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有望奪回商標,民企向海外搶注妥協,王致和勝訴德國商標侵權案,白家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7-31 00:44:14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王致和有望奪回商標,民企向海外搶注妥協,王致和勝訴德國商標侵權案,白家等將跟進
王致和有望奪回商標,民企向海外搶注妥協
這是中華老字號首次以訴訟方式進行海外商標維權行為,每個人都在關注最終結果。
就在中華老字號王致和集團表示以“不惜一切代價,將維權進行到底”的方式解決王致和集團遭遇到來自德國歐凱公司的商標侵權案件時,同樣遭遇到商標侵權的幾家民營企業卻顯得格外“低調”。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場風波的演變,已經成為中華老字號乃至中國企業真正“走出去”和海外權益的一場較量。
王致和有望奪回遭搶注商標 王致和集團的代理律師王洪青剛下飛機,就撥通了王致和集團辦公室的電話,向集團匯報了王致和集團起訴德國歐凱公司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的案子在德國已開庭的情況。
當記者采訪王洪青時,他表示:“從庭審過程看,盡管本案的判決結果要在幾個月后做出,但形勢對王致和集團還是有利的。
”他也向記者轉達,同樣遭遇到商標侵權的老干媽、洽洽、今麥郎、白家等幾家國內企業,對食品商標被搶注一事只是保持沉默。
王洪青告訴記者,從德國法院方面獲得的消息判斷,德國歐凱公司被裁判不正當競爭的可能性比較大。
同時記者從中國商務部歐洲司了解到,該部門對王致和案件的發展動態也在關注之中。
王致和作為30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現在已是國內腐乳業龍頭企業。
但集團在30多個國家進行商標注冊時,發現“王致和”的商標在德國被歐凱公司所搶注。
“后來經調查了解到,這家公司實際上是德國的一個主營中國商品的超市,超市的主人是德籍華人,該超市一直通過中國國內某貨運商進口王致和產品并在德國銷售。
”任職王致和集團辦公室主任的張建華透露,這家超市在2005年11月21日向德國商標管理部門申請注冊,但是“注冊之前并沒有與王致和集團進行任何溝通”。
“這顯然是一起惡意搶注行為。
妄圖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壟斷市場、阻礙競爭的目的,更是一種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張建華告訴記者,對于這家超市搶注王致和商標案件,集團上下都感到氣憤。
2007年8月,王致和集團起訴德國歐凱公司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的案子在德國慕尼黑地方法院第21法庭開庭,該法庭是專門的知識產權案件的審判庭。
然而令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就在王致和集團提起訴訟以后,這家德國公司又搶注了一個國內知名的食品商標。
被搶注民營企業決定“私了” 據北京老字號協會副會長劉滿來介紹,“無形資產越高、企業發展越好的品牌,更容易被海外搶注”。
而這正是德國歐凱公司們不斷搶注商標的原因。
實際上,王洪青在取證過程中就已經發現,德國歐凱公司不僅搶注了王致和的商標,而且在更早的時候還搶注了老干媽、洽洽、今麥郎、白家等其他國內知名民營企業的食品商標。
但與王致和集團采用的訴訟方式進行海外商標維權行為不同,其他幾家涉及商標搶注的企業大多選擇“私了”。
張建華告訴記者,在得知國內其他食品企業亦被德國歐凱公司搶注商標后,王致和集團第一時間與上述企業取得了聯系,告知其商標被搶注的事實。
被搶注企業紛紛表示,要跟這種惡意搶注行為斗爭到底,先盡最大努力幫助王致和集團奪回商標,而后各自向歐凱公司進行起訴。
但當記者致電四川白家集團時,該辦公室負責人卻表示,集團在德國維護權利事宜已經轉交由其集團下屬外貿公司負責,但是目前沒有最終打算。
同時,該人士也透露,“對方(德國歐凱公司)都是做銷售工作的,像王致和維護權利的這種做法,可能嘴上說說會舒服一點。
但是會有很多問題,牽扯的面比較廣”。
而洽洽、今麥郎等其他幾家國內民營企業方面也選擇對維權之事避而不談。
“對于國內企業的海外維權行為,企業多看重經營策略的考慮。
”昨天,一位了解中國企業海外創業細則的相關專家告訴記者,例如白家這樣的民營企業,在德國當地銷售量較大,所以不愿意和外國產品經銷商鬧翻。
如果鬧翻,有可能促使當地零售企業不再銷售白家的產品。
相比之下,王致和集團產品在德國銷售范圍有限,從某種意義上講,維權壓力會小些。
對此,四川白家集團方面認為,“涉及案件的德國公司也是銷售公司,對方只是要當地的經銷權,這是可以通過雙方談判解決的”。
“按照以前曾經發生過的先例,當出現海外商標搶注后,一些國內企業多是允許搶注方出少量的錢,把商標使用權買下,之后繼續保持合作關系。
”張建華透露,“然而這種行為和王致和的要求不符,你搶了我的東西,我為什么還要花錢去買。
”張建華對于民營企業的行為表示,一些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但是一般民營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不是特別看重。
商務部支持企業海外品牌維權 中國商務部對企業海外維權給予了更多的關注。
王洪青告訴記者,目前商務部歐洲司對王致和案件特別重視,曾經多次派人與之詳談。
“商務部給予企業最大的幫助,一方面是提供了官方證據,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鼓舞。
” 昨天,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相關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企業遭遇商標搶注時,商務部建議首先和當事人進行協調,無果后再通過法律手段維護權利,而商務部有義務對企業進行協助。
而在此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王新培也針對王致和事件建議,中國企業對商標和無形資產都應該具有保護意識,商標權的維權行動需要符合中國和當地國家的通用法律。
但據專業人士告訴記者,“民營企業的海外訴訟成本比較高,也是企業維權比較擔心的”。
王洪青告訴記者,此次王致和集團訴訟費達到近50萬元人民幣,是一般民營企業必須考慮的成本。
“同時,很多企業并不清楚海外維權需要多少成本,而更多企業對銷售范圍之外的市場沒有維權的興趣。
”王洪青表示。
昨天,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相關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例如“中華老字號”這個品牌在國內是有意義的,但是像“中華老字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品牌在國外是否也具有法律效力,這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同時,王洪青也表示截至目前國內尚無關于維護中小企業海外維護權利的具體政策。
“當企業‘走出去’時,遭遇商標被注冊的情況,中國政府對企業只有一個基金項目,主要是針對注冊商標。
” 同時,該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中國企業向海外市場拓展時,應該盡早了解在國外如何保護商標權。
記者了解到,目前商務部方面也在醞釀建立一套包括商標在內的知識產權預警系統,目的就是及時發現品牌在國內外所受到的威脅并果斷地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了解到,目前,國內已經初步存在由國內律師與海外律師聯合組成的“監測預警”網絡,以預先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同時,王洪青還建議,能否考慮由相關政府帶頭對一些存在出口可能的國內企業在“走出去”之前提前在海外注冊商標。
“等這些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再從政府的手里把商標權買下來,這樣最起碼是將商標權保護住。
” 搶注事件折射老字號潛在價值 “隨著我國企業品牌和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影響越來越大,海外企業以商標搶注作為一種在世界市場上競爭的新武器。
”昨天,北京商業企業管理協會常務秘書長高以道向記者表示,目前中國老字號產品向海外輸出,遭遇商標侵權多是由于產品出口勢頭良好,海外的經銷商或者代理商為了擴大盈利而進行商標搶注。
“這種現象產生的背后,也折射出中華老字號品牌的潛在價值。
”高以道認為。
在第二屆中華老字號品牌價值百強榜評選中,上榜的358個中華老字號有117個品牌價值超過1億元,茅臺和五糧液的品牌價值甚至超過100億元。
而一旦中國商標被海外公司搶注成功,就會給被搶注商標企業的產品在當地設置障礙,使中國產品不能以原有的商標進入當地市場,進而達到阻止中國企業進入該國市場的目的。
更有甚者,有的海外企業直接通過向被搶注商標的中國企業索取高額的商標轉讓費獲得暴利。
“現在老字號打入海外市場,它們在國外的競爭優勢就是其極具中國特色文化的品牌價值。
但是目前來看,老字號企業對商標權的預先預防問題重視不足。
在最基本的法律手續上,我們還有許多盡快彌補的地方。
”高以道認為。
對此,王洪青也從專業角度為中華老字號“走出去”支招。
王洪青認為,企業首先要加強商標保護意識,設立自我品牌市場的“監測預警”系統。
其次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條約,通過國際條約規定的方式注冊商標,如根據《馬德里協定》規定,某一商標只要在知識產權國際局獲得注冊,便可成為國際注冊商標,在馬德里協定各成員國普遍生效。
我國已于1989年加入了《馬德里協定》,并于1995年加入了《馬德里議定書》,成為馬德里協定的成員國。
因此,我國企業申請商標的國際注冊,就能獲得在馬德里協定成員國的普遍保護,從而大大降低我國商標被境外搶注的幾率。
王致和勝訴德國商標侵權案,白家等將跟進
國內老字號首次在海外維權成功。
從北京王致和集團獲悉,德國當地時間11月14日下午,德國慕尼黑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王致和商標被德國公司搶注一案,王致和集團勝訴。
歷時一年多要回商標 去年3月,王致和腐乳、調味品、銷售服務三類商標被一家名為“歐凱”的德國公司注冊。
這家海外華人設立的歐凱公司,主要經營中國食品,在德國銷售包括王致和產品在內的多種中國知名商品。
而且該公司不僅搶注了王致和,洽洽、老干媽、白家等6家國內食品品牌商標,均被德國歐凱公司搶注。
在得知商標被搶注后,王致和集團委托了由中方、德方律師共同組成的律師團隊。
2006年7月,王致和正式起訴歐凱公司。
今年北京時間8月8日,王致和集團起訴德國歐凱公司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案,在專門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德國慕尼黑地方法院第21法庭開庭。
王致和案的代理律師、北京鼎鑫鴻業商標事務所王洪青此前曾對記者表示,歐凱公司在德國經銷王致和的商品,在明知王致和在中國是知名品牌,卻在未經王致和集團同意的情況下在德注冊王致和商標,違反了《伯爾尼公約》以及德國相關的法律,因此勝算一直比較大。
白家等公司將跟進維權 曾公開表示“起訴維權”的白家粉絲昨日表示,現在打算在王致和商標成功收回之后,聯合其他幾家被搶注的企業,一同通過“起訴”討回商標。
該公司常務副總裁盛家武表示,之前曾經通過電話,以及派專人和該公司溝通過,希望以象征性的資金回購或希望歐凱公司無償歸還白家商標,但是歐凱提出了苛刻的條件。
據介紹,歐凱是多個中國品牌在德國的經銷商,但是自身的規模很小,卻提出壟斷在德國經銷權的條件,因此白家方面沒有同意。
盛家武表示,現在王致和一案勝訴,那么依照歐洲的法律,白家再提出類似案情的起訴,勝算會更大一些。
搭上王致和的順風車將會大大節省其他維權企業的成本。
擁有“洽洽瓜子”品牌的合肥華泰集團品牌部經理董強此前也表示,將積極進行維權行動,并已通過律師聯合其他幾家公司發表聲明,但考慮到銷售方面的影響,他們更傾向于和解的方式。
中國名牌頻遭海外搶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商標局數據顯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出口商品商標被搶注的有2000多起,造成每年約10億元的無形資產流失。
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商標國外注冊的成本很高,以及國內企業不重視甚至沒有更長遠的打算,給國外公司留下可乘之機。
不少老字號和馳名商標享譽海內外,但是由于海外頻遭搶注,進入國際市場時遇到麻煩,如之前的“狗不理”、“同仁堂”等等,有時候盡管企業通過努力要回了商標,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因此,從這點來看,王致和勝訴的意義大于事件本身。
申請專利后國家有補助嗎
一、 申請專利國家是沒有補貼的,但對個人申請可以減免85%申請費、審查費和前3年的年費等費用,對有困難的企業可減免75%的費用。
另外,各地方都有專利申請資助政策,由地方財政進行補貼,具體可與當地市知識產權局聯系。
二、 1、國家知識產權局: 管理全國的專利工作(包括知識產權涉外事宜;沒有直接處理和調解專利糾紛的行政執法權力;具有指導地方法規制定和執法業務,以及指定管轄的職能) 統一受理和審查專利申請,依法授予專利權(地方知識產權局沒有審查和授予專利權的職能) 2、地方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設置: 省級人民政府(省、自治區知識產權局;直轄市知識產權局) 地州級(含)以上人民政府(各省、自治區首府城市知識產權局;計劃單列市知識產權局;各地(州)級市知識產權局。
3、地方管理專利工作部門的職能: 處理職能:A、認定侵犯專利權行為是否成立。
B、查處假冒專利行為。
調解職能:A、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B、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歸屬糾紛;C、發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D、職務發明的發明人、設計人的獎勵和報酬糾紛;E、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F、其他專利糾紛。
王致和有望奪回商標,民企向海外搶注妥協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王致和勝訴德國商標侵權案,白家等將跟進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如何申請專利 專利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