉及到的電路結構相關內容,以及對其進行上位化的模塊圖(即是圖2),并未將顯示面板上其他諸如補償等模塊都記載在專利申請文件中。
如此做法一方面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內容過多導致審查人員產生干擾,突出了技術的核心發明點;另一方面利用一篇專利來對一個發明點進行保護也進一步擴大了保護范圍。
也即是說,如果在從事電路設計時,本身的方案中涵蓋了多個改進后的模塊,在進行專利布局時,可以分別考慮將每個具有改進的模塊單獨申請專利。
(二)將所有電路構成部分放在一篇專利申請文件中并不一定能夠使專利更容易獲得授權。
請參見圖3,圖3示出了一種改善負載調整率的LED驅動電路,在此發明專利申請中包括整流濾波單元、電感能量儲存傳輸單元、調整率補償單元、輸出反饋單元、濾波輸出單元和控制芯片共計6個模塊,且所述整流濾波單元輸出高壓直流電信號,向電感能量儲存傳輸單元供電;所述電感能量儲存傳輸單元與調整率補償單元、輸出反饋單元、濾波輸出單元電連接;所述調整率補償單元和輸出反饋單元均與控制芯片電連接。
可以看到,該發明專利申請在其所想要保護的技術方案中雖然記載了比較多的電路模塊,但是除了整流濾波單元外,均未對其余各個單位的功能進行進一步限定,以為公開其他電學相關的區別特征,也就是說該發明專利申請與現有技術的區別技術特征也主要是上述6個模塊,以及各個模塊之間的連接關系。
圖3 一種改善負載調整率的LED驅動電路 針對于第一個區別技術特征,由于發明專利在審查時審查員可以將不同文獻中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相結合起來,進而完成對專利申請中所記載方案創造性的評述。
以此延伸在LED驅動電路領域,即使是同時具有上述6個模塊的電路設計并不存在,但是審查員也可以在其他專利或者非專利文獻中找到上述單個或者多個模塊,然后通過組合進而得到所有的全部模塊,由于上述專利申請文件中并未記載組合該6個模塊所需要克服的技術問題,審查員就可以以本領域技術人員在知曉所有現有技術后,可以將上述6個模塊進行組合以得到該方案,由此使上述區別技術特征喪失創造性。
針對于第二個區別技術特征,由于不同的電路設計中各個電路模塊的連接關系勢必存在差異,如果某一電路設計中各個模塊之間的連接關系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且達到了意向不到的技術效果,則該區別技術特征符合專利法中所規定的創造性的要求;回到上述發明專利申請中,其并未在申請文件的其他部分闡述上述連接關系的有益效果,或者闡述采用以上連接關系存在一定的技術難度,需要進一步解決和克服相關技術問題,那么該區別技術特征的創造性審查員也可以不予認可。
(三)盡可能地闡述電路中的細節提高專利授權概率。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發明專利授權與否其實與電路設計所公開的模塊數量沒有直接關系。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專利申請文件中公開再多的現有模塊對于專利授權并太多的幫助,相反還有可能會給審查員帶來一定的困擾,使其并不能夠清晰明了地認識到專利的核心發明點。
與此相反的是,即使專利申請文件中所記載的電路設計僅僅是改進的單個模塊,但是該模塊的具體技術方案滿足三性的要求那么也能夠獲得專利授權。
在平時的工作中,企業的技術研發人員在提供技術說明文件時往往不清楚需要將技術細節公開到何種程度,有的工程師可能在寫技術說明文件時就只是提供幾張圖、幾句話,沒有將技術方案的核心發明點闡述清楚,導致后期代理人在撰寫時并不能夠將其完整的呈現在專利申請文件中,等到專利遞交到國知局以后審查員也沒有搞清楚專利申請文件中所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最終導致專利被駁回。
因此在方案技術細節的公開上需要做到盡可能地詳實,需記載現有技術中所在的問題,解決該技術問題的實施過程和方案,以及達到的技術效果。
筆者歸納電路類專利與現有技術相區別的主要技術特征類別包括:
1、組成整個電路的各個電路模塊或電子元器件;2、電路模塊與電路模塊之間的連接關系;3、各個電路模塊所具備的主要功能;4、電路模塊與電路模塊之間的數據及信號交互關系;5、節點之間的電位關系。
這些技術特征在專利申請階段出于保護范圍的考慮,并不一定都需要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但是在說明書中進行詳細說明是十分有必要的,這不僅僅可以幫助審查員快速理解關于核心發明點的技術方案又可以達到區別現有技術的目的。
所示出的發光二極管驅動電路為例,筆者對該專利最終授權版本所包括的技術特征進行了分析,其中括號中的即為上述主要技術特征類別:
發光二極管,發光二極管串接于第一電源信號與第二電源信號構成的發光回路;(發光二極管與電源信號之間的連接關系) 驅動晶體管,驅動晶體管的源極以及漏極串接于發光回路,驅動晶體管的柵極電性連接于第一節點,驅動晶體管用于控制流經發光回路的電流;(驅動晶體管和發光回路之間的聯系關系,以及驅動晶體管的功能)。
更多關于 發明專利 申請周期多長 的內容,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專利申請 發明專利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