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審查不授予專利的情形有哪些,判斷職務發明所需的標準是什么
專利代理 發布時間:2023-07-17 15:22:27 瀏覽: 次
今天,樂知網小編 給大家分享 初步審查不授予專利的情形有哪些,判斷職務發明所需的標準是什么
初步審查不授予專利的情形有哪些
一、 初步審查不授予專利的情形也就是國務院專利行政管理部門在初步審查中發現申請文件不符合專利法要求的,不過一般人家都會給予申請人補正的機會。
通知申請人在指定期限內補正。
申請人無正當理由不補正的,其申請視為撤回。
補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國務院專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予以駁回。
申請人不服,可以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復審。
二、 1、保密原則 審查員在專利申請的審批程序中,根據有關保密規定,對于尚未公布、公告的專利申請文件和與專利申請有關的其他內容,以及其他不適宜公開的信息負有保密責任。
2、書面審查原則 審查員應當以申請人提交的書面文件為基礎進行審查,審查意見(包括補正通知)和審查結果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
初步審查程序中,原則上不進行會晤。
3、聽證原則 審查員在作出駁回決定之前,應當將駁回所依據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通知申請人,至少給申請人一次陳述意見和/或修改申請文件的機會。
審查員作出駁回決定時,駁回決定所依據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是已經通知過申請人的,不得包含新的事實、理由和/或證據。
4、程序節約原則 在符合規定的情況下,審查員應當盡可能提高審查效率,縮短審查過程。
對于存在可以通過補正克服的缺陷的申請,審查員應當進行全面審查,并盡可能在一次補正通知書中指出全部缺陷。
三、 依《專利法》之規定,發明專利初步審查的內容有: 1、申請人的申請文件是否完備,撰寫是否符合《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 2、申請人的身份是否合法,各種證明文件是否齊全。
申請人是外國人的,是否依法委托代理; 3、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是否屬于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及屬于不授予專利權的對象; 4、申請人是否繳納了申請費等。
判斷職務發明所需的標準是什么
一、 判斷職務發明所需的標準是: 1。一類是執行本單位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
包括下列三種情況: (1)發明人在本職工作中完成的發明創造; (2)履行本單位交付的與本職工作有關的任務時所完成的發明創造; (3)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后1年內做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2。另一類是主要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包括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完成的發明創造;如果僅僅是少量利用了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且這種物質條件的利用,對發明創造的完成無關緊要,則不能因此認定是職務發明創造。
二、 提醒您,公司里職務發明的專利權人是屬于單位所有,但單位應當根據相關規定對發明人進行獎勵和補償,職務發明一般是發明人利用公司的資源和相關條件來進行的發明,如果沒有利用公司的資源發明的,則不屬于職務發明。
《專利法》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權利屬于該單位;申請被批準后,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如果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三、 因為職務發明的有效期就不是終身的,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20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10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
專利法所稱申請日,有優先權的,指優先權日。
別人的專利號怎么查
一、 1、登陸國家知識產權局或樂 知 網網站; 2、點擊右邊的專利檢索版塊的高級檢索; 3、鍵入知道的關鍵詞,如專利號 或者 專利名稱,點紅色的檢索按鈕。
專利號是在授予專利權時給出的編號,是文獻號的一種。
文獻號是各工業產權局在公布專利文獻(包括公開出版和僅提供閱覽復制)時編制的序號。
二、 專利屬于知識產權的一部分,是一種無形的財產,具有與其他財產不同的特點。
排他性 也即獨占性。
它是指在一定時間(專利權有效期內)和區域(法律管轄區)內,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對于發明和實用新型,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對于外觀設計,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否則屬于侵權行為。
區域性 區域性是指專利權是一種有區域范圍限制的權利,它只有在法律管轄區域內有效。
除了在有些情況下,依據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以及個別國家承認另一國批準的專利權有效以外,技術發明在哪個國家申請專利,就由哪個國家授予專利權,而且只在專利授予國的范圍內有效,而對其他國家則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其他國家不承擔任何保護義務。
但是,同一發明可以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申請專利,獲得批準后其發明便可以在所有申請國獲得法律保護。
時間性 時間性是指專利只有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才有效。
專利權的有效保護期限結束以后,專利權人所享有的專利權便自動喪失,一般不能續展。
發明便隨著保護期限的結束而成為社會公有的財富,其他人便可以自由地使用該發明來創造產品。
專利受法律保護的期限的長短由有關國家的專利法或有關國際公約規定。
世界各國的專利法對專利的保護期限規定不一。
三、 1、通過法定程序確定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關系,從而有效保護發明創造成果,獨占市場,以此換取最大的利益; 2、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爭取主動,確保自身生產與銷售的安全性,防止對手拿專利狀告自己侵權(遭受高額經濟賠償、迫使自己停止生產與銷售); 3、專利權受到國家專利法保護,未經專利權人同意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能使用(狀告他人侵犯專利權,索取賠償); 4、自己的發明創造及時申請專利,使自己的發明創造得到國家法律保護,防止他人模仿本企業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構成技術壁壘,別人要想研發類似技術或產品就必須得經專利權人同意); 5、自己的發明創造如果不及時申請專利,別人把你的勞動成果提出專利申請,反過來向法院或專利管理機構告你侵犯專利權; 6、可以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亦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及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成本,使企業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7、一個企業若擁有多個專利是企業強大實力的體現,是一種無形資產和無形宣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既是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強力企業,同時也是政府各項政策扶持的主要目標群體),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世界未來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
初步審查不授予專利的情形有哪些 的介紹就聊到這里。
更多關于 判斷職務發明所需的標準是什么 的資訊,可以咨詢 樂知網。
(樂知網- 領先的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平臺,聚焦 專利申請,商標注冊 業務)。
關鍵詞: 申請專利 專利申請 ?