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官司效應顯現,惡意搶注大鱷歐凱再被起訴,用于說明專利保護范圍的是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8-04 23:20:30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王致和官司效應顯現,惡意搶注大鱷歐凱再被起訴,用于說明專利保護范圍的是權利說明書
王致和官司效應顯現,惡意搶注大鱷歐凱再被起訴
號稱“中華老字號海外維權第一戰”的王致和商標案,隨著德國慕尼黑高等法院 的終審判決而塵埃落定。
法庭判決德國歐凱公司(下稱“歐凱公司”)不得在德國擅自使用“王致和”商標,并注銷其惡意搶注的“王致和”商標,否則將對歐凱公司處以25萬歐元的罰款或對其主要負責人處以6個月監禁。
這場打了兩年多的官司,至此以王致和集團的勝訴落下帷幕。
“第一次走出國門維權就獲得了勝利,不僅王致和高興,其他飽受遭搶注之苦的國內同行也士氣高漲,白家粉絲這個月就要向德國法庭起訴歐凱公司了。
”王致和集團總經理王家槐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王致和日前的勝訴只是第一步,其他被歐凱搶注商標的國內企業將結束觀望,開始著手起訴歐凱索回商標權,今后勇于進行海外維權的企業也將越來越多。
在中國最大的方便粉絲企業。。四川白家食品集團(下稱“白家集團”)的品牌公關負責人胡遠強看來,有王致和勝訴“珠玉在前”,他們起訴歐凱獲勝已經是十拿九穩了。
“王致和勝訴對我們鼓舞很大,我們已經下決心跟歐凱法庭上見了,這次我們聘請的也是王致和維權的原班人馬。。王洪青律師和沃爾夫岡。菲梭維特克律師這對搭檔,收費便宜人又熟。
目前集團內部剛剛通過了方案,正在抓緊準備各種法律文書,最快的話5月份就能拿到德國法庭的立案通知書。
” 王致和:“維權老手”的勝訴秘訣 歐凱是一家由德籍華人開辦的百貨公司,主要銷售來自中國的食品,其中就包括王致和腐乳、老干媽辣椒醬、白家方便粉絲等。
據被搶注企業們反映,作為代理商的歐凱公司之所以頻頻搶注這些企業的商標,主因是想以此作為籌碼,來獲取這些企業在德國的總代理權,此前出于種種原因,白家等多數企業均在私下交涉,未向歐凱提起訴訟。
起訴歐凱不是王致和集團的第一次品牌維權。
早在1992年,當時的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廠發現北京市順義致和腐乳廠侵犯“王致和”商標使用權,遂向順義縣人民法院起訴,但法院判決王致和腐乳廠敗訴。
此后又經過兩輪上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順義致和腐乳廠向王致和腐乳廠賠償1元。
1994年11月23日,順義致和腐乳廠將1元賠償金交給王致和腐乳廠。
此案當時曾在全國產生巨大影響、號稱“中華老字號維權第一案”。
15年前贏得“中華老字號維權第一案”;15年后又打贏了“中華老字號海外維權第一戰”,王致和集團可謂是“維權老手”。
王家槐認為,勝訴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德兩國的商標法、著作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的保護。
中國和德國均加入了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組織,和中國類似,德國商標法也規定注冊商標不準侵犯他人的在先權利,這也是“王致和”在此案 審、二審均勝訴的關鍵。
歐凱公司近幾年來搶注了很多中華老字號商標,這也使法庭很容易就看到了歐凱公司明顯的主觀惡意,也有利于王致和集團勝訴。
王致和集團在德國這次訴訟中最大的困難,就是怎樣跨越兩國文化上的巨大差異。
王家槐對此印象深刻,“因為德國法律界對中華老字號并不了解,所以這次起訴歐凱時,他們向德國法庭提交了大量證明‘王致和’是中華老字號的材料,使德國法庭認可了‘王致和’是中國的馳名商標。
可以說,如果‘王致和’不是馳名商標,畢竟歐凱搶注在前,我們要想勝訴就很難。
”王致和中方律師王洪青從專業角度解釋:“老字號在國內被侵權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結論,在國外打官司首先要讓法官明白這絕對不是巧合,而是人為地惡意搶注。
” 白家:維權還要重效益 在王致和集團起訴歐凱公司勝訴之前,其他中國老字號和著名企業面對來自海外的惡意搶注,更多是采取協商、退讓甚至任其所為的消極態度,海外搶注事件也層出不窮。
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改革開放30年以來,總共發生了2000多起中國出口商品的商標在海外被搶注的案例,同時每年造成無形資產的損失達到10億人民幣。
目前中國馳名商標更是遭遇搶注高峰期,國內目前約有15%的知名商標在海外被搶注,每年海外商標搶注案件多達100余起,其中老字號被搶注的約30起。
以白家粉絲為例。
就在王致和集團維權期間,歐凱公司又“頂風”先后在歐盟和德國搶注了“白家粉絲”商標。
但即便對方的進攻如此猛烈,白家集團當時也依然想“和平協商”,先暫停對歐凱公司的供貨,希望歐凱能考慮長期合作而歸還商標。
“我們白家有這種談判成功的先例”,胡遠強說,2006年6月“白家粉絲”曾被澳大利亞的代理商搶注,就是通過“和平協商”,該代理商以1元錢的象征價格歸還了商標。
據白家集團相關人士介紹,歐凱公司給白家開出的條件是要拿到“白家”品牌產品在當地的總代理權,這在白家集團看來是難以接受的。
在協商不成的情況下。
白家集團只好向歐凱公司發出律師函,要求歐凱公司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但并未得到對方的回應。
記者也曾試圖采訪歐凱公司相關負責人,但始終未能取得聯系。
當王致和勝訴的消息傳來,白家集團終于決定起訴歐凱公司。
“聽說王致和還索賠過,我們也想要索賠,沒準打這場官司還能給公司增加點效益。
”白遠強主張在堅決維權的同時,也要注重經濟利益,避免贏了官司輸了錢。
海外維權的經濟考量 出于對注冊費用的考慮,當前中國企業對商標的重視程度遠低于海外企業,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局長李建昌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國外企業到中國申請注冊的商標就有1.7萬件,連續四年居世界第一;而同年中國企業到海外申請商標注冊為2059件,歷年累計總數也只有8600多件。
對此,中華商標學會中企商標中心副主任郭修申揭出了一條深層原因:目前國外公司的壽命一般是七年左右,國內公司的壽命一般是3年左右,因此很多企業不愿作長遠考慮,認為在商標上花錢是提高成本,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郭修申認為,很多中國企業過去不熟悉國際游戲規則,也沒有膽子,遇到自身權利被侵犯,往往是忍的多,不敢到海外打官司,也跟“海外訴訟高成本”的說法有很大關系。
王致和海外維權勝訴且訴訟成本并不高,有力地反擊了“海外維權高成本說”,鼓舞了中國企業海外維權的士氣。
王致和勝訴為中國企業海外維權闖出了一條路,相信隨著這一效應的逐漸顯現,勇于且善于進行海外維權的中國企業將會越來越多。
已承辦王致和案、現承辦白家案的中方律師王洪青,則從降低企業總體成本的角度出發,建議企業在海外有選擇性地注冊,他認為全部注冊不僅沒有必要而且費用太高。
用于說明專利保護范圍的是權利說明書
一、 用于說明專利保護范圍的是權利說明書。
《專利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
說明書及其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
”由此可知,權利要求書是用于確定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法律文件。
一份專利申請的主題是否屬于能夠授予專利權的范圍,所要求保護的發明創造是否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專利申請是否符合單一性的規定,他人的實施行為是否侵犯了專利權,都取決于權利要求書的內容,或者與權利要求的內容有直接的關聯,因此,權利要求書是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中最重要的文件。
二、 專利保護范圍的確定原則: 1、周邊限定原則,即以權利要求書中所記載的范圍為最大限度; 2、中心限定原則,即以權利要求書記載的內容為中心; 3、折衷原則,即以權利要求書所表示的內容為準; 4、等同原則,即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5、禁止反悔原則,即對權利要求書記載的內容的解釋作出一定的限制,防止專利權人出爾反爾。
根據《專利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準,簡要說明可以用于解釋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
三、 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
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為準。
(一)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根據《專利法》第26條、第56條第1款和《專利法實施細則》第20條第l款的規定,在認定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書的內容為準。
即認定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的根本依據是權利要求書,并且是權利要求書的整體、實質內容,而非個別的文字或措辭。
如果一項技術構思并未在權利要求書中記載,即使在說明書、附圖中體現仍不屬于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可見,權利要求書中沒有記載的即可排除在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之外,權利要求書是認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基本依據,說明書、附圖不能作為認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依據,只是居于從屬地位。
(2)作為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的認定依據,清楚、準確地解釋權利要求書的內容是必須的。
要對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技術特征作出清楚、準確的解釋,明確該發明創造的目的、效果,需要參考說明書和附圖。
說明書和附圖具有解釋權利要求書的法定功能。
(3)在認定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時,為了明確某一技術術語的含義還可以參考專利申請過程中國知局和申請人之間的往來信件和文件。
當然,這些信件和文件不能作為認定專利權保護范圍的依據,但在這些信件和文件中專利權人表示認可、承諾或放棄的東西,專利權人以后是不能反悔的,這就是所說的“禁止反悔原則”。
(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根據《專利法》第56條第1款的規定,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為準。
在認定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外觀設計的專利申請文件中沒有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所以,其保護范圍以圖片或照片為準,即使尺寸上存在細微差別也并不妨礙權利認定。
(2)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僅限于在授予專利權時指定的產品上使用的外觀設計,即他人不能在指定的產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外觀設計。
申請專利什么時候可以保護產品
法條: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十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
釋義:本條是關于各類發明創造專利權的期限的規定。
一、專利權具有時間性,這是作為知識產權的專利權同有形財產的所有權相區別的特征之一。
對有形財產的所有權來講,如果財產本身不消滅,財產所有人對財產的所有權是始終存在的。
專利權則不是這樣,法律規定的專利期限屆滿或提前終止,盡管發明創造的技術本身還存在,但專利權卻不存在了。
也就是說,對該項技術的獨占使用權不存在了,該發明創造成了社會財富,任何人都可以無償使用。
法律對專利權期限的規定,既要考慮充分適當地保護專利權人的利益,規定的保護期限不能太短,否則不利于調動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同時又要考慮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對專利權的保護周期不能過長,否則不利于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我國1984年制定的專利法,將發明專利權的期限規定為15年,將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期限規定為5年,并可以申請續展3年。
1992年第一次修改專利法時,將發明專利權的期限延長為20年,將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延長為15年,這與TRIPS協議的規定是一致的,與世界各國關于專利權期限的法律規定相比也是較長的,充分體現了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
當然,對專利權人來講,在法定的專利保護期限內,專利權人可以根據本專業技術發展的周期及專利技術的實施情況,通過不繳納年費或者聲明放棄專利權的辦法,自行決定其實際受保護期的長短。
二、依照本條規定,專利權的期限自申請之日起計算,即自專利申請人向中國專利行政部門實際提交專利申請之日起計算。
這里所指的申請日,不包括優先權日。
這里規定的,只是計算專利權期限起算日期,至于專利權的生效,依照本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的規定,應為自國知局發給專利證書,并予以公告之日起生效。
王致和官司效應顯現,惡意搶注大鱷歐凱再被起訴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用于說明專利保護范圍的是權利說明書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專利申請 如何申請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